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建筑与结构明孝陵的石像神道大家一直把木构和石构作为中西方传统建筑的最基本区别。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有很多砖石建筑,如陵墓、大量各异的砖塔、藏区的石雕房等都显示出了中国砖石建筑辉煌的成就。中国早在战国时期就创造了大块的空心砖,在汉代更是发展了拱券技术。而西方也不是没有木构建筑,从阿尔卑斯山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极为丰富的木构建筑,在英国和德国也有很多木结构民居。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永泰公主墓的拱券结构崇陵的地宫西方的木构建筑中国普及木构建筑的原因1、现实的生活态度是关键的决定因素重视现世的生活“固作千年事,宁知百岁人;足矣乐间,悠然护宅”。——明代/计成/《园治》2、木构建筑是古代施工最快速的建筑形式中国普及木构建筑的原因在中国建筑史上没有一个一直作为建筑工地而存在百年以上的建筑。可以说,在施工时间上,同时代、同规模的中国建筑比西方不知快了多少倍,所以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相对来讲是最经济和省时的。3、木构建筑适用于单体建筑标准化,群体建筑规模化的设计方式。中国普及木构建筑的原因要求施工快,工期短的建筑最好的方法便是做到建筑标准化,并能分组同时作业。构件的标准化,也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建筑成本。木构建筑的结构类型对于中国的单体建筑而言,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最典型体系是框架式结构。即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有“墙倒屋不塌”之妙。井干式结构即将圆木或半圆木二端开榫,组合成矩形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抬梁式(叠梁式)就是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置梁,梁的两端承檩条;如此层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这种结构可使空间内较少立柱,空间使用面积较大。但由于梁柱的承受力较大,所以用料要粗。在中国主要的殿堂空间内都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立贴式)柃条直接搁置在柱子的顶端,以落地木柱支撑屋顶的重量,柱间不施梁而用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穿斗式结构柱径较小,柱间距较密,可选用成材时间短的木材。相较于抬梁式结构在选材和施工上都更为方便。但由于其柱间距较密,不适合用于空间要求大的屋内。所以多用于山墙稍间或楼上。与此结构相连的墙壁,抗风能力较强木构建筑的主要结构构件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中国传统建筑一般由宽阔的台基、稳固的屋身、厚重的屋顶三大部分组成。中国古建筑的台基原是保持木柱下部及室内干燥的防潮措施。可是,当它利用本身所具备的尺度与柱子的侧角和墙的收分相配合时,就会在外观上增加建筑的稳定感,更易体现建筑物体的高大雄伟。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内,高台建筑都占据着主角的地位,可见台基的重要性。台基普通台基普通台基是一种内为夯土,外包砖石的一种形式。一般用于普通的单体或单层建筑上。须弥座须弥座是一种侧面上下凸出,中间凹入的台基。它是由佛座逐渐演变而来的。根据台基的高矮,踏道与栏杆也成为建筑基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屋身中国古建筑的屋身是由固定的柱、梁、枋、门窗、格扇、墙等构件组成,是中国木结构建筑中变化最为丰富的空间部分。支撑构件围护构件支撑构件——柱震偏了的柱子形态各异的柱础各式的梁架枋雀替撑拱围护作用的门窗、格扇以及墙体却是其中变化最为丰富的构件。由于它们不起承重作用,所以它们所采用的艺术形式更为多样围护构件花罩斗栱斗栱是中国木构建筑中屋身与屋顶的过渡构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所特有的。汉墓的斗栱最初用以承托梁枋及支撑出挑的屋檐。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悬挑距离的加大,斗栱成了不可缺少的建筑构件,特别是高大的殿堂和楼阁建筑,出檐深度越大,则檐下斗栱层数越来越多,层层叠架的斗栱,恢弘壮丽,充满韵律感。使斗栱具有了强烈的装饰效果。几种不同时代的斗栱唐、五代(上)、宋、辽(中)、金、元(下)屋顶有人说过:中国传统建筑就是屋顶设计的艺术。由于梁架结构的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屋顶形式。庑殿顶(又称四阿顶):屋面有四坡共五条屋脊。前后两坡相交形成横向正脊,左右两坡与前后坡相交,形成自正脊两端斜向延伸到四个屋角的四条斜脊。屋檐两端向上微翘,四面坡略有凹形弧度。硬山顶: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成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山墙与屋面平齐时,称齐檐封火墙。温州秦顺的百福岩村江门开平风采堂悬山顶:屋面两坡,只有一条正脊。两侧伸出山墙之外,以防止山墙受到风雨的侵袭。与此相配套悬鱼和博风板,也是为了遮挡伸出的柃条被雨淋而设置的具有艺术化的构件檩条博风板悬鱼与悬山相关的构件歇山顶:屋面是悬山顶与庑殿顶的组合,上三分之二为悬山顶,下三分之一是庑殿顶,因而形成四坡九脊的造型,九脊分别是一条正脊,上部四条垂脊,四角与垂脊间有四条斜脊天台山国清寺的钟鼓楼攒尖顶:是圆形和正多边形建筑的屋顶造型。