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
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第2/43页第一节城市土地的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城市土地是城市区域内的陆地、水面以及它们上下一定空间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根据开发程度的不同,城市土地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城市建成区的土地,即城市已经开发的土地;二是城市规划区的土地,指按城市规划和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定期发展的土地;三是城市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土地,包括城市郊区市辖县范围内的土地。在城市经济中,城市土地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城市的发展与繁荣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土地是否能够集约高效利用。一、城市土地的概念第3/43页二、城市土地的特征(1)位置固定性(2)面积有限性(3)质量差异性(4)功能永久性1、自然特征第4/43页2、经济特征(1)土地资源的稀缺性(2)区位的效益性(3)边际效益递减性(4)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的困难性(5)市场交易的低效性第5/43页3、法律特征土地法律制度土地所有制土地产权第6/43页(1)商业用地零售商业大都位于交通最方便,行人众多或主要交通交汇点上。专业性服务业需要交通方便,商业活动频繁,但不一定接近行人众多的地区。批发业的顾客为零售商,由于需要较大空间储存货物,占地多,其付租能力又不如前两者,可位于非市中心区。在西方,城市土地利用一般划分为第7/43页7(2)工业用地•大型工业:占地面积大,所以很难在租金或土地使用费昂贵的土地上立足,其区位一般受用地的适用性、运输量与环境保护等因素所决定。•小型工场:其生存的条件是劳动力和市场,它们比租金更为重要。小型工场的付租能力有很大的弹性,主要视其产品的档次而定。仓库用地与工业用地类似,其区位也要视其储存货物的档次及用地要求而定。第8/43页8(3)政府机关用地政府往往是土地的支配者,在法律上它可以强行收购和征用所需要的土地,一般不考虑租金问题,而交通方便及邻近其服务对象是其主要的区位因素。第9/43页9(4)住宅用地•城市中有大量的住宅用地,由于市民必须量入而出,租金的支出不能过于庞大,而交通费支出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居住地点往往是综合考虑生活费用、居住面积、租金和交通费,假设前两者不变,便只能以交通费迁就其租金。•同样的居住面积,在一般的情况下,接近市中心,租金高,但可以节省交通费;而远离市中心,则可以少付租金,但要花费较多的交通费。•假设可付出的租金不变的话,在市内租用的房屋居住面积小,但可节省交通费,在郊区租用的房屋,居住面积较大,但要付出的交通费用却大得多。•因此,从市民总收入中扣除生活费用,决定可付租金和交通费的能力,再根据交通时间耗费的多少和对宽阔的居住面积的渴望程度,就可决定个人居住的地点。第10/43页10–(5)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随着对城市生活素质和美化环境的重视,作为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的各种公园、游园等,也在城市的土地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区位因素不是付租能力或市场机制,而是通过社会对市民的关心,确定它的存在。第11/43页11–(6)交通用地和其它公用事业用地。•没有交通和公用事业用地,城市便不可能发挥其职能。可是它的性质与商业和住宅用地不同,而与休憩用地和绿化地带相似,是公共财富之一。不过它们又具有生产性质,有的可自负盈亏或间有盈利,如码头、飞机场和自来水厂等。-(7)农业用地和水面。第12/43页功能分区与混合土地利用功能分化各种用地的区位因素是有差异的,差异愈大,各种用地之间的分化趋向愈强,这种倾向叫功能的分化(functionalsegregation)。功能区由于功能分化,形成了城市某一地区只有某一种单一功能,因此在现代城市中出现了按其土地利用划分的若干功能区(FunctionalAreas)。《雅典宪章》最为突出的内容就是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第13/43页雅典宪章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第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纲领性文件——《城市规划大纲》,后来被称作《雅典宪章》。《大纲》提出了城市功能分区和以人为本的思想,集中的反映了“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雅典宪章》是勒.柯布西耶基于CIAM第4次会议讨论的成果进行完善的作品,主要由个人完成,发表于1943年,法国)第14/43页14混合土地利用在非欧美地区的城市,各种用地的区位因素差异不大,分化倾向不强,故工业、商业、住宅功能往往混杂在一起,一般称为混合土地利用。混合土地利用的评价过去认为,混合土地利用是一种落后的土地利用模式。但近年,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模式遭到了不少批评,认为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忽视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多方面的联系,耗用能源太多。因此,提出了多功能综合区概念,并认为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1978年12月发表的“马丘比丘宣言”指出,为适应城市的急剧发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更好地协调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要努力创造一种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而不是把各功能区机械分离。第15/43页第二节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发展改变了自然环境,而环境反过来又作用于城市。城市土地利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研究主题。索道是重庆的一大特色第16/43页自然环境与城市发展第17/43页第18/43页一、城市地理位置的选择地理位置包括相对位置(或大位置)和城址(或小位置)。相对位置(大位置)是指某城市对该城市周围事物的空间关系,它决定了城市的个性和发展前途,但对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并不一定有直接影响。城址(小位置)是城市所在的地点。城址主要受自然地理要素影响。作为城市建设的自然条件,不仅影响城市发展,而且影响城市形态和内部结构。第19/43页城址应尽量避免选在易发生地震的地带上。位于地震带上的城市主要有:北京、天津、石家庄、沈阳、合肥、太原、福州、台湾、昆明、成都、兰州、银川、乌鲁木齐等。如果非要在这类地区建设城市不可,那么,办法是:①避免在活动性大断裂带的两端和拐弯的部位、两条活动断裂带交汇处以及容易引起次生灾害的地区建设城市或布置主要项目;②选择抗震能力较强的基底来建设城市;③加固建筑物,提高抗震能力。