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临川二中马广东北宋建立与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960年,赵匡胤(宋太祖),“陈桥兵变”北宋建立五代十国形势图陈桥兵变赵匡胤,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国号“宋”,定都开封,年号建隆,史称宋太祖.宋太祖(927---976)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结束一.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1.措施史料:宋太祖问:“天下自唐以来,兵戈不息,苍生涂地,其故如何也?如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如何?”赵普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一.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行政权财权军权皇帝1.措施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1)“收精兵”(加强军权)①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废除禁军殿前都点检,领军机构析而为三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帅:殿前都指挥司、马军、步军都指挥司设立枢密院,文官治军,有调兵权无统领权(1)“收精兵”(加强军权)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统兵将领不随军调动,以防止武将专权。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禁军有一半驻防在京师和其附近。(2)“削实权”(集中行政权)在中央:进一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A.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B.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C.设三司使管财政收入,分割宰相的财政权②在地方上: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各州又设通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路—州—县A.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B.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使他们互相牵制。(3)“制钱谷”(集中财权)北宋设转运使一职,将地方赋税大部分运送中央。一方面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使得中央掌控地方财权。2.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利: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弊:造成北宋积贫积弱的“三冗”局面,最终导致北宋内忧外患,政权动荡不安。冗兵冗官冗费钦宗1125-27徽宗1100-25哲宗1085-00仁宗1022-63英宗1063-67神宗1067-85真宗997-1022太祖960-976太宗976-997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愁啊愁,愁到白了头。社会危机何时解,让我再无心忧……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北宋皇帝愁什么?1、农民反抗不断2、冗官.冗兵——冗费3、辽和西夏的威胁政治危机财政危机边疆危机一、积贫积弱的北宋(严重的社会危机)1、政治危机——农民反抗不断土地兼并严重(政府纵容兼并)苛捐杂税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反抗不断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宋代有人说:“历代以来的一切苛捐杂税,本朝都有”。王小波、李顺起义公元993年,王小波在青城(今四川都江堰西)起义,提出“均贫富”的主张,从者万余,占青城、彭山。不久,王小波牺牲,李顺继为首领。次年占成都,建大蜀政权,控制四川大部。2、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三冗)问题探究1:北宋中期的“三冗”现象分别是怎样形成的?“三冗”给北宋带来了什么后果?原因①加强集权,一职多官②扩大科举取士人数③恩荫赏赐①政府将受灾流民编入军队②为集中军权,扩大禁军数量③为对付辽、西夏大量屯兵①冗兵、冗官②大兴土木③向辽、西夏交纳“岁币”问题探究1:北宋中期的“三冗”现象分别是怎样形成的?“三冗”给北宋带来了什么后果?后果军队战斗力低;军费负担沉重。行政效率低下;官俸负担沉重。财政困难积贫积弱探究2:这么多的军队是不是意味着宋军的战斗力很强?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原因?积弱局面的形成:A、大量募兵养兵——军队素质不高,战斗力低下B、“守内虚外”;“更戍法”——对外战争的失利——加剧了积贫积弱局面探究3:从真宗景德年间(1004)至英宗治平年间(1064),官员大量增加了的原因何在?如此巨多的官员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造成行政效率低下,且政府财政不堪负荷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呦?他怎么也当官了啊3.边患危机——辽.西夏的威胁北宋实行“守内虚外”.“更戍法”北宋疆域图契丹人的发型1004年澶渊之盟材料(按:以下为宋辽澶渊之盟盟约内容)(一)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萧太后为叔母;(二)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币”;(三)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二、庆历新政1)时间:2)内容:3)结果:4)失败原因5)影响:1043宋仁宗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范仲淹的故乡——苏州天平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岳阳楼宋仁宗二、庆历新政1)时间:2)内容:3)结果:4)失败原因5)影响:1043宋仁宗范仲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失败触犯了保守派官僚的利益揭开了北宋改革变法的序幕★小结: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改革的必要性积贫积弱导致北宋统治的三大危机出现——政治危机、边疆危机和财政危机,使得北宋内忧外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2.改革的可能性1.“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的呼声更加高涨,同时,“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2.宋神宗继位,任王安石为宰相,推行变法。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22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学问、道德、政绩俱获称颂。王安石个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人刚正,意志坚强。至神宗即位,安石已是“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大家都认为“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必被其泽”。