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地理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地理兴趣小组活动计划一、成立地理兴趣小组的目的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地体现地理这一学科的特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一特点,同时也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八年级地理组成立了地理兴趣小组。地理兴趣小组是以地理课外活动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积极主动的动脑、动手为主要特征的课内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小组将通过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习惯;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更好认识环境,培养他们关爱地球家园、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间凝聚力,增大教师向心力,进一步融洽师生感情,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二、地理兴趣小组活动内容1、辩论赛:“人口或多”或“人口过少或负增长”的利与弊?2、搜集极地地图、景观、考察图片,培养探险、吃苦、爱国精神。3、知识竞赛:举行班级之间“爱我中华”“爱我家乡”“爱我学校”的比赛。4、编写调查报告:即针对某一典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收集图片、文字、数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形成报告。如环境保护、节约用水等方面。5、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比赛。6、观看有关我国区域地理景观特色的录像或电影。7、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8、制作地理模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各大洲、各国、各省市的轮廓模型,生态环境模型等。9、创编地理小报、地理板报:以环保、地理小常识、地理科普知识为主。三、辅导教师:魏雪梅四、活动时间:1、利用周日在家时间、平常闲余时间。2、周三课外活动时间附地理兴趣小组成员名单:张帅孙梦瑶胡晨晰赵雨晴景晶贾铭瑞陈宏伟王乐银明迪张婷婷王欣成雨贾俊杰梁飞焦守光孙学富李琳非王亚茹梁媛媛孙鹏张艳琪、赵秋叶陈颖超宋小曼焦孟奇2006-2007学年度湟里高中地理兴趣小组活动计划一、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活动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2、帮助学生更好认识生活环境和地球环境,培养他们关爱家乡、关爱地球家园、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3、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合作与探究,增强学生间凝聚力,增大教师向心力,进一步融洽师生感情。二、活动安排1.第一学期:搞好初高中知识衔接和过渡,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选拔地理小组成员,择机成立活动小组;这一学期主要是让学生从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入手进行研究。主要活动有:对生活垃圾的主要污染及处理方式的调查、居室污染的调查与防护等。2.第二学期:配合课本进程进行自然地理观测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实践应用知识。开展“绿之社”环保兴趣小组活动,天目湖课外兴趣活动。有步骤的开展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小论文的写作。三、活动原则1、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指导学生拟定课题,在采取方法和步骤,写出活动报告等方面提出建议供学生选择参考。整个过程由学生自主进行。2、以点带面的原则:实验时选定一些知识较扎实、能力较强、兴趣较高的同学为主持人,由他们主持带领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四、活动对象:对象:高一、二年级学生时间:06-07学年度指导教师:湟里高级中学地理组2006-2007学年度湟里高中地理兴趣小组活动总结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中小学生应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开展素质教育,搞好兴趣小组是十分必要的。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人才应是复合型而不是单一的,是知识面广、动手力强而不是孤陋寡闻只会死读书的人,要培养新型人才,必须将第一课堂与兴趣小组有机结合起来。兴趣小组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即第一课堂以外的校内外的其他教育活动,兴趣小组是第一课堂的拓宽和延伸,是第一课堂重要的补充。现将我校地理兴趣小组工作总结如下:一、培养了学生的对地理的兴趣。有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学习地理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学生想参加兴趣小组。本学年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了“绿之社”环保兴趣小组,同学都热情参与,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中了解了生活中的地理,体验地理的“有用性”,从而提高了学习地理知识,用知识分析、解释和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乐趣,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二、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拓宽学生地理知识面。在兴趣小组中不但地理的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学生的方法,拓展他们的地理知识面。在学习初我们就面对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地理学习兴趣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习惯,并引导学生发现自已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注意有意识的运用正解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三、增加了实践的机会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居室污染的调查与防护”,我们让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完成作品,既减轻了同学们时间上的负担,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四、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例如我们还开展“对生活垃圾的主要污染及处理方式的调查”和“天目湖课外兴趣活动方案”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深入生活,关注社会。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们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开展课外兴趣活动的研究与实践一、开展课外兴趣活动的目的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已显得越来越重要。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创新来源于实践,只有创新才能有发展和进步。课外兴趣活动总的目的是:主要是指教师在以活动促教学的理念下,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通过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创设活动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自主参与的各类课内外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感性经验,培养动手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真正促进素质教育。