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文学史期末考试答案整理(总版)
请尊重原版,答案仅供参考,勿依赖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文学史期末考试答案整理(总版)1.建安诗歌的特征。建安文学是指从汉末建安元年起始到曹魏前期,指曹氏三祖时期的文学,其中诗歌的成就最高,乐府诗向文人诗转化,五言诗达到了成熟,开启了文人诗的时代,并建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美典范。建安诗歌的主要特点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1.政治理想的高扬是当世文人的写作特点之一;东汉末年的动乱,使当时的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了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当时文人的共同追求。2.其次一个建安诗歌的主题是人生苦短的哀叹。其造成的主要原因同为社会的动乱及造成的生灵涂炭的结果;3.建安诗歌的特征还包含了强烈的个性表现,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不肯效法前贤或同辈,多为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的风格。如曹操诗的古直悲凉,气韵雄沉,曹丕诗的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的“骨气奇高,辞藻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等等。4.其次建安诗歌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其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又由于建安诗人处于时代和个人的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都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生,勉励自己及他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不朽声名的积极向上的特征。2.建安诗歌与正始诗歌的异同。建安七子时期,处于曹魏政权创立之期,同样也是鼎盛之期,文士也是政权的把握者,此时的诗风是把咏叹世事哀坚和建功立业的渴望结合在一起,一三曹为中心形成了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而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淫无度又昏庸无能,司马懿父子掌握了政权,废曹芳,弑曹髦,大肆诛杀异己。此时文人的处境和命运与建安时期大不相同。许多文人被司马氏杀害,或者逃避司马的统治却也大部分不得善终。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此时诗歌的风格也就与建安时期迥异了,反应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从诗人构成来看,建安时期的写作生力军为三曹和建安七子,而正始时期是由竹林七贤构成主体。三曹及七子是曹魏时的政权中心,同时也构成了当时政治与文化的中心;而竹林七贤是处于一个和司马氏背离的对立位,七贤基本上处于政治的边缘地域。这是两个时代诗人不同的本质所在,也造成了两个时期诗风的风格变化。建安的诗风慷慨悲凉,却不是对政权的不满,而是一种积极向上,昂扬慷慨的建功立业之心;除此之外还有对于人生苦短的哀叹,还有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的主题。而正始颇多感慨之词,抒发个人忧愤。而从历史文化背景来看,建安时期的文学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还有从两汉时期儒家一统刚刚走过的思想解放;正始玄学与魏晋风度是与司马氏标榜的“名教”抗衡的产物。在建安时期,由于思想解放,写作风格颇为“通脱”,像曹操《短歌行》采用了乐府古题写时,为曹操的代表作之一。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这些诗抒发感慨,充满了苦闷、孤独的情绪,其诗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如“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朝为咸池辉,濛汜受其荣。”总体的创作基调沉郁,不同于曹操的慷慨激扬。正始时期盛行的玄学、饮酒、魏晋风度从时间上来看都可以看做是建安时期的延续,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曹操的游仙诗能够看出他追求更高人生价值的体现,而阮籍写游仙,赞美神仙隐逸,只是一种消遣苦闷的方式,没有曹操的积极向上。虽阮籍诗中也有描述自己的壮志的,但其诗风格曲折隐晦,不似曹操其实直抒胸臆,作诗亦不敢直言,这就是因为建安诗人与正式诗人所处的不同的历史大环境不同所造成的。其次还有写诗的意象不同,所以曹操于阮籍的诗歌是体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貌,也就是建安与正始的不同所在。[答案2]答:建安诗歌与正史诗歌主要的区别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从社会时期背景上来看:两者的文化成因是不同的,建安诗歌建立在战乱不断的纷争社会,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政失根本、豪强并起。社会的变革,政治的动荡,也带来了学术、文化思潮的变化。曹操用人唯才是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但是正始诗歌建立在司马氏集团高压的恐怖政治之下由原来的动荡不安转为黑暗恐怖的政治高压。而且在此时玄学盛行,不同于建安时期法、名、道家都盛行。②从内容上来看:建安诗歌真实反映民生疾苦,抒发壮志豪情;正始诗歌揭露现实,抒发愤懑。建安诗歌要么以叙事为主,所描写的是与现实关联非常大的现状或者以浪漫主义抒情为主;但是从正史文学开始,人们开始将这两者联合起来来写现实生活。③从审美取向上来看:建安时期多元共生的文化背景展现了士人慷慨悲凉的心态,以儒为主,名、法、纵横、兵家多远并存的文化体现出作为文化主题的士人积极奋进的心态。正史诗歌审美取向一是以玄远为美。④从语言上来看:建安诗歌明白晓畅;正始诗歌曲折隐晦、寄托遥深。这主要与当时的宗教观念相关,在正始时期玄学盛行,文人们写的东西大多都很空洞,在形式上面很讲究,从而导致在内容上显得难以理解,这也是内容空乏的体现。【同】建安诗歌与正始诗歌始终有相同的审关趣味的指向:慷慨。即在文章中激荡着悲凉忧伤的感情,或具有悲忧色彩的情绪律动。如王粲的《七哀诗》、阮籍相关《咏怀》诗等。3、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的比较。陶渊明结束了一个时代,谢灵运开启了一个时代。陶渊明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魏晋诗歌在他那里达到了高峰。谢灵运却另辟蹊径,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陶渊明和谢灵运诗歌艺术的不同,不仅是他们个人的差异,也是时代造成的差异。1.在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主要是写意,摹写物象只占从属的地位。