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浅谈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浅谈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莎士比亚是伊丽莎白时代最伟大的剧作家,他的父亲是伦敦附近史特拉福的一名地主,而童年的莎士比亚在家乡的学习文学及拉丁语。直至1582年后,他移居伦敦当演员及剧作人,并于1589年左右发表他的第一部剧作《亨利六世第一部》(HenryVI,Part1)。1594年莎士比亚成为宫内大臣剧团(LordChamberlain'sCompany)(即以后的国王剧团)的股东及演员,1599年他获得环球剧院的主权,令他成为当时最活跃的剧坛人物。莎士比亚共写了38个剧本,他的戏剧大致可分为三种:历史剧、喜剧和悲剧。他在历史剧中呈现英国的历史,尤其是蔷薇战争时期,这类剧本显示他能使庞大复杂的历史资料在舞台出现;他的喜剧所采文体颇广,有的着重闹剧成分,有的是浪漫喜剧,也有些内容较为严肃,称为阴沉喜剧;但莎士比亚最伟大的还是在于他的悲剧,而他在悲剧上也采用了广泛的题材和手法。在我看来从某个角度而言,莎士比亚是当时最成功,最富商业价值的剧作家,而属于他的伟大天才表现在他的悲剧上。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社会的压迫与无奈,或许更甚至是我们内心中邪恶与善良的战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斯》,其中,《哈姆雷特》在莎翁37个剧本中,最受剧场与学术界的厚爱;《奥瑟罗》是莎翁悲剧中结构最严谨的剧本;《李尔王》被20世纪评论家认为是莎翁最伟大的悲剧;《麦克白斯》则是四大悲剧中节奏最紧凑凝练的作品。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我们看到其特点是允许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交叉,悲剧中也可以有喜剧成分,是一种平民艺术,没有古典悲剧的清规戒律,让人可以更深切地感受悲剧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命运安排,人性的复杂更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特点,没有人可以消灭悲剧,我们只能从悲剧中看到未来的光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四大悲剧中的一出讲述天伦相残的故事,也是我最喜欢的莎翁作品。在作品中,哈姆雷特有着年轻人的热血沸腾、踌躇满志、放荡不羁,又怀着孝顺与叛逆,正义与偏激,宽容与仇恨的矛盾人性。在作品中年轻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发现自己的叔叔是毒害生父国王的凶手,而自己的母亲则在父亲过世不到两个月,便与国王的弟弟结婚。羞耻与哀悼,仇恨与宽容正在他的心中激荡着,他为叔叔的恶毒而愤怒,为母亲的婚姻而感到羞耻,为自己的父亲而感到悲伤,为世间的明争暗斗而感到疯狂,这些都把他推向不能自拔的困境,使他一步一步走上复仇之路,不惜装疯卖傻、抛弃爱情、甚至到最后牺牲生命。仇,是复了;亡灵,是安息了,但深爱他的女子却永远离他而去;自己的性命也在这场复仇的战争中牺牲了。我们或许还不能理解,是什么样的仇恨才会把一个人逼到如此地步,甚至致使一个人陷入疯狂与绝望;我们或许不能明白,为什么亲如手足的兄弟会为了权力与金钱而手足相残;我们或许不知道,是怎样强烈的爱可以使人付出一切,包括生命与灵魂;我们或许……但我们知道在莎翁的作品中,虚构的人物总有现实的模板,文学的作用便是将现实反映出来。人性的弱点与光辉都融入了哈姆雷特之中,我们看到的哈姆雷特是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人。哈姆雷特是虚构的、是夸张的,但却让我们知道掩藏在灵长动物的躯壳之下我们都有着一扇黑暗之门,一旦潘多拉的宝盒打开了,毁灭的不仅是我们自己本身也会是我们身边原本的美好生活。悲剧是人类掌握的最美妙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艺术的结晶,它在虚构中为我们的现实敲响了警钟,人性是复杂的,是我们不可避免的,但人性的光辉却是我们终其一生追寻的梦想。《奥瑟罗》是莎士比亚在1604年所写的四大悲剧之一,与《哈姆雷特》不同的是,在《奥瑟罗》中莎士比亚更注重描写的是人性的嫉妒这一弱点。莎士比亚在《奥瑟罗》中创造出奥瑟罗与埃古全然不同的两种人物典型,全剧并围绕在家庭﹑嫉妒两大主题中发展,在莎翁的笔下,嫉妒便是人心最大的弱点。生性直爽﹑品格高尚的奥瑟罗将军,与威尼斯小姐苔丝梦娜结婚后,却因为大胆、狡诈、全无道德观的军官埃古,对奥瑟罗的煽动教唆,而使原本幸福的婚姻,蒙上了嫉妒的阴影,奥瑟罗的猜忌使婚姻走上了毁灭之途,更甚而杀死了无辜的妻子,留下了令人悲愤的结局。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当代,男权在社会上的始终处于统治地位,况不论是我们的女主宣言有多么的伟大和激烈,男权处于统治地位这是个不变的事实。妻子的贞洁与否似乎成为一个男人的面子和尊严的标志。军官埃古嫉妒奥瑟罗拥有美丽的妻子,他渴望能够得到苔丝梦娜,嫉妒使泯灭自己的良心和诚实;奥瑟罗误以为苔丝梦娜背叛了自己,对于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将军来说,无论他的品格有多么高尚、生性有多么直爽,一旦牵涉了男权社会的面子和尊严,嫉妒与怀疑就会爆发,他嫉妒着那个被自己深爱的人爱着的男人,嫉妒使他的双眼蒙蔽了,更使他失去了深爱自己的妻子。