除圆形攒尖顶有顶无脊外,其余攒尖顶都是与底边相呼应的几条脊,相聚集到宝顶为止的屋顶形式。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普通的勾连搭屋顶应该是长短、宽窄、高矮、乃至形状都一样的屋顶才好连在一起,不过也有两种例外。第一种例外,就是只有两个屋顶连在一起,并且其中一个是带有正脊的悬山或硬山式屋顶,而另一个是没有正脊的卷棚式屋顶,这样连起来之后就叫做“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其中比较著名的例子就是北京四合院里的垂花门。勾连搭的第二个例外就是相连的两个屋顶互相不对称,而是一大一小、一高一矮、一主一次、一前一后,有明显的区别,比较矮小的部分好象是高大的部分所带的附属抱厦,所以叫“带抱厦式勾连搭”。其它形式的顶其它形式的顶故宫御花园钦安殿的卫星图瀛台的翔鸾阁各种组合的顶各种组合的顶西方普及石构建筑的原因1、“神权至上”的历史是关键的决定因素。金字塔、雅典卫城、万神庙、巴黎圣母院、圣彼得大教堂在西方文明史中赫赫有名的建筑都是陵墓、神庙或教堂。可以说,整个西方建筑的历史主要都是与宗教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西方古代建筑物都是花费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才完成的。西亚波斯的百柱厅共建了58年,而雅典奥林匹克宙斯神庙则经历了206年才完成。而中国历史上却罕有“神权至上”的时代,历朝历代的宫殿才是中国古典建筑的点睛之笔,像北京的紫禁城那么规模宏大、举世无双的建筑群营造过程也不过十几年时间。中国人信奉“以人为本”。而人生的短暂性促使人们选择了施工快捷的木构建筑。而神的永恒则让西方人选择了石的艰固和耐久。这样的建筑才会使人感受到永久的纪念性。太和殿佛罗伦萨主教堂2、石材的永久性以及与拱券结构的有机结合创造了规模宏大的单体建筑。西方普及石构建筑的原因170米35米英格兰的巨石阵石构建筑的结构类型拱券结构叠涩拱:就是渐次接近的两排砖结合而成的系列。拉开了西方人使用拱券结构的序幕。古罗马借助拥有可塑性的混凝土成为拱的真正实践者拱使建筑可以创造开阔的空间而不受梁长的限制。两根柱子架一根石梁,最多只能跨越15英尺(约4.572米),而一座拱则可以跨越150英尺(约45.72米)一个拱券成直线延伸或者连续铺开便成一筒拱当两个筒形拱以直角相交叉时,它们的结合形式又变成交叉拱将一个拱旋转360度,便创造出穹窿梁柱结构这种和中国的框架结构在外形上非常相似,但实质并不相同。中国的框架结构是梁柱承重,墙体不承重。而西方的这种梁柱结构是两者均要承重。券柱结构将梁柱结构中的柱和拱券结构相结合,便形成了柱券结构。它用单根独柱代替了厚重沉闷的成片墙体,又解决了梁柱结构中的空间跨度小的问题。还有一些是混合式的结构,如使用拱券结构的建筑物主体,门廊却采用梁柱结构。石构建筑的主要结构构件拱券结构中的墙体处理和各式拱的处理成为建筑的关键部分;梁柱建筑的关键点则是列柱、排檐及坡屋顶形成的三角形山花;券柱式结构则主要关注在各种柱与各种券之间的协调问题。柱式柱是西方古典建筑中最重要的一种结构构件。它可分为柱础、柱身、柱头三部分。由于各部分尺寸、比例、形状的不同,加上柱身处理和装饰花纹的各异,而形成各不相同的柱子样式。并由它的不同形式延伸出不同的檐口处理方式。古典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重要造型手段。影响颇为深远,所以“柱式”便成了西方古典建筑的代名词。在现代的欧式建筑中,它们成了不可缺少的运用元素。柱式典型的西方古典柱式共五种:陶立克柱式(多立克)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塔司干柱式复合柱式其中塔司干柱式和复合柱式是在前三种希腊柱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种罗马柱式。陶立克柱式比例粗壮,没有柱础,代表男性美。它的高度为柱底直径的4-6倍,柱身下粗上窄,逐渐弧线收缩,并有16-20条垂直尖角浅凹槽装饰,柱头由一圆盘拖着一块厚实的方石板,柱础直接置于石台上而没有基座。爱奥尼克柱式修长俊美,其典型特征是柱头的两个螺旋造型和柱子全部都有基座并有雕刻图案;代表女性美,它的高度为柱底直径的8-10倍.柱身上下差别不显著,凹槽一般为24条,柱头是两对精巧柔和的卷涡形花饰.柱础多层而富有装饰,一般是两层凸圆和一层凹面组合而成。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由爱奥尼柱式演变而来除了柱头纹饰改变。其它各部分与爱奥尼克柱式相同,柱头多用植物叶片花纹装饰,显得更为纤巧、精致和华丽,代表丰收的喜悦。这种柱式常用于室内。科林斯柱式与爱奥尼柱式相似,除柱头改为盛放的忍冬草样式。塔司干柱式近似于希腊的多立克柱式。但更富有细节,由一组线脚代替了原来的一个线脚,并增加了同样丰富线脚的柱础。同时,取消了多立克的20个锋利的柱身凹槽。这种柱式在罗马时期主要用在小型建筑上或叠柱式的底部。混合式柱式这种柱式便是将爱奥尼克柱头与科林斯柱头结合起来,使柱式更为细腻和丰富。券是西方传统拱券结构和柱券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构件。券的形式因时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在每一个社会阶段中,都有具体特定的建筑形式与内容。从巴比伦的叠涩拱到古罗马的穹隆顶,发展到拜占庭的帆券,直到哥特式的骨架式拱券及飞券结构,无一不是后者对前者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本文标题:建筑与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47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