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诸子散文: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对自然和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九流十家: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汉代刘歆曾把先秦和汉初诸子思想分为十家,并分别指出其思想渊源。所谓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此十家中,除小说家而外,称为九流。诸子散文兴起的原因:1、私学兴起,私家著述出现2、战国之时,百家争鸣,处士横议3、士阶层的兴起,为散文勃兴准备了人才条件4、文学自身的发展,呼唤新的文学样式诸子散文的发展轨迹:初期:《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老子》《墨子》等语录体散文;第二阶段:对话体论辩文,代表作品为《孟子》和《庄子》。第三阶段:为《荀子》和《韩非子》的专题论文,标志着我国论说文的成熟。孔子和《论语》孔子思想:1、思想核心(伦理):仁与礼2、政治思想:大同理想3、教育思想:有教无类4、哲学思想:中庸5、文艺思想:尽善尽美、中和之美。6、天命观:对鬼神虔诚而重人事。《论语》: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中国文化经典之首、《四书》之首。《论语》之名为编撰者所定,并非后人所加,论,即论次编纂之意,语,即指孔子及其弟子之言语。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内容:是春秋时期新的社会思想的集中概括,核心思想是“仁”。地位:是先秦诸子语录体散文的代表作,对后世影响深远(宋《二程语录》、《朱子语类》)。文学价值(艺术特色)(1)语言特色:①言简意赅,含蓄隽永②善用比喻,形象生动,明白易懂(2)形象特色:鲜明具体,栩栩如生①孔子形象:问题:孔子在弟子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既伟大又平凡,朴朴实实,有血有肉。追求: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安贫乐道:饭疏食…威望:子贡说: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也,颜渊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态度:当仁不让与师,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八佾舞于庭缺点:迂腐,吾不如老农,小人哉,樊须也。②弟子形象:问题: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的弟子形象③隐逸者形象:文选P144,145。写人的成功之处:①自然,真实②善于表现与把握人物的本质特征③部分有情节、细节、语境影响:主要是思想的影响(1)主流是积极的。“杀身成仁”,天下为公。(2)阻碍科技进步的问题:古代科学是先进的,很多科学家信儒家。儒家重视知识。孔子轻视技能,但不是主流。(3)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观念不是万能的,儒家并非与资本主义不相容,。三民主义也吸收了孔子学说。(4)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有偏颇偏激的一面。(5)文革对孔子更是不公正的。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态度。(6)全盘西化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态度。丢掉了传统。(7)对儒学的重视有两股风,一是西方学术界,一是亚洲四小龙。(8)创造式的继承和革新。《墨子》反映了墨子的主要思想,《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等10论是其代表。《墨子》的文风:1、尚实尚质,言之无文。2、讲究逻辑,明辨是非(1)提出文章的三表法”。(2)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墨子》对诸子散文发展的贡献:时代在《论语》之后,《孟子》之前的《墨子》,显示出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1、各篇出现了简明扼要的标题。2、《墨子》尚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3、《墨子》文章谋篇布局已初具章法,颇有自觉为文的倾向。孟子思想:(1)仁政学说:政治思想核心(2)性善论:哲学思想核心(3)与民同乐说和民贵君轻论:民本思想(4)教育教学思想A、积极主动B、盈科而进(学贵务本)C、循序渐进D、持之以恒E、专心致志F、教亦多术G、不能死读书H、“知人论世”、“以意逆志”I、自求自得J、加强道德修养散文艺术:(1)粗具论说文的特点,论辩技巧高超(2)铺张扬厉,感情充沛,气势磅礴,有纵横家风气(3)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说理,深入浅出,精彩传神。(4)还善于表现人物心理P76《老子》政治方面:主张“虚静无为”人生态度:主虚静、退让、柔弱,但这并不像后人所理解的那样消极文体特点:都是一些简短精赅的哲理格言,又押韵脚,特别便于记诵地位:《老子》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推进道家思想而具有集大成意味的著作。《庄子》思想:实质上是反对人的异化表现在:1.对宇宙的认识上,他提倡无限大同观念,主张齐一万物,齐一是非;2.在对个体的人格修养上,他主张无欲、无待,提倡“心如死灰”、“形如枯槁”,进而建立“至大”无外的人格,以达到“逍遥游”的境界;3.在社会政治问题上,他主张“无为”“无仁”否弃仁义道德,主张顺其自然,建立没有约束的极乐世界《庄子》的散文风格1、寓言十九,说理深刻2、超常的想象,意出尘外的构思3、形象的语言,汪洋恣肆的文风4、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荀子》思想特点(1)哲学上认为“天人相分”、要“制天命而用之”。(2)伦理学上提出“性恶论”。(3)政治上隆礼重法,以礼治为主,又兼法治。主张法后王。比较荀子与孟子思想荀子与孟子都是孔子学说的正宗传人。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义学说,荀子则继承孔子的礼乐学说,孟、荀各执一端立论。孟子专就内在之仁,主张性善,荀子就外在之礼,主张性恶;孟子重义轻利,荀子重义不轻利;孟子专法先王,荀子兼法后王;孟子专尚王道,荀子兼尚霸道《荀子》的散文特色(1)荀子的说理文擅长论辩,以其篇幅宏大,立意鲜明,发挥尽致,畅所欲言,在先秦诸子说理文中别具一格。(2)《荀子》大量运用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譬喻,深入浅出,生动巧妙地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理论浅显易懂。(3)《荀子》还喜欢用大量排偶句法,或以韵语描写、抒情,增强了气势,调谐了音节,更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文学贡献:(1)写作了赋体文学作品五篇(礼、知、云、蚕、箴),是汉赋的渊源之一;(2)写作了韵文作品《成相篇》,为后世“弹词之祖”。韩非子的思想特点1.法、术、势并用的政治主张。2.反对复古、主张革新的社会历史观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观点,体现其因时而变的进步思想。《韩非子》的散文特色:(1)风格严峻峭拔,论说的艺术得到加强,多数文章分析透彻,说理严密,逻辑性强,很有说服力(2)善于运用寓言和历史故事进行论述,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守株待兔”、“买椟还珠”、“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先秦诸子散文在中国散文乃至整个文学发展史上的贡献一、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和形象化的说理方式。哲理散文和政论散文。二、影响后世创作风格三、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语言范式
本文标题:诸子散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20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