二、课外兴趣活动的教学内容设计设计活动教学内容,教师应以活动促教学,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来确定活动教学内容,我把活动教学内容设计如下:(一)、观察、观测型的活动内容设计1、天文现象的观察、观测:月相变化、日食、月食现象的观测;寻找北斗七星、北极星及四季星座、行星的观察以及天文时事现象。2、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观测;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利用地理园记录天气变化;参观气象站;参观自然博物馆等活动。(二)、调查型的活动内容设计1、农业调查2、乡镇企业调查3、花木市场调查4、电脑网吧调查(三)、小型演讲会、辩论会1、保护地球,因为地球只有一个2、开发宇宙、保护宇宙3、城市的发展,是鼓励个人汽车消费还是控制个人消费?4、有没有地外文明?(四)、主题讲座1、2008年北京奥运会2、西部大开发3、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4、走进WTO三、活动教学设计的原则1、主题性原则2、活动开展原则3、活动成果展示的原则与评价四、活动对象对象:高一、二年级学生时间:2007-2008学年度指导教师:湟里高级中学地理组2007-2008学年度湟里高中地理兴趣小组活动总结本学年度,教务处明确职责,固定活动检查人员,召开全体教师和学生会议,做好宣传工作,使教师和学生明确活动的意义。在地理教师和各班主任的组织协调下,本学年度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严格按照活动计划和要求开展地理课外活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学生地理课外活动时间,固定活动时间。鼓励学生利用自带教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地理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面,针对性指导学生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都有很大的收获,而且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思考。总体来说,我们都觉得有很大收获,对于开展学生活动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同时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一些问题。本学年我们开展了“月相观测”、“逝去的月牙泉”、“汶川地震,防震减灾计划”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活动,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没有影响教学,相反对教学倒有很好的作用,活动侧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在整个地理课外活动中所需材料知识,除了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取外,学生还可通过实地考察、运用有关图书资料、上网等途径查阅资料获取信息,因此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多渠道获取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在实践活动中还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地理知识得到更好地应用,有利于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二)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探究研讨。作为促进者,教师在活动中并不清闲,应积极地观察、认真地引导,善于捕捉最佳的契机,推波助澜、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给学生支持、鼓舞和鞭策,是学生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三)活动中存在的问题1、由于地理课外活动要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一些学生不愿参加。2、在外出地理课外活动时学生的安全问题非常重要,教师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一般情况下学校也不愿让教师组织这样的活动。3、组织一次地理课外活动靠一个教师的力量是不行的,需要得到其他教师的帮助与配合。总之,地理的课堂教学是实践活动的基础,而地理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应用。课堂教学是学习的过程,而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并且是重要的学习。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说的: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作为地理教师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素质教育,更应该通过课外兴趣活动为学生动手、展示才能提供更广阔的舞台。2008-2009学年度湟里高中地理兴趣活动计划一、地理课外活动的目的本学年活动的开展是在明确学习目的的基础上,拟定开展的活动,根据活动的主题,采取可行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地理现象的观测调查、记录、整理、分析探究、得出结论。也可由教师进行主题式的讲座,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备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相结合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新途径,有利于培养国家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二、开展课外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1、有利于全面落实新教学大纲的要求新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指出,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对学生的考查范围、方式也作了明确的规定,考查范围除课本学习外,还应包括从事野外观测,社会调查活动的能力、考试的形式可采取笔试、口试、作业检查、调查报告和小论文检查等方式。课外兴趣活动是与课堂教学与考查结合紧密而又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2、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课外兴趣活动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知识,并能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以及独立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而这正是我们地理教学的最高目标。3、是对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新探索开展课外兴趣活动,为地理教学探索出一条新路,有助于学生掌握新的学科知识的学习方式,培养出具有一定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二)开展课外活动的可行性1、学生有较高的兴趣。高中学生对发生在周围环境的许多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及其变化有较强的感知能力,也有探索变化规律和奥秘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相信许多同学能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到该活动中来。2、学生有一定的调查、观测、分析和实践能力。比较初中生,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较高,有一定知识基础,视野较开阔,思维较活跃,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分析能力,有能力独立或与人
本文标题:地理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18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