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2017南昌一模理综物理
江西省南昌市2017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物理部分)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1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如图所示,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利用紫外线照射锌板后,发现与锌板连接的验电器箔片张开。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验电器箔片张开,是因为箔片带负电B.验电器箔片张开,是因为锌板得到了正电荷C.紫外线灯功率增大,箔片张角也增大D.换用红外线灯照射锌板,箔片也一定张开答案C解析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发生光电效应现象,有电子从锌板逸出,锌板带正电,验电器箔片带上正电荷而张开,A、B错误;若增大紫外线功率,逸出的电子数增多,验电器与锌板所带正电荷增多,箔片张角增大,C正确;换用红外线照射锌板,不会发生光电效应,箔片不张开,D错误。15.如图所示,在固定的斜面上,A、B两物体通过跨过光滑的定滑轮的细线相连,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已知斜面倾角30°,A、B两物体质量分别为2m和m。现在B物体下加挂另一物体C(图中未画出),物体A仍静止在斜面上,则加挂物体C后()A.斜面对物体A的弹力增大B.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不变C.斜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保持不变D.斜面对物体A的作用力增大答案D解析加挂物体C前后,斜面对物体A的弹力一直为2mgcos30°,A错误;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大小等于B与C的总重力大小,可知拉力增大,B错误;开始时设A的摩擦力大小为f1,方向斜向上,对物体A有2mgsin30°=T1+f1,T1=mg,f1=0,加挂物体C后,设A受到摩擦力大小为f2,方向向上,C的质量为mC,对A有2mgsin30°=T2+f2,T2=(m+mC)g,得f2=-mCg,可判断物体A所受摩擦力增大,C错误;物体A受重力、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四个力作用,加挂物体C后,A所受支持力不变,所受摩擦力增大,由力的合成可知斜面对物体A的作用力增大,D正确。16.如图甲所示是一台交流发电机的构造示意图,线圈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发电机线圈电阻为1Ω,外接负载电阻为4Ω,则()A.线圈转速为50r/sB.电压表的示数是4VC.负载电阻的电功率为2WD.线圈转速加倍,电压表读数变为原来的4倍答案C解析由题中乙图可读出交变电压周期为0.4s,转速为n=1T=2.5r/s,A错误;电动势峰值Em=5V,有效值为E=Em2=522V,电压表示数为U=RR+rE=22V,B错误;负载电阻的电功率为PR=U2R=2W,C正确;若线圈转速加倍,由Em=NBSω,ω=2πn可知Em加倍,电压表读数变为原来的2倍,D错误。17.火星表面很接近地球,是将来人类可能的居住地。已知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9,火星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2,火星的自转周期约为24h。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9.8m/s2,由此可估算出()A.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2B.环绕火星运动的卫星的最大速度约为3.7km/sC.火星的平均密度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一半D.火星同步卫星的运动半径等于地球同步卫星运动的半径答案B解析在行星表面,有GMmR2=mg,g=GMR2∝MR2,可判断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的49,A错误;贴近行星表面环绕的卫星速度最大,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R2=mg=mv2R,则最大速度v=gR,可知火星表面环绕速度为地球表面的23倍,即为23×7.9km/s≈3.7km/s,B正确;由ρ=MV,V=43πR3可知火星平均密度为地球的89,C错误;对于行星的同步卫星,有GMmr2=m4π2T2r,r=3GMT24π2,由于火星与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均为24h,可判断火星同步卫星的半径为地球同步卫星的319倍,D错误。18.一质量为m的质点以速度v0匀速直线运动,在t=0时开始受到恒力F作用,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其最小值为v=0.5v0。由此可判断()A.质点受力F作用后一定做匀变速曲线运动B.质点受力F作用后可能做圆周运动C.t=0时恒力F与速度v0方向间的夹角为60°D.t=3mv02F时,质点速度最小答案AD解析由质点的最小速度不为零可判断力F方向与v0夹角为钝角,质点做曲线运动,又因F恒定不变,加速度不变,A正确;圆周运动的合力方向时刻变化,B错误;把初速度v0沿F反方向与垂直F方向分解,分别为vy、vx,当v=0.5v0时,vy′=0。设v0与F所夹锐角为θ,sinθ=vxv0=12,θ=30°,可得t=0时,恒力F与v0方向夹角为150°,C错误;由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可知沿F负方向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质点速度最小时,vy′=0,a=Fm,vy=at,t=vya=3mv02F,D正确。19.已知均匀带电球壳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电势处处相等。如图所示,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半球面上,Ox为通过半球顶点与球心O的轴线,A、B为轴上的点,且AO=OB,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两点的电势相等B.A、B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C.点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一定做正功D.同一个负电荷放在B点比放在A点的电势能大答案BD解析将题中半球壳补成一个完整的球壳,且带电均匀,分别设左、右半球在A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E1和E2,由题意可知E1=E2,由对称性可知,左、右半球在B点产生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2和E1,且E1=E2,同此可判断左半球在A点场强为E1,在B点场强为E2,方向均向右,且E1=E2,B正确;在x轴上电场方向水平向右,沿电场方向电势降低,可知φAφB,A错误;若把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方向向左,做负功,电势能增大,EpBEpA,C错误,D正确。20.如图所示,质量为m=0.04kg、边长l=0.4m的正方形导体线框abcd放置在一光滑绝缘斜面上,线框用一平行斜面的细线系于O点,斜面倾角为θ=30°。线框的一半处于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关系为B=2+0.5t(T),方向垂直于斜面。已知线框电阻为R=0.5Ω,重力加速度为g=10m/s2。()A.