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建筑史外国建筑史•第1章原始社会•人类进化的历史,大约已经历了三百万年左右的历程,而原始社会作为人类历史的第一个,而且也是最长的阶段,包括了距今约三百万年到公元前四千年至公元前3千年的整个史前时期。•在旧石器时代,最初的人类通过狩猎采集的方式获取食物,多居住在洞穴中。此时,人们已经有了对其生活环境进行某种装饰的现象,如在法国拉斯科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的洞窟内,还能看到当时留下的用矿石颜料制成的壁画或岩画,描绘着动物形象和狩猎场景。另外,在世界许多地方还发现有裸露岩石上的类似主题刻绘。从人类文化发展史看,许多这类描绘可能主要出于巫术目的,也可能是为了进行某种纪录或交流,但就是以这些绘画为第一步,人类开始了艺术地创造其生活环境的历程。法国拉斯科石洞壁画西班牙阿尔塔米拉石洞壁画•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开始逐渐进入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从半穴居土窑开始,在大约一万五千年前,在濒临水源的地方,有了以茅屋或覆泥茅屋为主的定居点,这意味着人类开始在真正意义上建造起自身的居住环境了。从遗迹可知,先民在选址时已考虑到资源、气温、日照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建筑物的布局也显示出一定的社会关系,反映出人类对生活环境的创造受到自然与社会因素的制约,围绕这些因素,比较明确的环境设计目标在以后的文化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在公元前一万年至公元前四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人们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使得永久的定居生活成为可能。新石器时代的住所有了很大的进步,各种房屋的形态进一步清晰,并在不同地区形成一定的地方特色,成为更趋于文明的环境。不同的技术带来的造型,在经验积累中开始带有艺术的意味。非洲多贡族人的自然村落•在考古发现的很多原始聚落里,可以看到向心的建筑组群布局关系。以小型的居住建筑围绕着中央可能作为公共议事场所的大房子。这种有意识完成的周边向心集团式规划,在体现一种原始公有制氏族社会关系的同时,也反映出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注意到某种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关系中的安全模式,显示出人们已经有意识地追求并塑造出具有特定意义的生活环境形态。•除了住房外,日本、朝鲜半岛、印度、马来群岛、高加索、欧洲、北非等很多地方,留下了通称为巨石建筑的一些新石器时代晚期建筑物,包括作为墓葬的石坟、石棚,以及可能作为祭祀或观察天象场所的列石、环石等。这些居住以外的特殊人为环境,体现了当时最高的劳动能力,反映了社会等级已经比较明确,对世界的关注走向更广阔的领域。对生与死的关注,对生存环境的意识,使得巫术发达,并逐渐向原始宗教转移。英格兰威尔特郡,约为公元前1500年的环形巨石柱第2章古埃及•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就形成了统一的古埃及国家,有以法老为最高统治者的中央政权和比较发达的宗教,并基于当时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技术与观念,创造了辉煌的环境文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受宗教影响极大,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对永恒观念的一种崇拜产物,也是法老的陵墓。除了金字塔以外,狮身人面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征。古埃及文明开始于5500年前(公元前35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生活于尼罗河谷地,南北向流淌的尼罗河,东升西落的太阳,可能影响着埃及人关于世界的观念;法老是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在中王国以前还是同神交往的最高祭司;人们对死亡和来世有特殊的关切,相信死者的灵魂会在3000年后复生。埃及的社会和宗教使陵墓和神庙成为最重要的建筑,以它们所构成的特定环境为国家最重要的场所,并通过规则的空间或形体来突出地体现一种永恒的秩序。•今天人们从遗迹所知的古埃及环境艺术,主要体现于他们以石材料所建成的陵墓与庙宇建筑群。