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细胞有丝分裂坐标图分析
1细胞有丝分裂坐标图中转折点分析和讨论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2.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过程与方法和创新精神的考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把书本上的文字转换成表格,再转换成坐标图,无疑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绝好材料。本文将对细胞有丝分裂坐标图中转折点进行分析和讨论。说明:1、本文讨论的有关数量,含量均以二倍体生物为前提。即: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2、本文所提及染色体和染色质,在表格及坐标图中不做严格区分。一、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DNA含量,染色单体数目及一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表解: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数目2N2N2N4N4NDNA含量2N到4N4N4N4N4N染色单体数目0到4N4N4N00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1到22211二、细胞周期中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DNA含量,染色单体数目及一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变化坐标图。1、关于坐标图的标注:横坐标理应为细胞周期,包括间期中的G1期、S期、G2期和分裂期中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95%。因此在划分间期和分裂期时要体现时间长短的科学性。为此,在划横坐标时,采用间期用一段折线的形式来表示时间很长。纵坐标可以用一个细胞中的物质数量或含量,也可以采用一个细胞核中的物质数量或含量,二者在转折点上有一定的差异。2、细胞周期中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1转折点分析:在分裂间期,虽然DNA进行了复制,但是复制后的两个DNA分子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染色体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到了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一个染色体分成了两个染色体,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即A点时刻,染色体加倍。在2末期虽然暂时存在一个细胞两个细胞核的情况,但是细胞质没有分开,因此仍然是一个细胞,直到末期结束即该次细胞分裂结束,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了才使染色体数目减半,恢复为2N。如果把纵坐标换成一个细胞核里的染色体数目,则图像中染色体减半的时刻就应该提前到末期中的某个时刻,但是不能是末期开始时就有新的细胞核产生,也就是说,在末期,暂时存在一个细胞两个核。坐标图表示如下:图23、细胞周期中一个细胞中的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3转折点分析:复制前,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复制过程中,一条染色体含有的DNA分子数逐渐从1到2,这过程是逐渐进行的,所以存在一条染色体上存在大于1小于2个DNA分子的情况,即从1到2应该用斜线来表示。图3中,C点表示复制开始,D点表示复制结束。在分裂期,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才导致一个细胞中DNA含量的减半,即E点时分裂结束,每个细胞中DNA含量变为2N。之前,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均为4N。如果纵坐标为一个细胞核里的DNA含量,据染色体数目变化可得图4:34、细胞周期中一个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曲线:染色单体的出现是由于DNA复制引起的,复制完成即出现,没有完成就是零条,其存在的前提是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2倍。染色单体的消失是由着丝点分裂引起的,也就是说着丝点分裂将导致染色体数目变为零,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染色单体数目变化的转折点是由DNA和染色体两者决定的。为避免曲线与横坐标重合,可以把0点向上移动一点。用以下复式坐标图表示:图5转折点分析:图中F点是由D点决定的,即两点为同一时刻,表示DNA复制完成。G点是由A点决定的,即两点为同一时刻,表示着丝点分裂。如果把纵坐标换为一个细胞核里的染色单体数目,曲线将没有任何变化,因为在后期末期其数目均为零。5、一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曲线:DNA的复制过程也就是一条染色体上DNA从1分子逐渐增长为2分子的过程,该过程与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是同步的,因此该阶段的变化曲线由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变化曲线决定。而着丝点的分裂,使一条染色体分成两条,导致一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由2变成1,该点由染色体变化曲线决定。见图6转折点分析:H点,DNA开始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开始增长,I点,DNA复制结束,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变成2个;J点,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分成2条,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由2个变成1个。6、如果把几种数量或者含量曲线作到一个坐标系中,表示为图7和图8转折点总结:C、H代表同一时刻,表示复制开始;D、F、I代表同一时刻,表示复制结束,染色单体出现,DNA加倍,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A、G、J代表同一时刻,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消失,每条染色体上只含有1个DNA分子;B、E代表同一时刻,表示细胞分裂结束,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减半;B’、E’代表同一时刻,表示末期中,核膜核仁重新出现,一个细胞中含有两个细胞核,每个细胞核中的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减半。4三、教学建议:1、细胞有丝分裂是连续的过程,之所以分为各个时期仅仅是为了我们研究的方便,是人为因素,实际是不可分的,各个时期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强调时刻,而不是时间段。即强调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关键行为,不强调各个时期的分界线。2、在纵坐标的设置时,建议采用一个细胞中的物质含量或者数量。如果采用一个细胞核中的物质含量或者数量,在核膜、核仁消失后,一个细胞中含有的细胞核个数该怎么界定?这是一个模糊的问题,不易于处理。3、注意注重两个结果:间期复制的结果和着丝点分裂的结果。这是两个关键的问题,学生清楚了,曲线就基本懂得了。4、解释清楚染色单体数目变化从无到有是瞬间问题,而DNA含量随着复制是逐渐增加的过程,即“斜”线上升。5、教会学生把文字、表格和坐标曲线有机的联系起来。
本文标题:细胞有丝分裂坐标图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424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