嫉妒,在莎翁的笔下是如此的丑陋与不堪,是万恶之源,现实,也是如此。嫉妒使人的良心泯灭,铸下大错方觉后悔不已,失去挚爱,这个来自嫉妒的惩罚,我想没有任何其他的惩罚来得比这个更加痛苦。换一个场面来讲,如果死的人不是苔丝梦娜而是奥瑟罗,我想奥瑟罗会带着微笑死去,因为,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嫉妒而伤害了自己最爱的人,波及无辜。嫉妒是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罪恶的产生因为我们拥有了嫉妒,我们会嫉妒,因为他人拥有了我们得不到的幸福,但同时我们也忘记了原来幸福是由自己创造的,有了失去才会有得到,何必为了那个遥远得不得了的梦而把自己苦苦地困在沙漠中?《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之一,这部作品中将人性的小岛,以及儿女的贪婪完全表现出来,是一部充满讽刺的悲剧经典。《李尔王》的悲剧似乎在我们的生活中绝少见到,毕竟我们认为亲情是最温暖的也是最牢固的。可是我们要注意戏剧的背景一个充满谋求权力和财富的宫廷政治斗争,政治可以让一切变的肮脏,对触手可及的权力和财富的谋求可以让人变成魔鬼。西方有这样一个故事是讨论人性的,有一个善良的牧羊人,他绝对是一个正直的人,可是有一天他得到了一枚戒指,戴上它之后可以隐身。于是这个牧羊人可以做一些他以前不能做的事情,终于有一天他进入了王宫,勾引了王后并密谋杀死了国王,从此他和以前的自己判若两人,成了一个十足的暴君。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他没有得到那枚充满魔力的戒指,他一定还是一位善良的人。叔本华说过,人每时每刻都是有作恶的想法的,这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关键是人有时候没有作恶的能力而已。里亚王的悲剧的根源也许就在这里。日本导演黑泽明的力作《乱》就是根据《李尔王》改编的,故事的背景是日本的战国时代,这让我们感觉更加真实了,如果是太平盛世,毫无权力的寻常百姓中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呢?。其实我们翻一翻历史就会发现这样为权力而父子、兄弟相残的事情简直太多了。里亚王的悲剧就在于人性的沦落,莎士比亚在这部作品中也时刻反思着人性的本质。《李尔王》的结局是悲惨的,但是,我们只要稍稍改变一下结局,那么悲剧就能够马上变成喜剧。如果最后,里亚王的小女儿考黛丽亚活着,李尔王也没有死,那么这就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悲剧就能够成为喜剧。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悲剧和喜剧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场景,如果是因为人性而产生的悲剧我们不可避免,但是我们为之作弥补,让悲剧转换成喜剧,悲剧的发生是为了下一刻的喜剧。《麦克白斯》是莎士比亚在忧郁时期所写下的四大悲剧之一,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是一个不知满足的人,由于他的野心而导致悲剧的发生。这个故事颇似古希腊悲剧,其中很强调命运对人嘲弄。麦克白斯原本功成名就,可是他却相信三女巫的预言,最终预言一一应验,但是麦克白斯也身败名裂。这让我想起索福克勒斯的《俄底甫斯王》以及埃斯库罗斯的《阿伽门农王》,人的举动都受到神的干涉,当然其中也体现着主人公性格的缺陷。可是《俄底甫斯王》中几乎没有表现出俄底甫斯王的人格或者是性格带来必然的毁灭,可以说俄底甫斯是一个生性善良的人,当必然的命运来袭却无力逃避。也许悲剧的悲就体现在人的无辜和无助上,悲剧的美表现为主人公的抗争上,虽然看起来是徒劳的。麦克白的悲剧是因为自己不满足的野心,这种野心如果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可以促使麦克白功成名就,一旦失控,就犹如爆发的洪水猛兽,把人毁灭。麦克白最后的结局就是这种永不满足的贪婪欲望致使的,就一如现在我们社会上的人一样,物欲纵横的时代,贪婪、欲望、权力、金钱成了人们追逐的东西,满足的物语却失去了我们的本性,最后就是犯罪、贪污、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在我的眼里,与其说是戏剧不如说是人性的写照,四大悲剧给我们揭示的就是人性的弱点与丑陋在和人性的光辉作拉锯战的时候,如果潘多拉的宝盒一旦打开了,人性的丑恶就会把我们推向毁灭,悲剧应运而生。悲剧中必然会出现痛苦和死亡,人们喜欢悲剧正是由于每个人都是悲剧的主角,因为同悲剧一样,人的一生也要以死亡作为结局而谢幕。但是悲剧并不是悲观,我们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短暂的悲剧中却表达了一种不妥协的永恒的精神。因此,明知理想遥不可及我们还是执著追求,明知人无完人但还是要不断完善自我,明知命运无常可是一点也不畏惧,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但不是生命存在的目标。
本文标题:浅谈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51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