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绝地之音》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绝地之音的内涵,体会作者心灵的巨大震撼2、品味质朴而韵味深长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难点:领会绝地之音的深刻含义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在黄河流经的陕西甘肃一带产生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辉灿烂的秦文华,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作者马步升听到了“绝地之音”,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呢?二、解题(破题)1、迅速浏览文章,“音”到底指的是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音”?学生交流、明确:歌声、绝唱特点:①无词无调;②如丝如缕如歌似哭的歌声;③似情歌却含雄壮,似悲歌却兼哀怨,似战歌却嫌凄婉。2、这绝唱带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明确:震撼。(难道就是这无词无调的“咧——咧——咧”的歌声就令作者震撼,感动吗?令作者深受感动的是否是歌本身呢?)三、研习文章:1、这歌声是何人所唱?他在干什么?明确:一个人;正在打碾庄稼。(目的:为了生存,延续生命。)2、思考:这人的特殊性在于哪里?明确:身处的环境。3、赏析描绘平台的文字,哪些词语用的好?(齐读该小节中相关文字)明确:(板书)斩——水的力量很大、山崖陡峭划——崖高涌——洪水速度快、山崖陡峭两亩见方——平地小悬——高、陡峭、危险拴——险要总结平台的特点:陡峭、险要。——绝境4、面对此地作者内心的感受是什么?生活在这里的人又是怎样的?明确:我的心“跳”了起来(紧张、担忧)。那人却乐观自然、坚强。(因为他在此生活、延续生命,而且还唱了歌来)5、思考:真正令作者震撼的是什么?明确:人处在绝地之中时迸发出的坚强的生命力。(精神世界)6、多年来,作者一直在寻觅这支歌,后来终于在哪里又捕捉到了那歌声呢?明确:腾格里大沙漠。为何作者能捕捉到那歌声?因为此时作者也是身处绝境之中。(齐读第十小节)7、其实作者在文中有没有阐述何所谓绝地之音?探讨“绝地之音”。明确:(齐读第十一小节)绝唱,是绝地生命力的张扬,歌即是生命本身。声音只是作者赋予生命力的某种具体的形态,是生命力的有形形式。绝地,是人类生活的绝境8、结合最后一小节理解句子含义:那是一首真正的绝唱,无词,却饱含万有,无调,却调兼古今。明确:因为,每一个音符里都透射着生命的全部内涵,所以,无词,却饱含万有;因为,这歌中从古至今展示着生命一代一代的延续,所以,无调,却调兼古今。9、总结全文写作思路:第一小节:追忆绝地之音第五、六小节:邂逅绝地之音第七到十小节:捕获绝地之音思考:本文完全可以第一小节后直接写第五小节,那么,第二小节到第四小节在文中的作用?明确:内容上,突出黄土林、营盘梁等地险要陡峭的特点。形式上,渲染、衬托、铺垫。为下文写平台这一绝地中的绝地作渲染,衬托出平地的险要,同时也为下文写作者在这平地之中感受到那坚强的生命力作铺垫。四、课堂小结:作者在《浪漫的高原》一文中这样写道:“因生之可贵,求生本能方显得壮丽恢弘;因生之艰难,才使生命本体万分珍重生命。这是一方生命内涵博大精深的世界。”五、课堂训练:1、想一想,说一说:是什么让我们震撼?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就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绝唱》学生交流:生命最后无比自信不屈服凄美2、想一想,练一练: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都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6分)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学生交流出示参考答案:没有蓝天的深邃博大,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悠然;没有牡丹的富丽典雅,可以有小草的清秀刚毅。
本文标题:绝地之音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49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