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5课-公开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ppt
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导言西晋灭亡后,少数民族贵族为了各自的利益,连年混战,一方面北方各族战乱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杂居相处中加快了各民族的交融。崛起于北方的鲜卑族拓拔部,经过一系列的战争,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独具慧眼,进行改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融合。东汉羌匈奴鲜卑羯氐晋武帝司马炎五胡乱中原(羌、氐、羯、匈奴、鲜卑)十六国名称简称国名一成汉、夏(匈奴)两赵前赵、后赵三秦前秦、后秦、西秦四燕前燕、后燕、西燕、南燕五凉前凉、后凉、西凉、北凉、南凉刘宋北魏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宋齐梁陈东汉隋朝魏晋南北朝(220—589)这是一个华丽的、生机丛起的时代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1)拓跋族的兴起与南迁一、北魏统一北方嘎仙洞的发现上。嘎仙洞位于大兴安岭北段顶颠之东麓,是一天然石洞,洞内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可容纳数千人,是鲜卑族拓跋部的发祥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派人来此祭祖,现在祝文仍镌刻于石壁嘎仙洞遗址鲜卑拓跋部的南迁嘎仙洞遗址汉魏以来,鲜卑拓拔部逐渐南迁,过着游牧生活。公元315年鲜卑拓拔部建立代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北魏建立后,鲜卑人受汉族影响,学习农耕,逐步定居下来。(1)拓跋族的兴起与南迁一、北魏统一北方(2)北魏的建立及统一北方北魏政权的建立者:公元315年建立:386年拓拔珪改国号:史称:都城:统一北方:鲜卑族拓拔部代国淝水之战后,魏北魏平城(山西大同)439年拓跋焘(2)北魏的建立及统一北方一、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多年分裂混乱(439年),为孝文帝改革创造了可能条件。2、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趋势出现-----必要性之一:为适应先进文化、巩固统治需要,必须改革。汉族经济文化相对先进,鲜卑族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何谓民族融合?融合的途径有哪些?实质是什么?和改革有何关系?3、北魏早期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1)土地抛荒现象严重(2)宗主督护制——(3)赋税制度混乱——地方与中央矛盾——阶级矛盾尖锐(4)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民族矛盾农民宗主北魏政权北魏的行政体制宗主督护制北魏政府任命地方豪强为宗主来管理当地事务,可以继承和内部转让,权力很大。地方宗主与中央政权的矛盾宗主督护制的弊端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族、佃户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政府由于无力消灭豪强势力,被迫承认其合法性,地方的赋税、徭役也由他们代管、征收。他们往往隐瞒户籍,借机逃避赋税。混乱的赋税制度北魏前期征税,分为“三等九品”。九品是根据资产多少而规定的赋税高低的品级,三等是按不同等第将税送到不同地区。可是实际在征税时,并不按这个九品征收。一方面,这是由于世家大族已经隐瞒了大量的田地和人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贫富莫辨的情况,另一方面,也由于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地主所交纳的不多,而广大劳动人民却负担沉重。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其他民族与鲜卑族之间的矛盾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3、北魏早期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1)土地抛荒现象严重(2)宗主督护制(3)赋税制度混乱——所以要实行均田制——所以要实行三长制——所以要实行整顿吏治(4)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所以要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一、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多年分裂混乱(439年),为孝文帝改革创造了条件。2、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趋势出现3、北魏早期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4、冯太后与孝文帝的推动—为缓和两对矛盾;同时受先进文化影响,要改革。总之为了北魏的稳定和发展--必须改革。冯太后与孝文帝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由祖母冯太后主持开始了改革。拓跋宏当时只有5岁,所以早期改革的决策者是冯太后。北魏孝文帝北魏冯太后永固陵石券门。魏孝文帝五岁即位,掌权的是其祖母冯太后。冯太后出身于汉族,她对孝文帝寄予很大希望,对他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冯太后对孝文帝管教很严。正是在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这对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1、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的是()①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③先进文化的吸引④民族矛盾尖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A、北方各族的上层人物B、鲜卑贵族C、地主阶级的守旧势力D、汉族地主阶级一、北魏统一北方——背景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二、改革的内容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一)前期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特点: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实行汉制、移风易俗(二)后期二、改革的内容(一)前期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1、均田制——经济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3)前提:2)主观目的:4)内容: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后来朝代有一直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等目的。(必修二:古代土地制度)1)背景:东晋以来,连年战乱,土地抛荒现象严重桑田露田麻田国家所有农民所有大家来研究:政府分配的土地是不是全部归农民所有?禁禁限必修2: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类型土地所有制类别特点备注所有权属于国家;北魏隋唐均田制不是主要类型,但一直存在土地私有制主要供君主私人开支土地兼并成为扩大地产的主途径从东汉起出现田庄;兼并引起动荡拥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官田)二、改革的内容1、均田制——经济(2)前提:(1)主观目的:(3)内容: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调动生产积极性,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4)影响(对经济、政局、少数民族、后世)北方经济恢复发展;社会稳定;政府收入和力役来源保证。促进了北方内迁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民族融合.对后代田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均田制的局限性A、抑制了土地兼并,但土地不均依然存在。(国家控制的土地有限)B、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突出。C、政府剥削、掠夺农民的劳动力(徭役)D、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理由)与均田制配套的租调制(前提;内容;意义)农民宗主北魏政权北魏的行政体制北魏政权怎么知道多少农民分到了土地,又怎么向他们征税、征发徭役兵役呢?2、三长制——政治(2)内容:(3)影响:(1)原因:宗主督护制存在很多弊端,并且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负责?