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发展摘要在以科学技术主为导的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面临不少冲击和挑战,但也同时有着大好机遇,通过对新媒体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少数民族文化呈现由小众化转向大众传播的新特点,少数民族自身文化既要做到在全球化大浪中保护和发扬,也要借助新媒体发展契机改善提升其传播力。关键词新媒体;网络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出现,使得传媒市场风起云涌,在这一轮革新中,显然新型媒体成了时代的弄潮儿。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由于新媒体的冲击,给我国这样一个有着为数不少的少数民族国家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大好机遇。在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应该怎么样面对这些挑战同时把握机遇广泛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是我们应该正视的问题。本文将从新媒体功能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特点的视角,考察新媒体技术的文化性及其与文化传播的互动影响机制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的影响。结合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现状,指出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强针对新媒体的适配组合等策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力的提升一、新媒体: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文化性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双重结果。从伊尼斯对媒介技术之时间和空间偏倚的关注,到麦克卢汉对电子媒体作用下的媒体影响空间——“地球村”的形象建构,再到梅洛维茨的媒体对于空间的作用如何改变人的行为表现和角色扮演的研究。关于新媒体如何催生出快速变化和日益复杂的公共空间,大众文化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得以重塑和衍变等问题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日益发展的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光纤通信及卫星通信等技术,建构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这些媒体技术的影响超越了其所传送的具体内容,冲击着既存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系统。按照伊尼斯提出的“一种新媒体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的观点,新媒体对于文化的交流、继承和传播是有着直接和深刻的影响的。而新媒体的文化性也正是以此为基点,并体现为三个层面:一是新媒体技术深受文化环境影响。文化作为人类在生存和发展斗争中所使用的“一种精致的机制,一种超机体的方法和工具的体制”它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观念性的存在。在人类社会中,文化永远作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母体出现在社会各领域之中。因而,当我们考察传播技术的起因时,必须考虑该技术诞生的社会或文化背景,尤其是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权力阶层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芬博格将这种社会主导群体决定技术塑造的特点称为技术规范”。也就是说,一个社会实际采用的技术并不一定是最高效、最合理的,而是那些最能反映主导群体价值和利益的技术。这体现了技术的文化烙印,因而“科学技术一旦被人用语言表述出来时,便同时被赋予了某种文化的底蕴,也预示着人类获得了更强的改造和发展能力”。二是新媒体技术直接表征文化环境特征。如今,新媒体技术催生了众多新媒体形态,诸如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网络视频、IPTV、博客、播客和时下火热的微博、社交网站等。可以说,其中每一项扩散的媒体形态,都体现了当今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状况。无论是新的语言和符号的制造,还是新的职业习惯、思维方式和心理观念的形成,抑或是自我解构行为对碎片化文化的折射等都能说明:技术变动首先以显见或隐性的方式来调整社会实践,而文化表现形态随后就在不断调整的实践中得以塑造和确认。三是新媒体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环境。在前人的研究中,埃吕尔、F·拉普和李克特等人则把技术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或“一种文化过程”;法国技术哲学家路易·多洛认为,应把技术归于文化之列;卡西勒尔则把技术看成是“文化中活生生的一部分”。在后工业时代,技术服务与文化服务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与其说是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毋宁说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本身就代表了文化,因技术变迁本身即意味着文化的变迁。就这个意义而言,新媒体技术一直就是以“技术文化”的角色存在于社会之中,配合着文明节奏的变更。二、少数民族文化及其发展特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形态多样性、分布立体性、环境适应性、传承神秘性、认同全民性等特征,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由于独特的语言背景和特殊的地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形式是文化融合,这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发展的趋势是个体差异逐渐缩小,结构内涵不断增大,纵观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兴衰发展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新特征。三、全球化的新媒体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新媒体时代带来信息的丰富与快捷是以往所不能想象的,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特征与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密切相关。而网络是最具代表意义的新媒体。在全球化进程中,信息网络的发展,既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又使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冲击。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计算机、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这使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更加便捷,凡是有网络的国家都可以把本国的民族文化通过互联网向全球传播。但同时,文化传播的现代化又使西方“强势文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信息网络的高精尖技术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这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状况,西方国家利用它来传播其文化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渗透和控制。这种强大的文化攻势,将使处于弱势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出现被“趋同”的危险我们在看到网络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时,首先要考虑到它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是十分巨大的。网络传播对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社会生活和个体心态产生着巨大的冲击。网络传播自身体系的技术理性、工具价值,动摇着人们的人文理性和目的价值。同时西方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也在动摇着人们的既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网络传播在许多细节问题上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其中,对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挑战首当其冲。