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摘要: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有着健康的影响,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机能,使心率减缓,心室壁增厚,心室腔增大,增强心脏收缩力,从而使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大。体育锻炼影响血管的结构,改变血管在器官内的分布。能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的毛细血管数量增加。可以促使身体大量贮备着的毛细血管开放。可以显著降低血脂含量。可以使脉搏徐缓和血压降低。关键字:运动训练心血管系统影响正文:(一)运动与心血管系统间的相互作用1.运动时心血管系统的反应骨骼肌收缩时,耗氧量明显增加。心血管系统的反应就是提高心输出量以增加血液供应,从而满足肌肉组织的氧耗,并及时运走过多的代谢产物,否则肌肉运动就不可能持久。(1)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心输出量对急性运动有着敏感反应,其目的在于迅速适应机体活动的需要。运动初期心输出量快速增加,之后缓慢递增并逐渐达到稳定,此时机体血流状态与肌肉活动的代谢需求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运动时,由于肌肉的节律性舒缩和呼吸运动加强,回心血量大大增加,这是增加心输入出量的保证。在回心血量增多的基础上,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因此心输出量增加。(2)肌肉运动时各器官血液量的变化: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但增加的心输出量并不是平均分配给全身各个器官的。通过体内的调节机制,各器官的血流量将进行重新分配。其结果是使心脏和进行运动的肌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不参与运动的骨骼肌及内脏的血流量减少。在运动开始时,皮肤血流也减少,但以后由于肌肉产热增加,体温升高,通过体温调节机制,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增加,以增加皮肤散热。运动时各器官血液量的重新分配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即通过减少对不参与活动的器官的血流分配,保证有较多的血流分配给运动的肌肉。运动时血流量重新分配的生理意义,还在于维持一定的动脉血压。(3)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运动时的动脉血压的变化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两者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与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等有关。逐增强度的运动开始阶段,收缩压由安静状态迅速升高,之后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到200mmHg以上,尽管此时总外周阻力有所下降,但是舒张压维持稳定或轻度增加。在运动方式方面,动力性运动时,由于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总阻力变化不大,故血压升高,但以收缩压升高为主;静力性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幅度较小,但由于肌肉持续收缩压迫血管和腹腔内脏血管收缩,使外周总阻力升高,故血压升高以舒张压为明显。此外,与下肢大肌肉群的运动相比,机体在完成相同最大摄氧量强度的上肢运动时,动脉血压变化明显增强;与直立运动相比,倒立运动时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增高。2.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经常进行健身锻炼或运动训练,可促使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形态、机能和调节能力产生良好的适应,从而提高人体工作能力。运动对心血管的长期性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窦性心动徐缓:健身锻炼或运动训练,特别是耐力性练习可使静息心率减慢。某些优秀的耐力项目运动员静息心率可低至40~60次/分,这种现象称为窦性心动徐缓。窦性心动徐缓是经过长期训练后心功能改善的良好反应。窦性心动徐缓是可逆的。(2)运动性心脏增大:研究发现,健身锻炼或运动训练可使心脏增大。运动性增大的心脏,外形丰实,收缩力强,心力贮备高。运动性心脏增大是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适应。运动性心脏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运动专项特异性。经常进行耐力性练习的人,其心脏增大是以心室腔增大为主,心容积增大,但心室室壁却不增厚或仅轻度增厚;经常进行力量性练习的人,其适应表现在心室壁增厚,而心腔不扩大或稍有扩大。(3)心血管机能改善:静息时,一般人和运动员的心输出量无多大区别,由于运动员的心率较低,故每搏输出量较大。从事最大运动时,两者的心率都可达到同样的高度,但运动员的每搏输出量及心输出量比静息时的增加要明显高于一般人,运动员每搏输出量及心输出量的增加是心脏对运动训练的适应。此外,经过训练,心肌微细结构也会发生改变,使心肌收缩力增加。运动训练不仅使心脏在形态和机能上产生良好适应,而且也可使调节机能得到改善。有训练者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运动开始后,能迅速动员心血管系统功能,以适应运动活动的需要。进行最大强度运动时,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可发挥心血管系统的最大机能潜力,充分动员心力贮备。运动后恢复期短,也就是说运动时机能变化很大,但运动一停止就能很快恢复到安静时水平。(二)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一、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骨骼肌收缩时,耗氧量明显增加。循环系统的适应性变化就是提高心输出量以增加血流供应,从而满足肌肉组织的氧耗,并及时运走过多的代谢产物,否则肌肉运动就不可能持久。(一)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运动一开始,心输出量就急剧增加。通常一分钟达到高峰,并维持在该水平。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加与运动量或耗氧量成正比。运动时,由于肌肉的节律性舒缩和呼吸运动加强,回心血量大大增加,这是增加心输出量的保证。另外,运动时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使容量血管收缩,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也有利于增加静脉回流。在回心血量增多的基础上,由于运动时心交感中枢兴奋和心迷走中枢抑制,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因此心输出量增加。交感中枢兴奋还能使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多,循环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也进一步加强心肌的兴奋作用。(二)肌肉运动时各器官血液量的变化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但增加的心输出量并不是平均分配给全身各个器官的。通过体内的调节机制,各器官的血流量将进行重新分配。其结果是使心脏和进行运动的肌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不参与运动的骨骼肌及内脏的血流量减少。在运动开始时,皮肤血流也减少,但以后由于肌肉产热增加,体温升高,通过体温调节机制,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增加,以增加皮肤散热。运动时各器官血流量的重新分配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即通过减少对不参与活动的器官的血流分配,保证有较多的血流分配给运动的肌肉。由于阻力血管舒张,肌肉中开放的毛细血管数目增加,使血液和肌肉组织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增大,气体扩散的距离缩短,从而能满足肌肉运动时增加的氧耗。有人曾经推算,人在作剧烈运动时,由于内脏器官、皮肤和不参与运动的肌肉的阻力血管收缩,可以从心输出量中省出大约3升/分的血液,分配至运动的肌肉。如果动脉血的含氧量为20毫升%,则即使心输出量不增加,仅通过血流量的重新分配,就可向运动的肌肉多提供600毫升/分的氧。对于心脏机能不健全的人来说,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加有限,因此,血流量的重新分配就显得更为重要。(三)肌肉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肌肉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许多因素改变后的总的结果。换句话说,运动时的动脉血压水平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心输出量的增加和外周阻力的降低两者的比例恰当,则动脉血压变化不大。否则,动脉血压就会升高或降低。在有较多肌肉参与运动的情况下,如步行时,肌肉血管舒张对外周阻力的影响大于其他不活动器官血管收缩的代尝作用,故总的外周阻力仍有降低,表现为动脉舒张压的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心输出量显著增加,故收缩压升高,而平均动脉压则可能比安静时稍低。
本文标题: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490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