线框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B.t=0时,细线拉力大小F=0.2NC.线框中感应电流大小为I=80mAD.经过一段时间t,线框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答案CD解析由Bt表达式可知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大,由楞次定律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为adcba,A错误;感应电动势E=NΔΦΔt=NΔBΔt×l22=0.04V,电流I=ER=0.08A,C正确;细线拉力F=mgsinθ-F安,F安=BIl=0.064N,则F=0.136N,B错误;随着磁感应强度B的增大,安培力逐渐增大,当F安mgsin30°后线框沿斜面向上运动,D正确。21.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物体A以速度v0向右运动压缩弹簧,测得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现让弹簧一端连接另一质量为m的物体B(如图乙所示),物体A以2v0的速度向右压缩弹簧,测得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仍为x,则()A.A物体的质量为3mB.A物体的质量为2mC.弹簧压缩最大时的弹性势能为32mv20D.弹簧压缩最大时的弹性势能为mv20答案AC解析设物体A的质量为mA,根据题甲图中的能量守恒有12mAv20=Epm,Epm为弹簧压缩量为x时的弹性势能,当物体A以初速度2v0压缩弹簧到最短过程中,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与能量均守恒,则有2mAv0=(mA+m)v,12×mA(2v0)2=Epm+12(mA+m)v2,得mA=3m,A正确,B错误;可求得Epm=12×3mv20=32mv20,C正确,D错误。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2分)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7分。22.(5分)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器材有: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线、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复写纸片等。(1)该同学在实验桌上安装好所需的器材后(如图所示)准备进行实验,下面操作必须要的是()A.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固定打点计时器的那端适当垫高,以平衡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B.调节拉小车的细线使细线与长木板板面平行C.拉小车运动的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D.实验时,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2)该同学在得到的纸带上选取七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如图所示,图中s1=4.81cm,s2=5.29cm,s3=5.76cm,s4=6.25cm,s5=6.71cm,s6=7.21cm。已知电源频率为50Hz,则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B(2分)(2)0.48(3分)解析(1)本实验是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测量加速度,只需保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可,因此不需要平衡摩擦力,A错误;调节细线与长木板板面平行以保证小车所受合力恒定不变,B正确;钩码的质量以打出合适的点迹为宜,不需保证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C错误;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D错误。(2)根据打出的点迹,由逐差法可求得a=s4+s5+s6-s1-s2-s39T2,T=5f=0.1s,得a≈0.48m/s2。23.(10分)(1)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某同学在一次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时,测微器计数如图甲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2)用多用电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Rx,选择“×1Ω”欧姆挡,并按正确步骤操作后,指针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Rx=________Ω。(3)为提高精度,现要用以下仪器再次测量金属丝的电阻Rx,实验室提供器材如下:①电流表A1(量程150mA,内阻约为10Ω)②电压表V(量程15V,内阻1kΩ)③电流表A2(量程20mA,内阻r2=30Ω)④定值电阻R0=100Ω⑤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8Ω⑥电源E,电动势E=6V(内阻不计)⑦电键S及导线若干Ⅰ.根据上述器材完成此实验,测量时要求电表计数不得小于其量程的13,请你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Rx的一种实验原理图(图中元件使用题中相应英文字母符号标注)。Ⅱ.实验时电流表A1的读数记为I1,电压表V的计数记为V,电流表A2的计数记为I2,用已知的和你所用的仪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Rx=________。(用字母表示)答案(1)0.154(0.152~0.155均可)(2分)(2)22(2分)(3)Ⅰ.如图所示(4分)Ⅱ.I2R0+r2I1-I2(2分)解析(1)主尺读数为0mm,可动刻度读数为15.4×0.01mm,则金属丝直径为0mm+15.4×0.01mm=0.154mm。(2)指针所指刻度为22.0,则Rx=22.0×1Ω=22.0Ω=22Ω。(3)所给实验器材中,电压表V的量程太大,不可用,因此可用电流表A2与定值电阻R0串联改装成电压表,改装后的量程为I2g(r2+R0)=2.6V,内阻为R2g=130Ω,由RxRA1R2gRx,故电流表A1采用外接法,为提高精度且由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仅为8Ω,可判断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连接,原理图见答案。由串并联关系可知Rx两端电压为I2(R0+r2),流过Rx支路的电流为I1-I2,由欧姆定律可得Rx=I2R0+r2I1-I2。24.(14分)在倾角θ=37°的粗糙斜面上有一质量m=2kg的物块,受如图甲所示的水平方向恒力F的作用,t=0时刻物块以某一速度从斜面上A点沿斜面下滑,在t=4s时滑到水平面上,此时撤去F,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物块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vt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A点到斜面底端的距离x=18m,物块与各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不考虑转角处机械能损失,g=10m/s2,sin37°=0.6,cos37°=0.8。求
本文标题:2017南昌一模理综物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455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