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介绍李英民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023-65120891liyingmin@cta.cq.cn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介绍•规范修订工作简介•条文对比及介绍•对抗震设计的影响抗震规范修订工作简介•抗震规范修订背景•抗震规范修订工作•抗震规范主要修订内容back抗震规范修订背景back•国内工程需求——必要性–高大工程结构的涌现–材料和工程技术的发展–财力的提高–使用要求的进步•国内外震害经验积累——可行性(1)–但凡是经过抗震设防的建筑均经受住了地震的考验(经验)–每一次地震总是提出新的问题(教训、未知)•科研成果及动态——可行性(2)–科技水平的进步–科研成果的积累–抗震设防思想的沿革•国外规范修订情况——可行性(3)–每2-3年修订一次–提供了借鉴抗震规范主要修订内容back•调整建筑抗震设防分类(GB50223)•关于地震作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特征周期分区取代设计近远震–延长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修改场地划分方法•场地、地基和基础–液化判别–发震断裂–桩基抗震设计•结构分析–扭转问题–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楼层地震剪力控制–抗震变形验算•概念设计–非规则结构–各类结构抗震措施•新增结构型式与体系–混凝土筒体结构–钢结构–配筋砌体–隔震消能结构•取消结构型式–单排柱内框架房屋–中型砌块房屋–烟囱、水塔•非结构构件设计条文对比及介绍•概述•总则•术语和符号•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场地、地基和基础•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多层砌体、底部框架、内框架•多层和高层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单层空旷房屋、土木石结构•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非结构构件back概述•抗震设计思想、原则和方法•章节调整•新规范主要修订情况一览表•新旧规范章节对应关系back规范89规范01规范章1113节3956附录711强制性条文4152新规范主要修订情况一览表back修订类型修订内容所在章节89规范01规范调整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提出按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求将设计近、远震改为设计特征周期分区总则433修改建筑场地的划分液化判别地震影响系数扭转效应的计算规定33444.14.35.15.2改进砌体结构的抗震措施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措施底部框架房屋的抗震措施567767.5增加对于发震断裂的规定桩基混凝土筒体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配筋砌块房屋非结构构件房屋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4.14.46.6、6.787.21312增补不规则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结构抗震分析的要求楼层地震剪力控制条件抗震变形验算要求3.43.55.2.55.5取消单排柱内框架房屋的抗震设计规定中型砌块房屋的抗震设计规定烟囱和水塔的抗震设计规定7511新旧规范章节对应关系back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主要符号第三章场地、地基和基础第四章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第五章多层砌体房屋第六章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第七章底层框架和多层内框架砖房第二章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第八章单层工业厂房第九章单层空旷房屋第十章土、木、石结构房屋第十一章烟囱和水塔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框架节点核心区截面抗震验算GB50011-20012术语和符号3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1总则4场地、地基和基础5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6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7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8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9单层工业厂房10单层空旷房屋11土、木、石结构房屋12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13非结构设计附录A主要城镇烈度、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附录三砖填充框架抗震验算附录B高强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附录四抗震墙结构框支层楼板设计附录C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附录五单厂横向排架抗震验算附录D节点核心区截面抗震验算附录六单厂纵向排架抗震验算附录E转换层结构抗震设计要求附录七规范用词说明附录F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附加说明附录G多层钢结构厂房。。。。。。总则•明确规范制定目标、抗震设防基本思想与原则、适用范围、抗震设防依据•适用范围略有扩大——增加了隔震、消能减震设计•6度抗震设防——强制性条文•抗震设防依据——抗震设防烈度,取值采用双轨制(同)•未取消烈度,但不再沿用烈度与加速度的线性关系•按照地震动参数(峰值地面加速度和地震影响系数)确定地震作用,而抗震措施则依然根据设防烈度采用•更强调与其它规范相协调back项目GBJ11-89GB50011-2001说明制定目标以预防为主,减轻建筑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未变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和原则设防原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设计方法:两阶段设计不变适用范围6~9度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6~9度地区的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及隔震、消能减震设计稍作扩大按专门设计的范围抗震设防烈度为10度地区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建筑和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稍有扩大设防烈度的确定双轨制双轨制强制性条文新增强制性条文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稍有变化较大调整将89规范中建筑抗震设防分类调至第三章第一节;将89规范抗震设防标准调至第三章第一节由GB50223调整得来三水准要求水准涵义要求第一水准小震不坏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中震可修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三水准大震不倒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两阶段设计back地震影响50年超越概率地震重现期小震63.2%50年中震10%475年大震2-3%1642-2475年•一般关系–烈度:Im=I0-1.55,Is=I0+1–加速度:PGAm=PGA0*1/3PGAs=PGAm*(4-6)阶段目标烈度地震作用性质受力状态作用效应组合第一阶段小震不坏(隐含中震可修)小震可变作用弹性(部分弹塑性)承载力验算采用基本组合(多层、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层间弹性位移计算,采用短期效应组合,即作用分项系数均取1.0)第二阶段大震不倒大震偶然作用弹塑性部分建筑物的层间弹塑性位移验算,采刚短期效应组合,即怍用分项系数均取1.0第一阶段为弹性分析,包括截面设计和变形计算;大部分建筑的第二阶段设计主要由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来保证。