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大小)、水源、土壤(1)地形条件:山区由于地表崎岖、土层较薄、耕地面积较少(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由于山区垂直地域差异显著,适合发展立体农业和多种经营;草原面积广阔、牧草茂盛、适合发展畜牧业;平原地区因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注意特殊的地区: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是原始森林)气候条件:包括光照、热量、降水、气温日较差(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2)判断光照是否丰富,看云雾多少。一般降水少、水汽少的地方云雾少、光照充足。一种情况是:深居内陆、离海远、受海洋水汽影响小、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如:我国西北地区),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二种情况是:受高压控制降水少,光照充足。三种情况是:处于湿润气流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光照条件较好。四种情况是: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雾少、光照充足(如:青藏高原)。光照不足的典型地区:西欧(因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各月降水均匀、云雾较大、光照不足,不适合发展种植业,适合多汁牧草生长而发展畜牧业);四川盆地(因气候湿润、地形闭塞、云雾较大、光照不足,是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云贵高原,云雾较大。(3)热量是否丰富的判断依据:一是看纬度:低纬度地区或热带、亚热带地区热量丰富;中纬度地区或温带地区夏季热量丰富;高纬度地区终年寒冷,热量不足。二是看海拔高度: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反之海拔低热量较丰富。三是看地形对冷气流的阻挡情况: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度高,是因为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岭、大巴山对冬季风的阻挡,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弱,加之地形闭塞,热量不容易散失。(注意光照充足不一定热量丰富)(4)降水多少的判断:高压控制降水少,低压控制降水较多;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离海远降水较少,离海近,一般降水较多;暖流增加湿润程度;寒流加剧干燥程度。(5)昼夜温差大小的判断: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昼夜温差大;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6)水源:如果某一农业区域附近有河流、湖泊、水库等可说成水源丰富;如果位于有冰雪的高山地区的山麓地带可以说成:有山地冰雪融水灌溉,水源充足。(注意:不要把降水丰富或者是临海或者是附近有咸水湖误认为是水源充足。)如果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丰富的水源,则水源是该地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反之灌溉水源缺乏,则水源是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7)土壤:一般在山麓的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或三角洲或平原地区可说成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温带草原地区黑土或黑钙土、土壤肥沃。比较贫瘠的土壤有:南方低山丘陵的红壤,土壤呈酸性、黏性重、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华北平原的盐碱地,土壤肥力较差。云贵高原,土层薄,土壤贫瘠。2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交通、市场、劳动力(劳动力丰富或劳动者素质高)、科技、国家政策、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工业基础(好)机械化(程度高)(1)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如果农业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是面向市场的,就要考虑市场需求量的大小和离消费市场的远近(如:经济作物、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小麦和玉米、乳畜产品等)。一般:如果某个农业区域附近人口稠密、城市多,市场需求量大;如果是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而当地和本国需求量较小,可描述为靠近某某地区等国际消费市场(或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反之人口稀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国家可判断为2市场需求量小。注意市场需求量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类型或规模变化的影响。例如在城市周围粮食种植的规模缩小的原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缩小,农业结构的调整、粮食种植比例下降、饮食结构的调整,对粮食需求减少,对蔬菜、肉、乳、蛋、禽需求增加。某农作物的种植范围缩小可能是市场需求量缩小,如果种植范围扩大可能是市场需求量增大。(2)交通运输:商品性农业由于农产品主要用于销售需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如:临海、临河分布水运便利、区内铁路、公路四通八达、陆上交通便利)特别是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3)政府政策: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很多国家都很重视粮食生产,所以在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时候都可以答上:国家政策的支持(4)劳动力:传统的农业生产由于机械化水平较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人口增长较快,有充足的劳动力(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除外),一般可答出:劳动力丰富。而发达国家由于机械化水平高所需要的劳动力较少,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较高,所以一般答成:劳动者素质高。(5)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一般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生产可答出:种植历史悠久、种植(养殖)经验丰富。发达国家一般不答(确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的也要答,如:地中海农业)(6)科技水平:一般发达国家或发达的地区可答出:科技水平较高。(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农业技术水平较低)(7)工业基础:发达国家一般答成:工业基础好,机械化程度高。如果农业区靠近工业区也可答成:工业基础好,机械化程度较高(如我国东北的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一、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种植业可能带来的问题1、过度农垦,植被破坏严重引起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土地荒漠化。2、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引起河流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3、不合理的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的盐渍(碱)化措施:1、调整农业结构、农、林、牧综合发展,植树种草,保护生态环境2、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喷灌、滴灌等技术3、合理排灌、防止土壤的盐碱化4、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围湖造田带来的环境问题(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减小,湖泊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调节径流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水质恶化、生物的多样性减少。三、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带来的问题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污染土壤和水源、农作物产品质量下降四、湿润地区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种植业可能带来的问题毁林开荒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使土壤肥力下降、河湖淤塞、洪涝灾害加剧。