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模块2帖子:三维目标孰轻孰重教学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那就应该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如果教学内容是一堆糙石,教学目标是最后的作品,那么学生就是雕塑家。雕出什么样的艺术品,取决于糙石的形状,材质,还取决于雕塑家的灵感与天赋。因而具体到教学中,不应是三个目标并重,一成不变,更不应所有的学生制定出同一的目标。否则的话教学就会陷入一潭死水,毫无生机。鉴于对三维目标的认识,我认为美国的这个《灰姑娘》教学案例非常成功,因为这节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所以该老师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目标作为重点,引导生明白如何做人、如何多角度评价人,使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该节课其他两个目标也有体现:例如通过问题引导达到理清情节,完成认知目标;教学过程更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了学生的说、学、思。让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学到知识,学会做人。总之我认为本节课最成功之处就是三维目标主次分明,打破了中国传统的以认知目标为重点,强化知识忽略过程,只求成绩把情感目标永远放在末位的局面。尤其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动荡不安的世界大局下,我觉得情感目标在今天这个社会首当其冲应放在首位,如果学生的价值观正确了,自然就会正确对待学习,就会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其他两个目标何愁不能实现。在实际教学中,我也坚持把情感维度目标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比如教学高一必修1《面对经济全球化》时,我就让学生把日本与我国进行对比,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又让学生从经济、文化、交通角度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决心赶超日本。最终以情感目标为主线,认知目标为辅线贯穿整节课。整节课学生活跃,既受到教育又很好的掌握了知识。模块2回帖:同意这位同行的看法,改变以前的教学观念,要让学生快乐学习,去享受学习的过程。“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灵魂,三个维度之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共同构成课程目标。另外三个维度之间相互支持,有机整合,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课堂成为有生命课堂,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吃透教材,准确的确立三维目标,深入挖掘教材的智趣因素,灵活地组织教材,并事先了结学生们已经具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到成竹在胸,心里有数。密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我认为三维目标没有孰轻孰重,他们是课程内容的反映,是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有的课程侧重点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有的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样有的课程注重情感态度的教育,想让同学们体会课程的灵魂。老师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及时调整,让课堂成为目标落实的基地。我同意你的观点。《灰姑娘的故事》教学中,学生从中学到了知识,情感和价值观得到提升。你的地理教学,学生在学习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产生了为国做贡献的决心。模块3帖子: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多媒体技术正大量引入教学领域,但是在提倡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决不是要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二者在教学中应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传统教学以知识传递为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价值观的形成关注不够,教师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评定都实施严格的控制,教学过于程序化和模式化。但传统教学也不是一无是处,它简单方便,不需要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投资少,可直接讲解,省掉学生探究的时间,特别是对需要记忆和熟练技巧的问题很有效。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引起注意。但它对某种特定的教学也不可能是处处适用的全能媒体,同时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此应有机结合。在平时的政治教学中,我在制作课件形象地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让学生们对重点知识进行反复记忆。例如,在讲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时,我提前搜集一战、二战相关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战争的壮观场面,学生有了感性的认知后,我重点讲解和平与发展等重要知识点,并让学生们根据知识框架反复记忆,效果很好。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各有所长,二者有效结合可弥补彼此的不足,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从实际出发,合理选择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模块3回帖:现代教学媒体产生的教学效果确实很大,而传统教学媒体的教学效果也不错,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使用才有效,毕竟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注重现代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的优势互补。同意田老师的观点!要依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来考虑,是否适合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非每一节课都必须要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也并非哪个人都会用多媒体教学,也并非有了现代媒体就不需要传统媒体了。两者要有机结合使用,否则现代媒体使用不当还不如不用同意张老师的观点!教学媒体只是一种手段,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千万不要为用而用,流于形式,或是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模块4帖子:课程资源积累,让教学尽善尽美新课程改革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这就要求每位教师,由之前的教师教、学生学,变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的新角色。这就向每位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每位老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课程资源的积累则可以更好的为老师的教学提供帮助。我在短短一年多的教学中,是这样进行资源积累的。《教师教学用书》是最好的教案。在讲授新课前,我会认真的研读教参,里面的教材解读是对课文更深的挖掘,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则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我所在的学校每周三下午是年级组文科大教研活动时间。