农民宗主北魏政权农民北魏政权(改革前)(改革后)3、整顿吏治——政治2)内容: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因而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激化了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俸禄制?任期考核制?1)原因:俸禄制:官吏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严惩贪污任期考核制:以劝课农桑、克己奉公、推荐贤才、惩治盗贼为主要内容。3、整顿吏治2)内容:3)影响: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因而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激化了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俸禄制?任期考核制?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负担减轻,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1)原因:俸禄制能否达到防止贪污的目的?一定程度上有,但不可能从根本上防止贪污现象。对于今天如何防止腐败的问题,有人提出了“高薪养廉”的主张。你认为这一主张怎么样?3、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A、整顿吏治B、迁都C、汉化政策D、颁布均田令4、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是为: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B、促进北方民族融合C、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D、恢复和发展经济(二)中后期特点: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实行汉制、移风易俗(二)中后期4、迁都洛阳——政治5、实行汉制、移风易俗——文化和风俗习惯洛阳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从平城方面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从洛阳方面看有利于争取汉族地主的合作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生产不能满足需要地处黄河之南,农业生产发达易受强敌“柔然”威胁,不利于控制中原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南下征服较弱的“南齐”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代之都北魏南齐(1)迁都洛阳的原因:经济上:平城气候恶劣,生产的粮食不能满足京城的需求。地理上:地处偏僻,北魏政府很难有效地控制中原地区军事上:北方少数民族柔然逐渐强大,威胁北魏。政治上:平城故地保守势力十分强大文化上:汉族文化先进,鲜卑族文化落后4、迁都洛阳——政治(二)中后期4、迁都洛阳(2)迁都洛阳的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1)迁都洛阳的原因:(二)中后期4、迁都洛阳A、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B、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展开C、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3)迁都洛阳的意义5、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1)改穿汉服5)政治机构的设置、管理名称、礼仪、典章等改行汉制4)改说汉语3)提倡与汉族通婚2)改用汉姓,“定姓族”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和个体的封建化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4、迁都洛阳鲜卑姓汉姓拓跋元丘穆陵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刘5、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1)改穿汉服5)改行汉制4)改说汉语3)提倡与汉族通婚2)改用汉姓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和个体的封建化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三、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1)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北魏社会的发展,出现魏、晋以来空前的繁荣景象)(2)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封建化的进程。(3)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促进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为国家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4、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四、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1、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2、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3、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4、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五、认识: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2、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3、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鲜卑族的统治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性质: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经济的农业化、思想儒学化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3、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4、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相同点:;不同点呢?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政权的封建化(1)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民族融合发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2)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5、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为进行其它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政治局面的是:A、均田制B、宗主督护制C、三长制D、整顿吏治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汉族的先进制度B、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C、避免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D、减少变法的阻力7、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A、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C、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8、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B、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D、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本文标题:第5课-公开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559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