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 教育学第6章-教师与学生
教师教育学院牟洁问题为什么会有教师与学生之分?两者在教育中分别处于何种地位?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才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应致力于构建什么样的师生关系?1教师2学生3师生关系考纲要点理解:教师的内涵、社会角色与地位、基本素养及专业发展的途径。1、教师2、学生理解:师生关系的类型及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3、师生关系理解:学生的特质、基本素质及成长途径第一节教师一、教师的概念杨雄:师者,人之模范也。韩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一、教师的概念第一节教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克鲁普斯卡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一、教师的概念第一节教师淅江宁波六年级小学生作文《园丁与导游》从教学功能看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一、教师的概念从教学过程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第一节教师第一节教师一、教师的概念广义教师与教育者含义相同狭义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教师是受一定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身心发展施加影响为其主要职责的专门的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永恒的职业。第一节教师二、教师劳动的特点创造性:信息加工、因材施教示范性: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复杂性:个别差异、个性鲜明第一节教师二、教师劳动的特点第一节教师三、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跟学校课程有关的关系中所表现的一种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肯定:奉献和给予。不足:忽视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淡漠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快乐。第一节教师三、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跟学校课程有关的关系中所表现的一种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肯定:维持必要的秩序,强调纪律性。不足:对学生实施严格控制;师生关系过于严肃、缺乏亲和力;着眼于学生的问题与错误,挑剔多,鼓励少。第一节教师三、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跟学校课程有关的关系中所表现的一种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肯定:田园式的宽松环境,重视学生的成长历程,强调教师作用的发挥。不足:教育阶段顺序的固定性,教育缺欠的不可修复性(季节与时令),存在淘汰制,有人为的强制性(修剪)。第一节教师三、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跟学校课程有关的关系中所表现的一种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肯定:工程师——重要的职业;灵魂——关注人心灵的发展。不足:暗示一种固定、统一标准,忽视学生差异;整齐划一,批量生产,易形成机械运动。第一节教师三、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跟学校课程有关的关系中所表现的一种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肯定:强调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学科知识的有效传递。不足: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容器;传递单一,学科性过强,不利于知识的汇通;教与学不是一个简单的“倒给”,忽视了教学的创新成分。第一节教师三、教师的角色定位学习者教练医生研究者开发者设计师导游第一节教师三、教师的角色定位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研究者由单向独白者转变为双向对话者由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发展的主体由学生学习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即研究者、对话者、课程开发者、促进者。第一节教师三、教师的角色定位积极地旁观。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帮助学生培养自律与自我教育能力。第一节教师四、教师的作用教师劳动对于教育对象的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保障。教师劳动对于整个社会的价值——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教师劳动对于自身发展的价值——有利于提高自身和后代的素质。第一节教师五、教师的地位家有一斗粮,不当孩子王。教馆诗•郑板桥教馆本来是下流,傍人门户过春秋。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第一节教师五、教师的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文化地位专业地位第一节教师六、教师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一)教师的权利第一节教师六、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二)教师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法制、思想品德、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教育,组织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第一节教师七、教师的职业素养指教师稳定的职业品质,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师资训练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职业修养,它是教师履行职责所必备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身心特点的总和。第一节教师七、教师的职业素养美国教育家克伯莱的观点健全的知识专业的准备强健的身体健全的人格生活的经验社会的了解正确的教育哲学第一节教师七、教师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厚德、仁爱、真诚、和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教学知识、文化知识教育智慧:教育学知识、教育机智、教育学理解身心素质:健康的身心第一节教师八、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发展概述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的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新手水平刚毕业师范生,掌握一般教学原理与教育方法,熟悉教学步骤。初级水平两三年教龄,获得教学策略、教学事件知识,教学活动带有盲目性与偶然性。胜任水平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明确教学实践的助词;较强的自信心,但教学技能没有自动化。熟练水平对课堂的敏锐观察力;教学模式识别能力;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有效控制教学活动。专家水平以直觉做出反应;轻松流畅地完成任务;对不同的教学情境,灵活采取不同处理方式。第一节教师八、教师专业发展(二)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特征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主体自主性、阶段性、可持续性、终身性。