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预防医学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独立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观的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与临床各个专业密切相关的医学主干课程。本门课程的学习状况与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有密切的联系。本课程为必修课,其教学的主要方法有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社会实践等。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进行三级预防的医学实践。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1.总述(一)教学目的一)基本理论知识1.掌握健康的概念、三级预防的概念、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2.掌握生活环境、营养与食品、生产环境和社会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3.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和基本组织施。4.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及常见疾病的分布特点。5.熟悉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偏倚控制。6.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7.熟悉疾病预防的策略和措施。二)基本技能1.学会应用现代预防医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职业及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并掌握其防治措施。2.了解水、空气、食物样品及反映人群健康指标的血、尿、发等样品的采集方法。3.具备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的能力。4.具备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的能力。5.初步具备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的能力。(二)内容及学时分配单元学时理论实验1.绪论1-2.环境与健康2-3.生活环境与健康414.食物与健康425.生产环境与健康416.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1-7.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1-8.流行病学概述1-9.疾病的分布1-10.描述性研究1211.病例对照研究1-12.队列研究1-13.实验性研究1-14.病因探索1-15.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1-16.临床疗效与预后分析1-17.传染病流行病学1-18.医院内感染1-19.疾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2-合计306(三)总学时:36小时(四)教学方式:讲授、小组讨论、见习及学生自习、CAI课件、实验实习等(五)教学效果评价:l、理论考试。2、学生反馈及学生作业评判、同行评判。3、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有关考核。二、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第一单元绪论目标1.了解预防医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任务。2.掌握健康的概念、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三级预防等内容。3.熟悉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内容1.详细讲解预防医学定义、内容和特点。2.一般介绍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及我国预防工作的成就。3.重点阐述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新医学模式的特点。4.重点阐述健康与疾病: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及三级预防的内容。5.一般介绍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第二单元环境与健康目标1.掌握环境的基本概念及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作用。2.熟悉环境污染、公害及公害病的概念。3.熟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防止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4.了解人类生存环境诸要素与健康的关系。内容1.重点阐述人类环境组成的特点、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2.详细讲解环境污染与公害、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等。3.详细讲解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特点及其危害作用、近期作用、远期作用、直接作用、间接效应等。4.一般介绍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5.一般介绍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环境污染的防制措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第三单元生活环境与健康目标1.熟悉空气物理、化学性状与健康的关系。2.掌握大气污对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影响。3.熟悉水体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4.掌握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水质评价标准、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方法。5.熟悉地质环境与健康的关系。6.了解土壤污染的特点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内容1.详细讲解空气物理性状、太阳辐射与健康的关系、大气的化学组成、大气污染与健康。2.重点阐述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及其评价、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饮用水净化与消毒的原理与方法。3.重点阐述地质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地质化学性疾病的概念、常见地球化学性疾病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及其预防措施。4.一般介绍土壤污染的来源及特点,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第四单元食物与健康目标1.掌握食物与营养的基本概念、人体必需营养素与需要量、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概念及基本要求、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病因及预防措施、各类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2.掌握食物中毒的概念、特点及分类。3.掌握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好发食品及处理原则。4.熟悉营养素和维生素的生理需求量和供给量、营养缺乏病及维生素缺乏的原因和预防、机体对热能的需要及供给比例。5.熟悉特殊人群的膳食原则、膳食调查的主要内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特征。6.了解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营养调查结果评价的注意事项、食物中毒的调查和处理原则。内容1.重点阐述食物营养与营养素、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蛋白质热能的营养不良、食物中毒等基本概念。2.详细讲解热能与产热营养素的的功能、营养价值评价及供给量。3.一般介绍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与缺乏症、食物来源、供给量。4.重点阐述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及膳食原则。5.详细讲解营养调查与营养状况评价。6.详细讲解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体、媒介食品、中毒机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与预防。7.一般介绍有毒动植物中毒、食物中毒调查和处理原则。第五单元生产环境与健康目标1.