“三不足”精神——“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三、王安石变法1069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政治改革家。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也是惟一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一个本来应该大写的儒者。——列宁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三、王安石变法1、指导思想:“民不加赋而国用饶”2、变法内容理财富国(积极开源)1.富国(中心)2.强兵3.育才设发运使,提供宫廷物资,秉持“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目的:解决财政危机,改变积贫局面打击地主漏税行为政府增收。丈量土地,按土地优劣收税(1).富国政府有息贷款给农户设市易务,购滞短出(调整供求关系)以钱代役(包括官僚地主)政府鼓励兴修水利减少政府支出打破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稳定物价和市场,政府增收限制高利贷对农户的剥削,政府增收保证农时,政府增收促进农业生产木兰陂木兰陂位于福建莆田市,始建于北宋中期,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不仅抵御海潮,同时又截住淡水河流灌溉了大片农田。目的:整顿、加强军队,改变积弱的局面。鼓励农户代养官马专门管理武器制造的机构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两丁征一;农闲时练兵、生产,战时编入军队(2)强兵淘汰老弱,精简裁并禁军;置专门军官训练(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减少国家军费开支节省政府开支;提高了马匹的质量和增加了数量武器产量增加,质量也有改善3.育才①废明经设明法,专考律令、断案②进士科以经义和策论为主①变学制:太学三舍法(外—内—上)②改革教材:撰注《三经新义》(礼、诗、书),作为学生必读教材。③设专科学校:如武、医、律学等①择优录用,打击恩荫制②高级官员可以保任其子弟为官①使太学成为支持变法的舆论阵地②传播了革新思想③有利于统一思想④有利于培养实用人才1)取得很大成就3、变法的结果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2)最终失败标志:司马光上任宰相,新法相继被废除保守派的反对皇室成员的反对改革派内部有蛀虫宋神宗退让⊙王安石变法期间,黄河流域发生蝗灾和旱灾,一些守旧官僚乘机大作文章。有个叫郑侠的小官,令人画了一幅“流民图”,描绘灾民的疾苦状况。他将这幅画呈送神宗,攻击新法造成民不聊生。朝廷的守旧官僚也群起诬蔑王安石。甚至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也哭着要求宋神宗废除新法。司马光3)失败的原因①变法的指导思想上偏重于理财:部分措施如:均输法,用行政手段强制干预经济,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②用人不当和变法过于急进.③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决心动摇:王安石被罢相,使保守派重新得势;④新法的内容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限制了他们对农民的剥削,打击了他们的特权,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青苗法打击恩荫制(1)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要有坚定的信念。4)王安石变法的教训(2)改革的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还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史学界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几种观点: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梁启超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变革”。——梁启超《王荆公》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著名的改革家。——列宁四、评价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2、局限性1、性质(1)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2)改革没有解决土地问题,没有满足农民土地要求;(3)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农民负担依然沉重探究: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的异同点?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封建社会中期面临统治危机时期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挽救封建制地主阶级封建化改革地主阶级自救改革废除旧制度、旧特权,建立新制度调整旧制度,限制旧特权失败成功改革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改革者个人命运基本相同触动旧势力利益,遭强烈反对国君支持富国强兵B1.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4.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是()A.农田水利法B.方田均税法C.募役法D.青苗法5.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6.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③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④减轻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②③ABD2.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均输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C3、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募役法D.市易法4、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5.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相比更侧重于()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整顿吏治C、加强中央集权D.减轻农民的负担A6.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是()A.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B.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C.都促进社会制度的改变D.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DD7.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A.青苗法B.均输法•C.免役法D
本文标题:【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临川区第二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共65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61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