它们通常位于远离泛滥区的尼罗河西岸高地,组成独立的死者和神明之城,宏伟庄严,体现永恒的存在。除了坚实的体量和宏大的尺度外,这些纪念性建筑还体现出明显的方位理念,以东西方向为主导,循着太阳轨道,垂直于南北向的尼罗河,在与太阳朝起夕落的契合中,寄托着出生入死、死而复生的完整过程。••古埃及陵墓中最著名的是古王国时期的国王——法老的金字塔,分布在尼罗河三角洲西岸地区,至今还耸立着70多座。•建于公元前三千纪中叶的吉萨金字塔群是金字塔式陵墓最辉煌的代表,最大的一座高达146米多。以东向为正面,它们都是正方位的精确正方锥体,形体极其单纯,并在巨石堆砌的塔身外,贴有一层磨光的白色石灰石,以纯净的表面同单纯的形体构成完美的契合。这种形式以一种抽象的几何关系消弥了对于世界上一切杂多事物和现象的印象,只留下有关永恒的原始印记,体现出古埃及人对陵墓环境最局的追求。•吉萨金字塔群还形成辉煌的群体关系,三座金字塔互以对角线方向错落,形成参差的轮廓。在哈弗拉金字塔祭祀厅堂旁边,是巨大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它浑圆的头颅和躯体,同远处金字塔的方锥形产生强烈的对比,使整个建筑群在富有变化中更完整。它们周围还有一些皇族和贵族的小型金字塔及长方形台式陵墓——玛斯塔巴,形成簇拥之势。在西面大漠背景和东面尼罗河畔前景风光的衬托下,金字塔又仿佛是人工堆垒的山岩,伴着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极其雄伟壮阔,形成震撼人心的外部空间环境。胡夫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国家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胡夫金字塔塔高146.59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相当于40层楼高。塔身是用230万块石料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达1.5吨至160吨,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迄今发现的108座金字塔中最大的。它是一座几乎实心的巨石体,成群结队的人将这些大石块沿着地面斜坡往上拖运,然后在金字塔周围以一种脚手架的方式层层堆砌。一万多个工匠共用约20年的时间才完成的人类奇迹。•对于人们的主要视野和活动空间,吉萨的大型金字塔还形成了富于强烈感染力的环境空间序列。金字塔的祭祀厅堂在其东面脚下迎着尼罗河,其门厅却远在几百米之外的河边。由河上而来的献祭队伍,从门厅到祭祀厅,要通过石头砌成的、密闭的狭长甬道,走过这幽暗漫长的甬道,祭祀厅后灿烂的阳光中端坐着皇帝的雕像,上面是近距离内摩天掠云的金字塔闪光表面。伴随祭祀活动的过程,自然和人为的空间相互交替,造就了非常震撼心灵的视觉与心理体验:先是远处大漠孤烟中的金字塔群,接着是漫长的黑暗,最后是视野无法囊括的巨大塔体和光焰,完全占据了人们心灵的世界。•从中王国到新王国时期,宗教的进一步发达和社会环境的变迁,使大型神庙和借助自然山崖的陵墓建筑组群发展起来。相对于金字塔那种极端抽象、突出形体本身的处理而言,人们显然发展了围合性的空间与多样性的环境组织要素。在意识到正轴线的庄严作用的同时,能够更娴熟地采用空间序列、尺度和多种限定与装饰要素的变化与对比来影响人的运动与停留,呈现丰富的环境效果。同金字塔单纯的肃穆相比,这类建筑环境关系在庄严神圣中多了一些活泼的气氛。•多数神庙依然朝东,大门面对从尼罗河方向而来的大道,由一对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狭窄的通道,太阳神庙门前还常有一两对方尖碑,平平正正,阔大稳定的梯形石墙同比例通常为1:10的方尖碑之间产生强烈的对比,大路两侧密密排列着圣羊像或獅身人面像,连续可达1公里以上,这一处理手法夸大了道路的长度以及方尖碑和石墙的高度。•神庙内部由大门内带有柱廊的庭院、柱子林立的大殿和祭祀用的密室等作纵深序列布置,最大的卡纳克阿蒙神庙内外空间纵向轴线总长近2公里,内部进深360余米。在轴线序列方向上,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空间关系由开敞明亮到幽暗封闭,产生通往神秘世界的强烈导向感。即使在大殿中,除了正轴线方向外,粗大的柱子处处遮挡视着人们的线。•除了这种基本关系以外,神庙的石结构往往覆以厚厚的灰泥,表面布满色彩强烈的壁画、浮雕和象形文字,展示着神和人的故事。柱头则模仿着纸莎草、莲花、棕榈等形象。它们增加了环境的生命气息,更进一步说明着埃及人同这片土地,以及它的神明间的关系。随着空间明暗的变化,彩色浮雕和文字给人的感觉也越来越神秘,在整体环境上,给人以从物质生命的世界进入神——灵魂的世界的感觉。阿布辛贝神庙•阿布辛贝神庙,又译: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埃及南方城市阿斯旺的重要旅游景点,位于阿斯旺以南280千米处。