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石钟山记》课文及导学案石钟山记(1)《水经》云:“彭蠡(2)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3)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4)浪,水石相搏(5),声如洪钟(6)。是说(7)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8)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9)始访其遗踪(10),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11),北音清越(12),桴止响腾(13),余韵徐歇(14)。自以为得之(15)矣。然是说也,余尤(16)疑之。石之铿然(17)有声音,所在皆是(18)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19)七年六月丁丑(20),余自齐安(21)舟行适临汝(22),而长子迈将赴(23)饶之德兴尉(24),送之至湖口(25),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26)。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27)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28),闻人声亦惊起,磔磔(29)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30)也。”余方心动(31)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32)如钟鼓不绝。舟人(33)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34),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35)而为此(36)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37),可坐百人,空中(38)而多窍(39),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40)之声,与向之(41)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42)?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43)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44)也。古之人不余欺也(4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46)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47)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48)虽知而不能言(49)。此世所以不传也(50)。而陋者(51)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52),自以为得其实(53)。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注释】1、选自《苏东坡全集》。2、彭蠡:鄱阳湖的又一名称。3、郦元:就是郦道元,北魏人,地理学家,著《水经注》。4、鼓:振动。5、搏:击,拍。6、洪钟:大钟。7、是说:这个说法。8、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9、李渤:唐朝洛阳人,写过一篇《辨石钟山记》。10、遗踪:旧址,陈迹。这里指所在地。11、南声函胡: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函胡,同含糊。12、北音清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越,高扬。13、桴(fú)止响腾: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腾,传播。14、余韵徐歇:余音慢慢消失。徐,慢。15、得之:找到了这个(原因)。之,指石钟山命名的原因。16、尤:更加。17、铿(kēng)然:形容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18、所在皆是:到处都(是)这样。是,这样。19、元丰:宋神宗的年号。20、六月丁丑:农历六月初九。21、齐安:在现在湖北黄州。22、适临汝:到临汝去。适,往。临汝,即汝州(今河南临汝)23、赴:这里是赴任、就职的意思。24、饶之德兴尉:饶州德兴县(现在江西德兴)的县尉(主管一县治安的官吏)。25、湖口:现在江西湖口。26、硿硿(kōng)焉:硿硿的(发出响声)。27、莫(mù)夜:晚上。莫,通暮。28、栖鹘(hú):宿巢的老鹰。鹘,鹰的一种。29、磔磔(zhé):鸟鸣声。30、鹳鹤:水鸟名,似鹤而顶不红,颈和嘴都比鹤长。31、心动:这里是心惊的意思。32、噌(chēng)吰(hóng):这里形容钟声洪亮。33、舟人:船夫。34、罅(xià):裂缝。35、涵淡澎湃:波浪激荡。36、为此:为,形成。此,指噌吰之声。237、中流:水流的中心。38、空中:中间是空的。39、窍:窟窿。40、窾(kuǎn)坎(kǎn)镗(tāng)鞳(tà):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41、向:先前。42、汝识之乎:你记住那些(典故)吗?识,记住。(书上的注释有误。有古汉语字典为证)43、周景王之无射(yì):《国语》记载,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铸成“无射”钟。44、魏庄子之歌钟:《左传》记载,鲁襄公十一年(前561)郑人以歌钟和其他乐器献给晋侯,晋侯分一半赐给晋大夫魏绛。庄子,魏绛的谥号。歌钟,古乐器。45、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不余欺,即“不欺余”。46、殆:大概。47、终:终究。48、渔工水师:渔人(和)船工。49、言:指用文字表述、记载。50、此世所以不传也: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命名的由来)的缘故。51、陋者:浅陋的人。52、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53、实:指事情的真相。课前·自主学习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一、识记字音蠡()桴()铿()磔磔()噌吰()罅()莫()识()无射()窾坎()镗鞳()二、1.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2)至莫夜月明(3)汝识之乎(4)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2.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的活用。(1)微风鼓浪..(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3)大石侧.立千尺(4)虽大风浪不能鸣.也(5)空.中而多.窍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征。(1)所在皆是也(2)古之人不余欺也(3)余是以记之(4)石之铿然有声者(5)得双石于潭上4.文言文中有偏义复词现象,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C.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D.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5.选出对“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这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A.石头能响亮地发出声音,到处都(是)这样。B.