在谢诗里,山姿水态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陶诗里互相交融的情景,在谢诗里割裂了。谢灵运讲究炼字,喜用骈句,注意色彩的对比和构图的和谐。2.其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是从陶到谢的又一转变。陶诗语言的好处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他常在抒情写景之中,用朴素的语言阐说人生的哲理,给读者以启示。他的诗不是在一般意义上反映着他的世界观,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表现了他对宇宙和人生的认识,是探求人生的奥秘和意义,认真思索和实践的结晶。而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样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加以表现的。和陶渊明那种启示性的语言不同,谢灵运的诗歌语言是写实性的。4、什么是永明体?定型之后的唐代近体诗与永明体的区别?【永明体】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在佛经翻译的过程中,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沈约、谢脁等诗人将其运用于诗歌创作中,结合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等修辞手法,讲究“四声”“八病”等,以规范诗的声韵,增强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等。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区别】永明体与近体诗的主要区别是:第一,永明体讲求声律,用韵相当考究,其主要表现为押平声韵者居多,押本韵很严,至于通于通韵,很多已接近唐人的近体诗。第二,永明体诗的篇幅已大大缩短,句式渐趋于定型,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为主,也有一些是五言十句的。而唐近体多写五言七言绝句或律诗第三,在永明体重讲求写作技巧,讲求骈偶、对仗,律句已大量出现,有些典故很自然地融入诗中,而在近体诗即为格律诗是必须讲究声律的。第四,永明体革除了刘宋时元嘉体诗痴重板滞的风气,追求流转圆美和通俗易懂的诗风,而近体诗的风格多变,使唐代诗歌集为大成。第五,相对与永明体,近体诗更讲求诗首尾的完整性,讲求构思的巧妙,追求诗的意境,写景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5、如何评价宫体诗?【答案1】答: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1)艺术特点是:注重词藻、对偶、声律。文辞华美,音律流转,圆润跳脱。(2)内容受佛教影响,士人的心态影响着文学创作的方向,而佛、释、道三教合流的趋势在六朝曾深深地影响着士人的思想乃至行为,尤其是佛教西来对于文化的影响更是如此(3)宫体诗的形成发展自有其因,单就文学方面而言,它是六朝文学由雅趋俗趋势下的新产物,由玄言而山水再到咏物诗,“力渐柔而采渐缛”文学渐入性情声色,形式愈加流畅优美。再加上六朝乐舞发达,民歌盛传至上层社会,引起士人纷纷仿习,宫体渐成。总体作用:1.开拓了诗歌的题材。诗歌要表现严肃的话题,这是历代文人的共识,也是宫体诗之所以屡遭诟病的原因之一。而宫体诗又为后人开辟了一条新路,诗可以用来表现一些生活化的东西,甚至是女性的人体美一类纯形式美的题材。2.增加了诗的表现内容。诗可以用来刻画人物。宫体诗的出现使人们意识到,诗歌除了言志抒情外,还可以刻画人物,描写人物形象。3.审美意识的变化导致对女性外在美的重视。在中国审美意识的发展和诗歌艺术的进步方面,南朝宫体诗对女性外在美的大胆刻画具有积极的作用,它促成了人们对诗形式美的重视和自觉追求,它开拓了新的审美领域。批判:宫体诗的情调流于轻艳,诗风比较柔靡缓弱。【答案2】答:宫体诗是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宫体诗的主要特征】:1、宫体诗的两大主题女人与咏物。宫体诗人写女人的形态、卧具、内衣、体液、味道,写得精细繁缛,写得风情万种。在宫体诗之前的诗歌中较少注重人物形象刻画的作品,而宫体诗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成为宫体诗的显著特征,也是宫体诗对于诗歌发展的贡献。2、追求幽怨怅惘的悲剧情氛。例如《闲情赋》里放弃了美女对男性的诱惑的传统写法,而强化了男性对美色的渴慕,强化了男性求之不得的怅惘,作者始终怀有无限的敬畏感之中,甚至具有一种自卑心理,以仰视的角度来描绘美人的美丽和各种美姿,表现其至高无上的神圣与神秘。但是,宫体诗用诗的形式反映生命的痛感和人生的悲慨,反映情感与追求的失败。3、追求轻艳惊彩的美学效果。比如《闲情赋》与宫体诗在美学上都追求轻艳惊彩的美学效果,这种美学效果的因素有三点,一是多以美人为写作对象;二是多藻声绘色的精微刻画;三是缠绵宛转的情感抒发。宫体诗巩固和发展了“永明新体”的业绩,五言诗由长篇走向短制,对我国诗歌之格律与艺术表现手法,做了许多大胆且很有价值的尝试,为格律诗的成熟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对于宫体诗艺术上的弱点,研究者也毫不掩饰,认为在创作倾向上,宫体诗不值得肯定,在风格上,它在秾丽下掩盖着苍白,在内容上,贫乏肤浅。尽管宫体诗在很多人看来其弊病不少,但是就艺术形式而言,宫体诗还是有贡献的。其发展了吴歌西曲的形式,并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个律化。从而对后来的律诗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6、南北朝民歌的区别?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应了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1)题材单一,现存的绝大数是情歌(2)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是城市中产物,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3)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真挚细腻的感情,风格艳丽柔弱,哀怨缠绵,有浓郁的生活气息。(4)形式体制小巧,大多为无言四句,大量运用双关语(吴歌),使语言更加活泼,表情达意上更含蓄委婉。(5)代表作是抒情长诗《西洲曲》北朝民歌:(1)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2)虽然数量不多,但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反映战争和尚武精神,战争之苦,羁旅之愁,爱情婚恋,还有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北国风光。(3)大多是北方少数民族歌唱,以鲜卑为主的各民族习气,频繁的战胜是北朝社会一个严重而突出的问题,因而反映战争的诗较多。(4)语言质朴无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文学史期末考试答案整理(总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429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