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小学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一
小学文言文练习题(一)(一)《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用“/”划分朗读断句。2、解释“度”字的意思,写在括号里。(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2)宁信度()3翻译下列句子。(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2)何不试之以足?4、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5、《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为学》节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用“/”划分朗读断句。2、解释加点字义。①蜀之鄙.有二僧()②吾欲之.南海()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④子何恃.而往()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三)《与善人居》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1、用“/”划分朗读断句。2、解释加点字义。(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2)如入鲍鱼之肆。()3、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4、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近朱者赤,()5、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勉谕儿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1、解释加点词语意思。(1)可办..粗衣几件()(2)莫.待无时思有时()2、翻译下列句子意思。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3.读完此文,对你有什么启示?(五)《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加点字义。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②臣安敢戏.其君③孰与昧.行乎④何不炳.烛乎2.翻译下列句子。(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六)《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加点字义。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一)《郑人买履》参考答案: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2.(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3.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4.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5.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译文】: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二)《为学》参考答案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欲/买舟南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2、①边境。②到。③难道。④凭借3.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上的和尚吗?4.对比,立志。【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天资聪明和敏捷,虽然可靠却也是不可靠的;自己仗恃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那就是自毁前程的人。愚笨和平庸,好像会限制人,却也限不住人;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那就是能成就自己的人了。(三)《与善人居》参考答案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2、居:一起店铺3、比喻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4、近墨者黑5、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言之成理即可)【译文】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芝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和品行低劣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自己与臭味融为一体了。藏朱砂的地方就是红色的,藏有油漆的地方就是黑色的,因此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谨慎选择相处的朋友和环境。(四)《勉谕儿辈》参考答案1.(1)用来做成(2)不要2.不饿不冷就够了,何必图个吃好穿好?3.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译文】从节俭变得奢侈是容易的,从奢侈变得节俭却困难了。饮食穿衣,如果思考得到这些事情的艰难,就不会轻易地花费钱财了。每一顿饭吃肉喝酒,可以置办几天的粗茶淡饭;一匹绸缎,可以置办几件平常的衣服。不饿不冷就够了,何必图个吃好穿好?经常在拥有的时候想着没有的时候,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再想着拥有的时候,那么子子孙孙(就能)常常享受到温饱了。五《师旷论学》参考答案1.①向②戏弄③昏暗④点燃2.(1)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2)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3.一个人要有活到才老学到老的精神。【译文】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年龄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火把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啊!”六《凿壁偷光》参考答案1.①到,此指照射过来②报酬③用④于是2.①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邻居家的光亮照过来,拿着书映着灯光来读书。②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3.凿壁偷光。凿开墙壁,借邻居的灯光来读书。现在这个成语形容勤学苦练。4.①学习要主动——匡衡凿壁借光,主动创造条件来学习,其好学的精神值得学习。②学习要刻苦——虽然家庭贫穷,可是,他不畏艰苦的环境,并且能以“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方式“得主人书遍读之”,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名文不识大户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本文标题:小学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544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