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古埃及新王国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RamsesⅡ)建造了这座大型岩窟神庙,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了,也是新帝国的法老王时代最受保护的遗迹。•神庙由勘察者伯克哈特于1813年发现,后来由贝尔佐尼挖掘。据说名字来源于向导(一个小男孩)的名字。阿布辛贝和它下游至菲莱岛的许多遗迹一起作为努比亚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因兴建阿斯旺水坝而整体迁移,是世界文物建筑保护方式的成功尝试。太阳节奇观,即太阳光一年两次照进圣殿,照亮圣殿地区的神像,是该神庙的神秘特色之一。•在埃及神庙、墓穴,甚至居住建筑环境中,壁画、浮雕和象形文字常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往往占据整个墙面和柱身,但其平面感和古拙的正、侧面形象,又使墙体和柱子保持着自己围合面与体量的明确性。•中王国后的陵墓、神庙周围环境还得到进一步的园林化处理,形成附属于它们的圣苑。圣苑以林木为主,往往设有大型水池,驳岸以花岗岩或斑岩砌造,池中种有荷花和纸莎草,并放养作为圣物的鳄鱼等。同任何宗教建筑的发展一样,这种处理显示了神秘的宗教日益介入日常生活,同时,又并在其建筑中更多地融入了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景观和生命元素。•在女皇哈特什帕苏墓反映了金字塔以后陵墓建筑的一种变化,同时也是形成圣苑环境的重要代表。它把原来金字塔前的小尺度祭祀厅堂扩大为建筑主体庙宇,位于三层人造台阶上,面对两侧有狮身人面像的大道,背倚置入墓穴的陡峭山崖。•台阶上两层环以柱廊,其横向延伸的柱列迎着中央大道和联系台阶的坡道,在轴线延伸中呈现舒展的纵横对比。据说遵循太阳神阿蒙的旨意,哈特什帕苏墓在阶台上专门引种了香木,能释放芳香。在庙宇周围,以行列方式种植着大片棕榈和埃及榕,形成同轴线、台阶呼应的林地,并限定空间。人们来到这里,首先感受到林木间大道、坡道轴线引向竖直山崖和水平台阶、柱列的关系,接着置身于台上,在下面的林海环抱中面对庙堂与高耸的山崖,金字塔曾经表达的永恒意义以另一种环境关系展现出来。•古埃及的居住建筑极少遗存,但从壁画、石刻当中可以看到,中王国以后的贵族宅院在总体布局严整对称,有明显的中轴线,宅前为方形或矩形的园地。在干燥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古埃及人善于运用树木和水体来营造阴凉湿润的环境。进入宅院的塔门式入口,是笔直的林荫道,两旁有雕像,还对称布置有凉亭和矩形水池。园中各部分以矮墙分隔成若干个独立并各具特色的小区域,互有渗透联系,体现了早期文明对园林化环境的追求。古埃及阿梅诺菲斯三世时代大臣陵墓壁画中的奈巴蒙花园第3章古代两河流域•两河流域即现今伊拉克一带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古文明发展时间与埃及约略同时。这里的自然地貌是宽阔的旷野,民族迁徙交流频繁,是古代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从第一部法律的出现还可以看出,这里社会文化的世俗性较强,从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6世纪,先后建立起的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等,都创造了自己辉煌的建筑环境。城市以及帝王宫殿是这一地区环境艺术的主要代表,它们在比较实用的构成特性中展示出华美的外观。•由于缺乏良好的木材和石材,两河流域的一般建筑最初多用黏土和芦苇,后改用土坯砖并最早发明了拱券结构。重要建筑部分采用了石材和木材,并多位于高台之上,以避免洪水侵袭。由于基本建筑形体是平直的矩形,城市、宫殿大门处有竖向的塔楼,城墙有雉堞,但也维持矩形的形体,所以在城市和宫殿建筑群体环境中,有一种丰富的立方体块构成感。•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居住环境重视内院,房间多从四面朝向院子。强盛王朝建立起的宫殿规模庞大,跨度大的殿堂采用大梁或砖拱结构,通常有串联或并联的三个以上的院子,有些专门为神堂设院。宫殿总体布局上没有严格的中央轴线统帅,各部分建筑或庭院常呈“L”形转角关系,同立方体块
本文标题:建筑史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52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