利用这个时间,可以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同时,他们也会指出我们这些新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欠缺以及努力的方向。前辈宝贵的教学经验无疑是最珍贵的课程资源积累。仅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平时我还爱浏览一些优秀的网站,像什么百度文库、小小网、豆丁网、、中学教案课件网等等,我都是它们的常客,获益颇丰......通过这些网站,可以吸取精华,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同时,博客也是教师交流的平台。在上面,有老师的教学随笔,箴言,教学方法等。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课程资源积累的方法与途径,但大家的共同目的都是希望这些积累可以为教学服务。总之,“凡是能够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资源都是教学资源”,只要我们树立了新的教学资源的理念,勤于动脑和动手,加之国家不断的大力投入,我相信,收集教学资源的渠道会更通畅,更宽广,使我们能够更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凡是能够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资源都是教学资源”,只要我们树立了新的教学资源的理念,勤于动脑和动手,加之国家不断的大力投入,我相信,收集教学资源的渠道会更通畅,更宽广,巧妇再也不用为无米之炊发愁了模块4回帖:同意张老师的观点!教学资源的收集和积累任重道远,其中也难免困难,譬如仍以学分衡量学生优差的现状使得教师疲于知识的落实与巩固,无形中剥夺了学生许多社会实践的机会。许多好的教学资源甚至没机会发挥它们的应有价值。我们教师也只能尽力而为。我在高中教政治是菜鸟一个,平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收集政治教学资源:1、成套收集高中政治教案书我收集的教案书有《鼎尖教案》、《课堂教学全程设计与评价》、《高中优秀教案》《志鸿优化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我认为每套教案书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在使用时可以互补优势,这样可以博采众长创造出自己满意的教案。不过目前我觉得这样成套收集教案开销比较大,学校不给报销啊,心疼!我想,要是以后能找到类似的成套电子书也可以,E书总算便宜一些。2、收集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我特别喜欢北师大附中梁侠老师的讲课风格,她本人也是高中政治的学科带头人,我会将她得讲课实录全部收集到收藏夹中得“梁侠老师”中,这样方便观看,随时可以添加新收集。类似于“梁侠老师”的文件夹我还建立了“优秀政治实录”用以收集其他优秀教师的优秀课堂实录。我觉得这个办法简直好的找不到缺点,反正我受益良多哦,所以强烈推荐。3、收集报纸我订阅过《人民日报》,每个月末会将本月的日报装订成册这样方便查找。这样好是好,可以说“大而全”,可以提供连续性的资源,内容具体,导向明确。不过这种报纸天天有,体积庞大,十二个月下来,我的书柜里挤满了旧报纸。我发愁新报纸往哪放呢?所以我考虑,下一步,我得改订《半月谈》了,少而精,方便案例抽取,体积也小。我可以到学校阅览室阅读《人民日报》,有能用的地方,摘抄或复印,更好一些。4、通过教研活动向其他同事学习学校每周二下午又教研活动,我们几个政治老师会一起讨论问题,我有一个教研记录本,会记下这些问题,特别是他们的看法。当然了,别人的月亮不一定圆,我就取其精华。在听的过程中不中听的,荒唐的我就不记了,久而久之,我的记录本也成精华帖集锦了。5、收集各类考试题学校一月一考,我会将试卷备案。有时候也上名高中网站上找一些他们用过的试题打印出来,按学年、月考、单元练习分成三类。装在经济类、政治类、文化类、哲学类四个文件袋中。使用方便。但是,政治学科时效性很强,材料容易过时。所以,哲学题可以长久保存,其他类太过时的练习就得抛弃了。还得抛弃的及时才行。6、记录教学反思我有教学反思笔记本,如果哪天上课我受了刺激,感觉有某些问题,我都会记录,像写日记。回头看看,有很有启发的。但是我现在认为,光有自我的思考远远不够。要是能针对我的问题有个“专家点评解决”就好了。所以我想,我应该把我遇到的问题上百度提问,请同行答疑,或者上教育网站,咨询专家,记下他们的点拨方案。这样我再回顾的话,意义就非同凡响了。以上是我在教学中收集资源的途径,以及在收集中遇到的问题和我个人的解决方法。由于个人水平有限,也就这么多了。模块5帖子:多媒体课件使用刍议我看了“模块五案例材料”中的三个案例,心里说不清是啥滋味,总之,一句话,这三位老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都差强人意,令人感到遗憾万分。“案例一”《时分》公开课,我认为教师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图片化”,用的多而且滥,既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也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案例二”《统计》公开课,是教师忽视了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之一:课件的可控性,致使出现问题后,一时无法处理,这样的问题反复出现,可想而知,不但教学任务完不成,而且整堂课只好以失败告终。“案例三”《连加,连减》,是教师在制作课件方面的考虑不周造成的失误,试想:课件中“小朋友手中的5个气球”不是“一起在天空中消失”,而是“消失了2个”,一会儿又“消失了3个”,还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吗?由此我想,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的思想误区,千万不要错误的认为:只有使用多媒体课件,才能体现教育思想的先进;课件囊括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课,才叫多媒体课,要懂的课件不是电影,一放到底,徒劳无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能够取代实际操作。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一定要体现科学、实用、可控、有效。而不是图片的堆砌,不是花哨热闹的表演,更不能用强烈的视听刺激,来达到预设的理想境界。事实上结果也是南辕北辙。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既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它应该操作简单、方便、有实效。始终把解决教学问题放在第一位,同时,它的使用应须臾不离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而不是单纯、孤立地运用,否则,那和看电影有何区别?模块5回帖:同意张老师的观点!对于多媒体课件来说,它只是呈现知识、传递知识的一种载体,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课堂的全部。对于它的使用,要适用于课堂,适用于学生,适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才能使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真正得以体现。同意潘老师的观点!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很多,但也要看你会不会用,用的是不是时候,用的到不到位,如果用的好事半功倍,如果用的不好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在教学中,我们要汲取这些教训,合理运用多媒体,让多媒体真正服务课堂教学。模块6帖子:《什么是一堂好课》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常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思考什么是一堂好课?记得一位专家在公开讲座的时候说过,这么一段话: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是在常态下真实的课。仔细思考这段话,讲的非常正确。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又是非常清楚,好课的标准其实是没有定论的,只
本文标题:国培讨论帖子精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41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