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哲思短章@忍受孤独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对此我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修身名句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三国·诸葛亮《前出师表》赏读: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这句话表现了诸葛亮当初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志趣。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赏读: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做大丈夫。这是孟子为我们设定的大丈夫的标杆。知识卡片1.人物名片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是宋国贵族,避难迁鲁。他出生时,家世已经没落。年轻时做过季孙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繁殖牲口)等。三十多岁到齐国,几年没有得到齐君的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后又曾周游宋、卫、蔡、齐、楚等国。晚年在鲁国编订古代文化典籍《诗》《书》《春秋》等,教授门徒。2.写作背景孔子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学说,影响极大。他的思想和学说,他所提倡的伦理和道德,许多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之中。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孔子具有渊博的知识和美好的修养,他整理和编纂过《诗》《书》《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之作为课堂讲授内容的重点,从而为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读《孔子世家》,不仅可以大致了解孔子的一生,还可以深切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钦羡他的博学多才,更叹服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的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3.文化知识古代的“守丧”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在旁边盖的屋舍叫“庐冢”。古代丧礼中亲属根据与死者的亲疏关系要穿一定的丧服,主要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统称为“五服”,古人常用丧服表示亲疏,“五服”之内为亲,之外为疏。官员在守丧期间,必须解职,叫做“丁忧”;守丧结束,恢复原职,叫做“起复”,就是“服除”。但重臣因丁忧离任又往往会影响朝廷内外政务,所以又有一种变通的措施,称为“夺情”,即由皇帝下诏书命其留任。守丧期间,不能听乐观舞,不能娶妻纳妾,不能饮酒等。三年期满,再隆重祭祀,移神位于祖庙后方能脱去孝服,称为“起灵除孝”,在此之前,称为“守制”。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1)几然而长,眼如望羊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2)意者吾未知邪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3)赐,而志不远矣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4)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5)约其文辞而指博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几颀长,高知智智慧,聪明而尔你监鉴借鉴指旨意旨(6)所慎:齐,战,疾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匪兕匪虎,率彼旷野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齐斋古代祭祀之前的身心整洁工作匪非不(是)2.一词多义(1)数①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②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③数吕师孟叔侄为逆④数罟不入洿池⑤范增数目项王(2)微①周室微而礼乐废②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弹奏的)技艺运数,指命运列举罪状细密多次,屡次没落,衰败稍微,略微如果没有(3)信①人之不我信也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④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4)病①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②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③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相信,信任诚实,忠诚确实,实在随意,随便担心,忧虑疾病困苦,困乏3.古今异义(1)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2)乃因史记..作《春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司马迁的《史记》(3)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书)文雅的样子耳聪目明记载历史的书繁盛的样子(4)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草木)茂密;②心里苦闷(5)吾道不行..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被允许,不中用和不好等义(6)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文采显著,香气浓厚不能实行读书学习的人4.词类活用(1)孔子学鼓.琴师襄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____________________(3)推此类以绳.当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弟子皆服.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以太牢祠.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唯子贡庐.于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________________(8)博辩广大危.其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词用作动词,弹奏名词用作动词,写序名词用作动词,规范名词用作动词,服丧,守丧名词用作动词,祭祀名词用作动词,建庐名词用作动词,安家使动用法,使……受危害名词作状语,不合礼法地意动用法,以……为异(11)学者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其先.宋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动用法,以……为宗形容词作名词,祖先形容词作名词,羞耻的行为5.文言句式(1)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____________(2)孔子布衣____________(3)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____________(4)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____________(5)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____________(6)送子以言____________(7)何以自见于后世哉____________(8)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____________(9)人之不我信也____________(10)人之不我行也____________判断句判断句被动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6.文白对照主旨归纳本文通过记述孔子的生平活动和各方面的成就,突出表现了他学而不厌、乐学会学、深思善悟、博学多才、因材施教、穷且益坚等优秀品格,以及他作为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传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提示主要活动:(1)宣传自己以仁义礼乐治国的政治理念,周游列国,虽有从政之心,为政之才,但无执政之命。(2)敏而好学,学而不厌。先向老子问礼,后学《韶》,三月不知肉味,又学鼓琴于师襄子。学则全神贯注,用心至极,求其通,达其髓。(3)坚定信仰,弥而愈坚。孔子及其弟子厄于陈蔡,弟子或病或愠或怒,而孔“一以贯之”,仍讲诵、弦歌不衰,真可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4)研究整理古代文献,教授弟子以娱晚年。定经术,删《诗》《书》,正礼乐,作《春秋》,传《易经》,并以“六艺”教授弟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重点突破选文重点记述了孔子一生中的哪些活动?提示同意。这不仅是因为孔子有政治理念、政治才能,有为实现理想而奔走游说的执著的信念,而且因为他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家风范,还因为他不趋从时事、保持自己节操的高尚品德,尤其是因为“笔则笔,削则削”褒贬是非的“春秋”笔法,更是彰显了孔子人格的光辉。作者在文末借《诗经》中的诗句引出自己的议论,表达了他对孔子人格的高度景仰,你是否同意他的评价?为什么?1.文本审美【角度一】孔子学琴,深思善悟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默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向师襄学琴,反复操练、《文王操》,屡次得到师襄的称赞,仍不停止,从弹得熟练,到学到技术,再到理解文王的志向,最后直练到演奏时,自觉文王就在眼前,才感到满意。这种执着、精益求精的精神让很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汗颜。【角度二】孔子的人生态度:知其不可而为之,在困厄中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2.写作迁移【角度一】【示例】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古琴文化遗产,可谓数不胜数,真正全部理解,学深学透,恐怕毕其一生也难为之,潜心琴艺,要力戒浮躁,多读些书。过去讲究“文以载道”,其实“琴”亦能“载道”,真正的琴家都深谙“琴道合一”之理,且能身体力行,因而言之有物,绝不作无病呻吟或忸怩作态之举。我们应该学习传统,强调功力,不为名利所染。在学琴生涯中,于共性之中追求个性的艺术主张与实践,早已为琴坛前辈所首肯,亦为同道而敬崇。【角度二】雨中歌唱的孔子【示例】有一次,孔子与他的弟子在郑(地名)失散。有人看见孔子站在东门,便告诉子贡说:“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陶皋,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他们重逢后,子贡把那人说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形状未也。而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我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孔子,他勉强挣扎,时而得意,时而沮丧,但总是保持自身的魅力和良好的幽默感,甚至不惜自我嘲弄。孔子在雨中歌唱,谁能不为雨中高歌者所感动?他在那里,带着弟子飘泊荒野,无计可施,无路可走,像一群难以言状的叫化子或流浪汉,但他仍会开开玩笑。他没有愤怒的情绪。
本文标题:9孔子世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457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