网络上的主体语言是英语,国内网络的主体语言是汉语,为了适应网络传播,少数民族也必须尽可能多的使用网络主体语言进行民族文化传播,这样就使得少数民族语言处于劣势,本民族人民对自己民族语言的使用能力大大降低。其次是对思想意识的影响和垃圾信息污染。西方发达国家依据其技术信息优势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同化其他民族文化,影响其他民族的道德观念,从而给其他民族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种族歧视、民族歧视的垃圾信息,这些不健康的信息也会对少数民族文化形成巨大的威胁。网络传播还会对民族多元文化产生消融。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各地接受到的信息内容趋于一致,这样就使得文化向一元方向发展,各少数民族文化差异将被一元化消融,这对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不过,与网络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带来的挑战和冲击相对应的,是少数民族文化在网络传播的大环境下获得了传播自身的机遇。由于网络即时性、开放性、信息海量、检索便捷等优势,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正由过去的小范围传播开始向大众化传播过渡,信息传播过程中也渐渐呈现出一些大众传播的特点。一部分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重点网站、民族地区政府网站在增强了信息的权威性和可读性同时,也通过这种有效的传播方式提高了信息的覆盖面。网络新闻传播手段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的有效接收率,也使一些外界的受众能通过网络了解到最新的民族动态和风土人情,从而由过去的小众传播过渡为大众传播。网络传播使少数民族文化打破了封闭的传统,让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神秘文化逐渐为越来越多的民众了解接受。现在一阶段,我国少数民族类网站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和质量,有些少数民族类网站甚至建立了相应的外文网站,向国际社会介绍本民族文化,这已经是由过去的简单的民族知识传播转向介绍更广泛的民族文化传播的转变,更具时代感和国际化的特点,并且具备了全球文化传播的可能。由于封闭的传统被打破,少数民族文化能够通过网络被更加广泛的传播。在我国,这类网站资源主要包括这么几块相关机构(包括政府部门)开设的网站或分站点、专业网站的分站点开设的少数民族内容、从事民族经济文化开发的企业的站点以及网络爱好者建设的个人主页。这类网站资源就是抓住了全球化网络传播的机遇,主动向外界传播各种少数民族文化,使少数民族文化的神秘面纱得以被慢慢摘下。另外,由于网络传播的双向特点,也使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更加生动,受众可以积极参与信息的传播与反馈,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的互动。通过网络,普通民众可以进一步深刻的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进行更多的交流进而热爱少数民族文化。一些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组织或个人也可以根据民众的需求,更加方便快捷的将那些民众感兴趣的少数民族文化内容传播出去,更好得达到宣扬少数民族文化的作用。而少数民族文化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其他文化交流融合,从而在内容上扩充自己,在形式上进行创新。网络还使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信息传播由牧场意识向市场意识发生转变。牧场意识,主要指存在于少数民族共同记忆中的生活观念及对生存环境的认识,隐喻的是一种信息封闭的文化传播环境和经济环境。由于这种意识的转变,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观念、方式和生存环境都逐渐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的功过虽然尚难评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变化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起到了实质性的改善,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通过网络,各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以及迁徙、史迹和名人能够得到整合,从而开发出一条极富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集文化民俗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为一体的高质量旅游文化线路。这样不但能够使各少数民族文化得到多层次、多角度的开发和传承,还能够通过文化旅游活动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当地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网络时代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带来最为重大的机遇在于网络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平等价值观,塑造出“平等文化”。在以往传统的交往方式中,文化交流只能立足于物理空间的范围,受到人们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和社会身份等因素的限制而无法真正的达到“平等”。然而网络是超地域的,它打破了国家和地区的界限,人们不再受时空的限制而自由交往。大量陌生的、不同阶级、不同民族的、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人,在网络中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交往,现实交往中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社会阶层等因素都能借助虚拟技术得到充分的隐匿和篡改,这样就使得每个网民都是平等的,没有等级的差别,人人都有发言权,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畴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平等、和谐、民主自由的网络交往能使个人在宽松的网络化环境中选择、确立、内化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使个人获得更多的尊重和尊严,平等、民主精神得到全方位的锤炼和提升。因为这样的一种平等文化的环境,少数民族文化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讨论,从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四、网络传播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和冲击,不少传统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都已经慢慢消失。网络传播由于其特定的传播方式,也无疑会对少数民族文化带来深厚的影响。在对现今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过程中,不但应该照顾到其传统的文化遗产,也应该让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正确的发展。在面对网络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带来的冲击时,首先应该在技术方面解除西方发达国家对文化方面带来的损害,努力发展民族的科技产业,尽可能的在信息产业方面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从而避免一味学习外语而丧失自己母语的使用表达能力。由于网络上的内容种类繁多数量冗杂,其中不乏大量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攻击诋毁的内容,在一定范围内会影响一部分缺乏是非判断力的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看法,从而影响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及被接受的程度。这就要求政府以及相关组织能够积极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有效控制网络上不良言论的传播,减少此类的不良影响。在这方面的问题处理上不仅要照顾少数民族兄弟的感情,还要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发展负责,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以建立相应的网络行为监控机制,强化网络法律法规。由于现今的现实状况,一味保留传统的甚至过时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传并不现实,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应该是在新的历史
本文标题: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565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