城市应尽量避免选在易发生地震的地带上第20/43页地理环境(地形)与城市形态地形形态原因城市平原团块状地形平整,限制少成都、合肥河谷条带状受地形限制,沿河流分布兰州、延安山区丘陵组团式受山地、河流的阻隔重庆第21/43页团块式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并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也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成都第22/43页组团式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都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生活。用地比较分散,各片区间的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相对较高。重庆第23/43页条带式受特定条件的制约,城市沿主要交通干道或河流发展而成。城市交通集中于某一两个方向,运距很长。但可以使城市的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兰州延安第24/43页河流与城市城市与河流水系息息相关,河流水系对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发展与演化起重要推动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河流承担的功能,随城市发展变化而不同。第25/43页城市形成时期:河流主要是防御、生活、农业灌溉和运输。城市发展时期:城市围绕河流建设,商贸、手工业、运输设施等沿河流走向呈轴向带状空间布局,河流沿线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地带。这一时期,河流水系主导城市发展方向,决定城市整体空间结构,也影响到城市的风貌景观。例如我国南宋平江府城,以河流水系作为城市脉络,架构“三横四直,前街后河”、“水路并行、河街相连”的空间格局;欧洲中世纪的威尼斯,形成“一河穿城,枝系密布”的水网城市空间结构。第26/43页第27/43页威尼斯威尼斯第28/43页河谷城市——兰州第29/43页巴黎城市变化与河流的关系塞纳河第30/43页京杭大运河流经的城市第31/43页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带状或者被河流分割成组团状发展。如果城市位于河流凸岸,最初靠河岸发展,但随着工业发展和陆上交通的开辟,城市离开河岸,在阶地上发展。如果河流还在淤积,人们可能围堤填滩,迫水归槽,建筑码头和仓库。在多数情况下,码头设在河流凹岸处,因为凹岸处条件好,泥沙淤积少,适于建港。但必须注意河流对河岸的冲刷。如果为了防止城市被冲刷,在城市上游筑坝改变水流,那么就有可能改变主流线,港口被废弃,影响城市用地发展。三峡大坝:长江沿线的数百个码头已经废弃,上三千吨的轮船已经很难通航到重庆,还不如没有建大坝之前。沿河建城要充分考虑河道变迁第32/43页河流的凹岸与凸岸第33/43页二、城市地形地形对城市的影响是多方面。从城址选择、用地选择、功能区组织到道路、工程管网、绿地布局以及城市景观的组织无一不受地形的影响。就城市建筑工程经济角度来看,影响最广的是地面坡度。不同坡度对城市活动和使用限制可参见下表。第34/43页第35/43页第36/43页在山坡上,由于人工开挖,土壤裸露,经雨水冲刷常造成水土流失。均匀分布在斜坡上的水流形成片蚀;呈线状流动的暂时水流有可能产生冲沟,冲沟进一步发育有可能分割城市、破坏道路、管网和建筑物。第37/43页水土流失第38/43页城市建设改变地表,铺设沥青路面,使市内地表透水性减小,雨水极少下渗,导致部分小河得不到地下水的补给,日渐干涸,而雨水通过市内排水设施直接汇入大河,使大河水量剧增,有可能造成洪水泛滥。第39/43页北京的地形条件北京南接大平原、西临黄土高原、北接内蒙高原,西、北、东北群山环境,正处于三级地势阶梯交接处。又由于北京北有天险可守,南有水陆交通之便,故古人说它:“形胜甲天下,山带海,有金汤之固……诚万古帝王之都”,又有“天府”、“神京”之称。北京位于东西地势的交汇点上,又君临南方,可以扼控全国。北京位于从内蒙古高原到渤海之间的地势的坡降,是水口和风口和重要的通道。张家口、八达岭、居庸关和南口,成为内蒙古高原到华北平原距离最短的捷径,沿途设置了许多险要的关隘、要塞,也是今天北京城市的上风。山地、平原兼备的地形特点,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40/43页第41/43页三、城市气候城市气候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影响城市用地选择和功能组织的环境因素之一。气候对城市用地选择和功能布局的影响以风最为显著,风主要是指风速和风向。风向和风速:对市区内的工业区、居住区布局影响最显著。第42/43页居住区应该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如果有两种盛行风向,并成180度,则应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布置工业区,下风布置居住区。当两个盛行风向成一夹角,非盛行风向的风频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居住区就位于夹角之内,工业区布置在相对应的方向为宜(图10-4)。除盛行风向外,一些地方性风,如海陆风、山谷风等,对城市功能布局也有一定影响。第43/43页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即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第44/43页四、城市植被①净化空气。②减弱噪声。③调节、改善小气候。第45/43页五、地基承载力地面岩土是城市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地基基础。地基允许承载力是指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房屋和构筑物的沉降量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能力。城市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对地基承载力有不同的要求,而不同的岩土有不同的承载力,在用地选择和功能组织时尽量做到地尽其用,使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各得其所。第46/43页①地基土堆积年代。②地基土成因。成因不同,承载力不一样。一般而言,同一类土,冲积和洪积比坡积承载力大。③地基土性质。性质不同,承载力差异很大。④地下水情况。不仅影响土的性质,而且对土可起浮托作用,水中含有酸碱杂质还会对人工基础有侵蚀作用。⑤建筑物基础。包括基础尺度大小,埋藏深度等。⑥建筑物性质。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应考虑第47/43页一些特殊土壤上建造建构筑物,须采取专门的人工基础湿陷性黄土红粘土软土人工填土季节性冻土膨胀土盐渍土第48/43页六、地下空间从1863年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开始,国外地下空间的发展已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国外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从大型建筑物向地下的自然延伸发展到复杂的地下综合体(地下街)再到地下城(与地下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相结合的地下街系统),地下建筑在城市发展中发挥
本文标题: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02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