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说会道”
口语交际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中学生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口语交际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我们的中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成了一大难题。下面结合几年来的语文课改实践,谈谈我在口语交际方面的一点不是很成熟的教学体会。一、坚持说普通话,口语交际训练工夫在平时,让学生“想说”。农村中学生生活在独特的地域环境,更习惯地使用方言而不是普通话进行口头表达。一开口就是“俺觉得”、“来家”、“好清冷”的大实话,如我在让一个平时非常积极踊跃的学生回答问题时,他用很流利的方言回答起来,我友善的提醒他“能用普通话回答就更完美了”的时候,他就恐慌起来,支支吾吾,普通话不像普通话,又夹杂着方言,总感觉舌头转不过弯来。最坏的影响是他课上不再那么积极了。“消除方言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成为语文课的头等大事,必须让孩子们“能说”。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与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坚持说普通话,并坚持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例如,多让学生听教材录音朗读,帮助学生纠正字的读音,掌握朗读的节奏;特别要做好教师的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调、语气变化和语言情感,从而让学生产生“我要像录音机里那样读”的欲望。第二,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想象延伸等口语训练。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用普通话交流与沟通,形成讲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使学生既能听懂别人说普通话,自己也能说普通话,打消了他们羞于开口的心理,为进一步开展口语交际打好基础。时间一久,课堂上的他们变得想说起来。二、提供口语交际平台,创设情境,让学生“能说”。《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阶段的口语交际要求提出让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想说话,就必须充分激发兴趣,引起说话的欲望,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大胆地说,自由地说。为此,学校和教师应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合作交流,在轻松的语境中“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比如,学校团委或学生会不定时的举行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或举行竞选演讲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参与中,即景生情,畅所欲言,并借此锻炼能力,可练语调,练胆量,练姿态,练大脑的应变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这诸多口语交际平台中,我班的同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此外,我坚持让孩子们进行课前五分钟不分内容不分形式的演讲,这也大大提高学生的胆量以及流利说话的能力。课堂上的同学们变得能说了。三、创设各种活动,走出课堂,让学生“会说”。农村中学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芬芳的泥土气息、多姿的鱼虫鸟兽、美丽的花草树木,充满着勃勃生机;孩子们可以到田野里捉虫,到小溪里捞鱼,到树林中捉迷藏,享受生活的多彩与快乐。我充分利用这种宝贵的资源,设计口语训练的内容。例如,我和学生一起到校园的树底下观察蚂蚁搬食物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把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说一说。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鼓励学生留心观察,捕捉各种自然信息、生活信息,感受生活,然后组织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由于学生有了细心观察,有了亲身体验,口语交流的兴趣都非常浓厚。我还在课后鼓励学生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的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引导学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与他人进行口语交际,如在家里、车上等场所与他人进行交流。在家跟父母说,出门和亲戚朋友说等。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所进行的口语交际向课外更加广阔的空间延伸,这样课外作为课内的延伸,又可以为课堂口语交际教学提供新鲜的内容,拓展了学生口语交际渠道,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课堂外的同学们变得会说了。总之,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一生所应具备的能力,而农村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更是有待提高。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能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生活,从基础抓起,长期坚持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就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让他们“能说会道”起来。
本文标题: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说会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441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