五、农业生产中排干沼泽湿地(东北三江平原)带来的问题3湿地面积缩小,湿地储水能力下降、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调节径流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1、调整农业结构,农、林、牧、渔综合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防止旱涝灾害3、开展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5、国家政策的扶持,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6、开发新能源、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的理解和判断1、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该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例如:(1)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地形(2)黑龙江的大豆生产的主导因素------土壤(黑土肥沃)(3)江南丘陵的茶树主导因素-------土壤(酸性土壤)(4)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海南的甘蔗种植的主导因素-----热量2、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若这个限制性因素(条件)得到满足,该因素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不是限制性因素例如:(1)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水,因此,水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而河西走廊由于祁连山的冰雪融水使该地能够进行粮棉生产,当地水源就成了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2)青藏高原发展种植业的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而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的主导因素是------热量(3)四川盆地或西欧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性因素-------光照一些常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1、水稻:喜湿、喜高温;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的地区或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区2、小麦:耐旱;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3、棉花:对光照要求高新疆的长绒棉,埃及的长绒棉,中亚的棉花生产等4、甘蔗:对热量和降水要求高,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海南等地)5、甜菜:喜温凉耐盐碱主要分布在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6、茶树: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有酸性土壤的地区(山坡上、排水较好)7、苹果、梨子:主要分布在暖温带气候区(我国的山东、黄土高原等地)8、天然橡胶、椰子、咖啡、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的热地地区4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1、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蔬菜>果园>粮棉2、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3、需水量大的花卉业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4、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业、花卉业等应布局在靠近城镇和交通方便的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影响1、城市化和工矿业的发展引起市场需求的变化2、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冷藏和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影响的地域范围扩大3、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然条件的改造以及对作物品种的改良会扩大农作物的种植范围以及改变农作物的生长时间。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季风水田农业1.概况(1)分布:主要在高温多雨或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区(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3)作物:以水稻为主。2.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特点(1)小农经营。(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3)科技水平和机械化程度比较低。(4)水利工程量大。总结: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三低、一高、一大、一小”3.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基地)(1)自然因素①季风气候或热带雨林气候,雨热同期或全年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②水源充足③多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社会经济因素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②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③人们喜好大米。④国家政策的支持。4.季风水田农业的发展措施集约经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兴修水利,防止旱涝灾害;控制人口增长二、商品谷物农业(一)、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主要农作物、基本特征和主要分布地区如下:1、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2、经营方式:多为家庭农场经营,但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3、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4、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以及我国的东北、西北5(二)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地势平坦广阔、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气候温和,夏季湿润。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地广人稀;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1.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比较和借鉴(1)共同之处:地形都以平原为主;气候表现为夏季降水多,气温较高;水源充足;土壤深厚而肥沃等。(2)不同之处:美国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以及地广人稀等条件;有大面积可垦荒地是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3)可借鉴之处: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大规模的经营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大牧场放牧业一、主要分布、形成条件、特点、1、主要分布的国家:美国、阿根廷(养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2、形成条件:草场广阔、牧草茂盛3、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二、典型代表: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一)形成的区位条件1、气候温和湿润、牧草茂盛2、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3、距海港近,交通便利(二)发展措施1、培育良种牛2、修建铁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3、开辟水源,保证人畜引水和牧草生长用水4、划区轮牧、种植饲料,缓解草场压力(三)我国畜牧业发
本文标题:农业区位因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60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