被敲击时能够发出响亮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的。C.石头被敲击时能够发出响亮的声音,到处都是这样的。D.石头被敲击时能够响亮地发出声音,到处都是的。课堂·合作探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1、朗读课文,思考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2、课文第一段作者摆出了郦元和李勃关于石钟山得名原因的观点,是怎样的观点?作者赞成他们的观点吗?那么,作者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用原文回答.3、本文是即事明理的文章,这篇课文记了怎样的事,阐明了怎样的道理?3课后·拓展演练素养积淀,拓宽视野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鹳.鹤(ɡuàn)磔磔..(zézé)B.栖鹘.(hú)无射.(yì)C.谥.号(shì)穴罅.(xié)D.莫.夜(mù)铿.然(kěnɡ)2.选出对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鼓:振动。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到……地方去。C.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尉:做尉官。D.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臆:缺乏客观证据的主观想法。3.给“焉”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焉”的意思有:A.语气助词,无义;B.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C.兼词;D.代词。(1)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2)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3)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4)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5)然力足以至焉.()(6)且焉.置土石()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5.与下列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B.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6.选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A.古之人不余欺也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C.石之铿然有声者D.我无尔诈,尔无我虞二、本课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殆与余同殆:大概。B.虽知而不能言言:说。C.余是以..记之是以:因此。D.此世所以..不传也所以:表示……的原因。2.比较下列句中“而”所表示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②而.言之不详③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④涵淡澎湃而.为此也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也相同。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也不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同现代汉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③自以为..得其实④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⑤余方心动..欲还⑥空中..而多窍A.②③B.①②⑤C.④⑤⑥D.③⑤三、高考真题(2015年浙江卷)太平州学记宋张孝祥学,古也。庙于学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之通义,臣子之恭也。当涂于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之所;有庙也,无荐享之地;有天子之书,坎而置之屋壁。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揺。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饥者饱,坏者筑。赤白囊,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明年春,和议成,改元乾道,将释奠于学。侯语教授沈瀛曰:“学如是!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命其掾蒋晖、吕滨中撤而新之。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旣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客于是又有叹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天下,传之至今,天地之位,日月之明,江河之流,万世无敝者也。时治时乱,时强时弱,岂有他哉?人而已耳!财用之不给,甲兵之不强,人才之不多,宁真不可为耶?《诗》曰:‘无竞维人。’谓予不信,请视新学。”夏四月既望,厉阳张某记。【注】①当涂,古县名,宋代称太平州,今属安徽。②王侯秬,王秬,时为太平州知州,古4代对士大夫的尊称。③赤白囊,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带袋。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坎儿置之屋壁坎:挖洞B.当涂兵之冲冲:突袭,冲击C.侯下车下车:初到任D.力不赡耳瞻:足够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臣子之恭也.将有以为也.B.及冬,则.有边事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颐指而.办吾尝跂而.望焉D.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夫晋,何厌之.有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名为“学记”,却略于州学本身的具体描述,将重心置于有救民兴学之功的王秬,塑造了一位勤政崇学的地方官形象。B.文中以“客”的口吻盛赞王秬贤于当涂历任长官,就是因为他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故能事济而功成。C.文末感叹,自古以来天下之治乱强弱皆系于人,成事与否关键也在于人,太平州得以重建就说明了这个道理。D.文章语言质朴流畅,叙事简而有法;后半部分的大段议论,宏阔高远,显示出宋代士大夫心忧天下、善议政事的特点。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旣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2)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4分)在课本中搜集材料在写作中灵活应用读透文章,学会在字里行间找信息举例1:《石钟山记》:①讲述“事不目见耳闻,不能臆断其有无”的道理,强调亲身实践、观察的重要性。②从李勃身上发现:用木槌敲石就定下石钟山的命名,如此轻而易举,但最终被定为陋说。这说明真理不是天上掉馅饼,不是臆想天开,更不可能唾手可得。③从士大夫角度探询:他们不肯以小舟泊绝壁,致使谬误从唐到宋流传几百年
本文标题:石钟山记课文及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480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