术语和符号back抗震设防标准衡量对建筑抗震能力要求高低的综合尺度,既取决于地震强弱的不同,又取决于使用功能重要性的不同地震作用强调了其动态作用的性质,不仅是加速度的作用,还应包括地震动的速度和位移的作用等设计特征周期反应谱曲线下降段起点周期=f(M,R,S)抗震措施结构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抗震构造措施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场地类别根据(场地土类型)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土覆盖层厚度确定的场地的分类,用于确定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back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主要修订内容•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地震影响•场地和地基•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规则性•结构体系及非结构构件•结构分析的设计要求•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结构材料与施工调整了抗震设防分类和抗震设防标准并列为强制性条文规定了与设防烈度相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对建筑设计方案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对结构规则性作出了定量划分并规定相应设计计算要求增补了对结构体系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薄弱层(部位)对结构分析方法、程序及计算模型提出了具体要求新增了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要求新增隔震和消能结构适用范围、设防目标和设计要求新增了对结构材料与施工的要求提出了设置建筑物地震反应观测系统的要求抗震设防分类与设防标准建筑类别规范建筑的重要性抗震措施地震作用计算甲类GBJ11-89特殊要求的建筑采取特殊的抗震措施按专门研究的地震动参数GB50011重大建筑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提高一度(9度适当提高)应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按批准的安评结果确定乙类GBJ11-89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建筑提高一度(9度适当提高)原设防烈度GB50011地震时使用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提高一度(9度适当提高);小规模建筑改变结构型式时可不提高原设防烈度丙类GBJ11-89GB50011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原设防烈度原设防烈度丁类GBJ11-89抗震次要的建筑降低一度(6度不降)原设防烈度GB50011抗震次要的建筑适当降低(6度不降)原设防烈度back地震影响back项目GBJ11-89GB50011-2001地震影响表征采用设防烈度采用设计基本加速度、设计特征周期和规定的设计地震动参数设计加速度取值(g)无6度7度8度9度0.050.1(0.15)0.2(0.3)0.4(新增)设计特征周期按设计近震或远震和场地类别确定按设计地震分组(第一、二及三组)(01规范附录A)和场地类别确定•关于取消烈度•烈度涵义•烈度评价及影响因素•烈度与地震加速度的对应关系——不存在线性关系(不能用)•设计基本加速度——相应于设防烈度的地震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即为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特征周期——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是在《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B1》的基础上经调整得到的。场地和地基back项目GBJ11-89GB50011-2001说明选择场地评价地段作出综合评价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作出综合评价要求更具体不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提出避开要求;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更严格危险地段不应建造甲、乙、丙类建筑不变Ⅰ类场地甲类可降低一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6度时可不降低);地震作用仍按原烈度计算应允许仍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地震作用计算要求同89规范与设防标准一致,提高要求乙类不变丙类同89规范不变丁类不降低抗震构造措施(抗震措施已经降低,不重复)不变Ⅲ、Ⅳ类场地无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5g(7度)和0.30g(8度)的地区,宜分别按8度(0.20g)和9度(0.40g)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提高要求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规则性back不规则类型定义应符合的规定平面不规则A.扭转不规则(刚性楼板假定)在结构的一角端垂直于一轴线的最大弹性层间位移,大于结构平面相应两角端弹性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时,则认为存在扭转不规则采用空间结构分析,应计入扭转,且最大层间位移不大于两端平均值的1.8倍B.凹角或凸角不规则结构平面凸出或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则该结构平面存在凹角或凸角不规则采用空间结构分析,平面不对称时应计入扭转C.楼板局部不连续楼板局部不连续或刚度突变,是指结构平面局部收缩或大开洞处的有效楼板宽度小于结构平面典型宽度的50%,或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板面积的30%,以及较大的楼板错层采用弹性楼盖和大开洞的空间结构分析,平面不对称应计入扭转竖向不规则A.刚度不规则(有柔软层)该层侧向刚度小于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柱脚三层刚度平均值的80%,上述侧向刚度可近似取弹性层间位移角的倒数控制层间剪力,进行必要的弹塑性变形分析B.竖向抗侧力构件在一竖向抗侧力结构平面内存在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不连续,是指这些构件由转换构件(梁、桁架)向下传递作用力转换构件的竖向构件的地震内力应乘以增大系数C.承载力非均匀变化该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小于上一层的80%(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及抗震墙的屈服抗剪强度之和)薄弱层的抗侧力构件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邻上层的65%平面且竖向均不规则应同时符合对上述仅平面不规则或仅竖向不规则的条件要求应同时满足平面和竖向不规则性设计要求•不规则程度–不规则——一项–特别不规则——多项/一项较多,后果不良–严重不规则——多项较多,后果严重结构体系和非结构构件项目子
本文标题: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