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病、职业性多发病等概念。2.掌握职业病的特点及职业病的诊断原则。3.熟悉职业病的健康监护的内容及其目的。4.了解我国法定职业病的分类及范围。5.熟悉常见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内容1.详细讲解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与分类。2.重点阐述职业病的特点及职业病的诊断原则。3.详细讲解常见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一般介绍我国法定职业病的分类及范围。5.一般介绍职业病健康监护的内容及其目的。6.详细讲解常见职业性危害的防治原则。第六单元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目标1.掌握家庭对健康的影响、心身疾病的定义、社会心理因素刺激的评估、行为的概念及行为医学的定义。2.熟悉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双向关系、家庭功能、社会心理刺激的主要来源及不良行为方式对健康的危害。3.了解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影响健康的途径。4.了解常见的家庭类型、家庭功能评估、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内容1.重点阐述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及人群健康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详细讲解文化教育与健康、家庭功能、家庭对健康的影响。3.重点阐述社会心理因素的分类与对健康的影响。4.详细讲解心身疾病的概念、社会心理因素刺激的评估。5.详细讲解行为与行为医学的概念。6.一般介绍吸烟、吸毒、不洁性行为等几种危害健康的行为。第七单元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目标1.掌握初级卫生保健的定义和任务、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和特点。2.熟悉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社区保健内容。3.了解社区健康实施的步骤。内容1.重点阐述初级卫生保健的定义、任务以及实施的基本原则。2.详细讲解社区构成的要素、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和特点。3.详细讲解社区健康实施的步骤。4.一般介绍妇女儿童的社区保健及老年人社区保健。第八单元流行病学概述目标1.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2.熟悉流行病学的常用研究方法、研究范围与用途。3.了解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的发展。内容1.一般介绍流行病学的定义、简史及定义的发展。2.一般介绍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分支学科的发展。3.详细讲解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分类、各类方法的基本概念与用途。4.详细讲解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与用途,特别是在临床的应用。5.一般介绍流行病学的发展。第九单元疾病的分布目标1.掌握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疾病地方性的种类、疾病时间分布的4种类型及描述疾病年龄分布的两种方法。2.熟悉疾病地区分布及人群分布的特点。3.了解疾病三间分布综合描述的方法。内容1.详细讲解描述疾病和死亡频率的指标:指标的概念、计算和意义。2.详细讲解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散发、流行、大流行。3.重点阐述描述疾病地区分布的方法、地区的划分、地方性的种类及概念,疾病呈现地区聚集性的主要原因。4.重点阐述疾病的时间分布:时间分布表现形式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5.重点阐述疾病的人群分布:主要人群特征与疾病的分布,人群特征对疾病分布影响的机制,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与方法。6.一般介绍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与一般原则,出生队列研究。第十单元描述性研究目标1.掌握抽样调查的概念、目的和优缺点、抽样调查的方法、抽样调查的样本大小的估计。2.熟悉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现况调查的概念和目的、现况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结果解释、现况调查的偏倚及其防止。3.熟悉普查的概念、目的和优缺点。4.了解现况调查的资料收集。内容1.重点阐述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的概念。2.详细讲解现况调查的概念、现况调查的目的、现况调查的种类、普查和抽样调查。3.一般介绍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调查表的设计。4.详细讲解现况调查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结果解释。5.一般介绍现况调查的偏倚及其预防。第十一单元病例对照研究目标1.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和特点、样本量的估计、成组资料和配比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2.熟悉病例对照研究的种类和用途、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3.了解病例和对照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对照形式和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因素的选择和资料的收集。内容1.重点阐述对照研究的概念、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及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和缺点。2.一般介绍病例对照研究的种类、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3.详细讲解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样本量的估计、研究因素的选择、资料的收集等。4.详细讲解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5.一般介绍病例对照研究的偏倚和控制。第十二单元队列研究目标1.掌握队列研究的概念与特点。2.掌握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3.熟悉队列研究的种类和用途、样本量的计算、队列研究的优缺点。4.了解队列研究的实施、PAR和SMR的意义。内容1.重点阐述队列研究的概念、队列研究的特点、队列研究的用途和队列研究的优缺点。2.详细讲解队列研究中研究因素的确定、结局的确定、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对象的选择、样本量的估计、资料的收集、队列研究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3.一般介绍队列研究中存在的偏倚及其控制。第十三单元实验性研究目标1.掌握临床试验的定义和特征、临床试验的设计的三大原则、临床试验结果的评价标准和临床试验的组成部分。2.熟悉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特点、分类和优缺点。3.了解临床试验结果评价的主要指标。内容1.重点阐述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特点、分类和优缺点。2.详细讲解临床试验的定义及其特征。3.重点阐述临床试验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概念、选择标准。4.重点阐述临床试验设计的三项原则。5.详细讲解临床试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临床试验效果的评价标准。第十四单元病因探索目标1.掌握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概念、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及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2.熟悉病因研究的方法、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的三部曲。3.了解病因概念的发展过程、因素与疾病联系本质的判断。内容1.重点阐述病因的概念、病因的分类及主要来源。2.一般介绍病因研究的方法。3.详细讲解病因与疾病联系的几种类型的判断及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第十五单元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目标1.掌握诊断试验与筛检试验的概念、联合试验的概念、试验的
本文标题:《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409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