第一节教师八、教师专业发展(三)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1.具有成熟的专业理念2.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3.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4.具有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第一节教师八、教师专业发展(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提升专业理念2.锤炼专业品德3.学习业务理论4.造就专业技能第一节教师八、教师专业发展(五)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叶澜的“自我更新”阶段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早期关注生存阶段富勒的教师关注阶段论任教前关注阶段关注教学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第一节教师八、教师专业发展(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入职辅导职前培养在职培训自我教育第一节教师优秀教师各种特殊能力形成时间的分布表65.3168.3769.7070.7144.9069.0865.9568.42职后(%)12.7410.2111.1111.1120.4111.3412.3712.63大学期间(%)21.9521.4319.1918.1834.6919.6521.6518.95大学前(%)平均与学生交往能力教育机智教学科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能力各种特殊能力第一节教师第一节教师第二节学生一、学生的属性(一)学生的实质从一般意义上说,学生首先是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他作为现实社会关系的成员之一从事实践活动,是现实社会关系的主体之一。未熟个体,具有可塑性。受影响者,具有向师性。活动主体,具有能动性。第二节学生一、学生的属性(二)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完整、丰富的人2.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人3.学生是具有创造性的人4.学生是发展中的人5.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第二节学生一、学生的属性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天才第二节学生二、学生的地位(一)学生的社会地位学生的社会地位属于学生的权利问题。要确立学生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要承认和切实保障青少年和儿童的合法权益。社会身份国家公民,未成年的公民,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法律地位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生存的权利、受教育权、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第二节学生二、学生的地位(二)学生的社会义务学生的义务是指在公民义务的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学校、教育及学生的特点而规定的学生行为的限制与要求。具体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做出一定行为或不得做出一定行为。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了解、履行自己的义务。第二节学生二、学生的地位(二)学生的社会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学生义务有:(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习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学生履行了自己应尽的义务,不仅为自己享受学生权利及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也为其他学生享受权利提供了条件。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必须受到特别保护,教师不能因为教育职责的履行而侵害学生的权利。第二节学生二、学生的地位(三)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必须保障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第二节学生三、学生成长基本规律顺序性与阶段性稳定性与可变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第二节学生四、如何促进学生成长成长发展途径提升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造性主动学习主动做事主动交往自我认识学习态度人生态度批判意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第二节学生第二节学生第二节学生第二节学生第二节学生第二节学生第二节学生第三节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概述(一)定义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第三节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概述(二)本质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一定社会关系在教育中的反映,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第三节师生关系二、师生关系的内容(一)教育关系在教育组织、制度中,师生之间为了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基于不同角色而产生的人际关系。教师促进者组织者研究者操控教育的主体学生参与者学习者学习主人自我教育的主体第三节师生关系二、师生关系的内容(二)心理关系是师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产生的心理交往和情感交流,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是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心理背景,并制约着教学的最终结果。第三节师生关系二、师生关系的内容(三)伦理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一个特殊的道德共同体,各自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履行一定的伦理义务。这种关系处于师生关系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对其他关系形式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古代社会:师尊生卑,师道尊严。现代社会:师生互尊,民主平等。第三节师生关系二、师生关系的内容(四)非正式关系是指教育活动之外的一种自然形成的个人交往关系,对学生的影响和控制可起到正式关系不能起到的作用,能消除在正式关系中由规章制度等所形成的外来压力的副作用;可改变在正式关系中较多使用的面向集体的沟通方式,实现与个别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往,增加双向沟通的渠道。民主合作型自由放任型依赖型对立型效果课堂合作状态情感关系相互态度第三节师生关系三、师生关系的类型师生关系平等是朋友,处于合作状态对学生没有严格要求,放松指导责任;学生对学习采取自由态度教师领导学生顺从教师简单、粗暴学生畏服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气氛淡漠感情平稳无冲突相互疏远、紧张、对立师生呈积极的双向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问,教师认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各行其是;教师不能及时正确指导,不认真检查学习效果教师包揽
本文标题:教育学第6章-教师与学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419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