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7《三峡》名师教案教学建议1.注重朗读。引导学生先默读,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然后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朗读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特色。2.涵咏品味。这篇短文富有诗情画意,意味隽永。应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咏体会,获得美的享受。这一环节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想象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可以在课文的基础上作扩展联想,而不要把重点放在文言词汇的讲解上。3.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是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得到作者的欣赏之情,他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情分析初一起每个单元收入一篇古文,比起小学时候的偶尔一篇,初中古文学习更正规化、系统化。学生在初一时学习十篇古文,每篇都要大量背诵,如背原文、背重点词义、背重点句义、背问题研究等,大部分学生会觉得古文的学习很难。教学时教师应当注意把握难易度,先易后难;需要背诵的内容,教师应当尽量让学生理解后再要求背诵。已学十篇古文,学生已积累一些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因此翻译时重点仍是教会翻译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并积累《水经》、《水经注》、郦道元等文学常识。(2)掌握“曦”“襄”等生字,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逐步提高翻译能力。(教学重点)(3)感情朗读、反复朗读,培养语感。(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课堂导入时用此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17自主学习法:本节课在翻译课文时采用此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反复朗读法:本节课会采用此法,通过不断地、有层次地读,训练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认识到祖国伟大的山河的壮美。前几天,我刚游览过三峡。在祖国的壮美山川里,滚滚东逝的长江像是一条闪光的腰带横贯东西,而三峡就是腰带上那一颗最美最亮的宝石。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校正》里的《三峡》,跟着郦道元,跟着老师,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用多媒体或其他展示三峡的风光图片或视频,图片或视频配上三峡的诗词。二、了解并积累郦道元、《水经》、《水经注》等文学常识刚才我们说是郦道元地是最早游览三峡的游客,你知道他是什么人吗?他有什么成就呢?幻灯片展示作者作品介绍。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出生在河北省涿县一个官宦世家,少年时代就博览奇书,喜爱游览,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水经》(古代的地理书),虽然记载了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3/17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给《水经》作注,写成名垂青史的著作《水经注》。《水经注》共四十卷,三十多万字,是当时一部空前的地理学巨著。它名义上是注释《水经》,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水经》记录河流137条,而《水经注》则记录河流1252条。《水经》只有1.5万字,而《水经注》竟达30万字)。此书开创了我国古代“写实地理学”的历史,是我国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水经注》也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请学生默看以上文字。将加粗的字朗读一遍,并在书下注释里勾画、补充。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同学们能读准每个字的音吗?我们试一下。哪位同学来读读以下生字?幻灯片展示生字: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绝(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请生评价、纠错,生齐读两遍。花两分钟时间用自己的方法记住这些字。(有的同学会边念边记,有的会边写边记,有的会反复朗读记忆,有的会同别的字比较记忆)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生朗读,师听音,师生共同纠正后再读。四、再读课文,读通文意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这次慢慢读,一段一段地读,要求:A、边读边译B、对重点词句的翻译要勾画、笔记补充(重点词句可参考老师的幻灯展示)C、如果不会翻译的字词句,请在文字旁用“?”标示,等会儿提问。教师要重点做方法提示,将方法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写下六字诀:A、借助书下的注释、字典、你聪明大脑里的记忆宝库4/17B、六字诀:增、删、调、换、补、直以段为单位,每段先给三分钟时间自己翻译,再由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最后老师提问检验、巩固,再次齐读课文。重点词句有: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空隙、缺口。重岩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蔽了天空和太阳。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亭:正。夜分:半夜。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至于:到了。襄陵:指水漫上山陵。襄,升到高处。陵,大土山。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或:有时。宣:传达。虽:即使。奔:这里指飞奔的马。不以疾:没有这么快。以,此、这。时:季节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回清:回旋的清波。倒影: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绝:极高的山峰。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5/17良:甚,很。晴初:天刚放晴。霜旦:下霜的早晨。肃:肃杀,凄寒。属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凄异:凄惨悲凉。响:回声。哀转:声音悲凉婉转。绝:消失。重点句子翻译: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重重叠叠的山峰,遮蔽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了,不能通航。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即使乘着飞奔的马或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⑤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趣味。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译: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五、三读课文,读出节奏(即问题探讨一)现在大家都已经了解了文章每句话的意思,相信大家能够读出节奏吧。(以下划横线句为问题,需要学生回答,如回答对,则表扬,要求全班同学再读一遍,如回答错,则师生共同纠正,教师再出题考查)6/171、教师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幻灯片展示)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要求学生将方法记在书上“单元提示”这一页)A、句首语气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例如:至于/夏水/襄陵。(此句中“至于”后的停顿就是因“至于”是一个语气词、关联词。“至于”是到了的意思,它的用法与《醉翁亭记》中“至于负者歌于途”一句中的“至于”用法同,是由第一段写山过渡到下文写水,而且这样停顿符合一般规律,便于学生接受。)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例如:至于/夏水/襄陵(“夏水/襄陵”间的停顿因为本句中的主语是夏天的江水,主谓之间要停顿。)故/渔者/歌曰沿/溯/阻绝C、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并列短语间一般要作停顿例如:隐天/蔽日(“隐天蔽日”是一个并列短语)清/荣/峻/茂(“清荣峻茂”是一个省略句,每个字都被省掉了主语)D、相对独立的语言单位和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例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再次齐读课文,把握节奏韵律。课文朗读停顿示例: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7/17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你在朗读时,感受到课文句式、声韵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多次朗读后尝试背诵时,请学生根据老师的上句,背诵下句,如: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重岩叠嶂,,自非亭午夜分,。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背诵后,提问:请学生回答刚才背诵句子时的感受。(生可能会从有很多句子是对偶句、读起来顺口等方面回答)明确:课文句式整齐、声韵和谐。在句式特点上,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收放有致、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音韵美。六、本课小结:七、课堂作业: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对应考点:文言词语释义)(1)略无阙处阙:(2)沿溯阻绝溯:(3)虽乘奔御风奔:(4)属引凄异属:【解题思路】主要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含义是阅读古文的基础,8/17因此,在众多的考卷中,词语释义是最常考的题,不仅是实词、还有虚词含义。初中阶段特别是低学段考的更多的就是实词的含义,实词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又是常考范围,因此在教与学中这类词语应重点关注、积累。考查通假字时,答案一定要包含两部分:同哪一个字及在本句中的具体意思,二者缺一不可。词类活用题,在回答时要将这个词放进句子里,联系上下文,灵活将词语的词性予以变化,以满足句子翻译时的需要。考查重点词义题型时,常常考查书下注释中出现的重点词,所以在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背诵书下注释里单独出现的词。【参考答案】(1)阙:通“缺”,空隙、缺口。(2)溯:逆流而上。(3)奔:这里指飞奔的马。(4)属:连接。【答案解析】(1)“阙”字释义包含两部分:通“缺”;在本句中的具体意思是空隙、缺口。(2)“溯”可根据书下注释中直接得到“逆流而上”的意思。(3)“奔”字本义是“奔跑”的意思,是个动词,在这里根据上下文,要将之译为“飞奔的马”,作了名词。(4)“属”根据书下注释可知为“连接”的意思。2、翻译下列句子。(对应考点:理解文章重点句子。)(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5)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解题思路】主要考查理解文章重点句子。在翻译的时候,句中的重点词语一定要清楚解释出来,将每个词语的意思连缀成一句话,注意,每个词的意思在译句里都能找到。译句时可能要添加一些词(有时需
本文标题:《三峡》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523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