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什么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主要目的:在分析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讲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过程,指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命运。《共产党宣言》讲座: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历史命运1848年,正当欧洲资本主义以青春的活力扫荡着衰朽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时候,有两个年轻人却预告了它的灭亡。他们就是《共产党宣言》的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时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马恩之所以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宣言》第一部分结尾),是基于对资本主义历史作用和阶级矛盾的科学分析,其中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是“两个必然”论断很重要的基础。现在,有人说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同马克思所说并不相同,尤其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出现了很多新的特征,因此马克思当年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已经不再适用,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论断已经过时了。尤其在90年代苏东剧变以后,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更需要回答这一问题。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按照《宣言》,封建社会之所以灭亡,是由于封建的所有制关系“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这种关系已经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因此“它必须被炸毁,而且已经被炸毁了”。取而代之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由于基本矛盾的作用,“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马恩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的历史成就,“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1、基本矛盾的表现《宣言》中讲:“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这里难于理解的是,社会生产成果本应为劳动人民所共享,资本主义发达的生产力为什么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为什么过剩的商品不能分给全体人民享用呢,初中课本上这样描述危机:面包丢到垃圾堆里,牛奶倒进下水道,火烧庄稼水淹农田。为什么资本家宁肯销毁产品也不愿分给贫困中的工人呢,答案就在于资产阶级所有制本身。在资本家看来,如果过剩商品贱价卖掉或者送给穷人,会造成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这样就会造成以后都无法顺利提高价格,同时培养了民众的“惰性”(等着买减价产品),以后就会造成恶性循环。(1)以广州每年春节的花市为例(一个不恰当的例子,花农中既有资本家也有小农。但这个例子可以说明有产者的思维),在花市结束时,花农宁可将未卖出的花砸了,也不将这些花免费送给路人,花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维持花的价格,否则第二年人们都会等到花市收市的时候去要花,花农就没法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了。(2)倒牛奶的例子(仍以中国为例,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过剩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在2002,2005年期间,发生过很多倒牛奶的事情。)据2004年7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进入夏季之后,浙江某市160多户奶农也频频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14吨。倒奶那几天,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分头外出,帮助奶农联系收购鲜奶的企业,但收效甚微。时隔一年,这样的事件又见诸媒体。2005年8月11日新华网报道,陕西某村十几家奶农无奈把鲜奶倒进污水沟。为帮助奶农售奶,当地政府联系了一家公司,收奶价格为每公斤1.2元。可就是这样的低价,该企业后来也不敢收了。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牛奶多得喝不完了吗,其实,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为93公斤,中国仅为7.2公斤。奶农倒奶固然与牛奶易变质且不能大量贮存有关。但前几年一些地方农民一窝蜂地饲养奶牛,鲜奶的供应大量增加。同时,很多企业纷纷介入乳品加工业,有些产品尚未达标就上市,消费者不敢购买。当乳品销路不好时。企业便限量收购鲜奶。这个例子上了2006年考研政治样题,答案是这么说的: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现象,与我国倒奶事件有本质区别,“从表象看,两者都是牛奶供给过剩。但是,前者反映的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体现;后者主要是市场体系不够完善,鲜奶销售渠道不畅导致的结果,不是经济危机的征兆。”这个说法很难值得推敲,假设鲜奶销售渠道真的不通畅,那为什么不直接分给路人呢,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那么低,分给过路人或者分给鲜奶生产企业的工人,都可以使牛奶很好的消费掉。不过以后大家考研的时候,还是推荐按照这个白痴的答案来答题,真正有思想的人面对应试教育是很难拿到高分的。2、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资本家的行为特点在私有制的情况下,一边是堆积如山的产品,一边是两手赤贫毫无购买力的老百姓。生产相对过剩的矛盾逐渐积累,最后发生经济危机。如果按照我们的分析,在发生经济危机时,资产阶级应该想办法扩大社会消费、提高工人阶级的收入,才能避免危机恶化。但实际上资本家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在危机到来之际,面临商品大量积压的局面,于是资本家首先就要缩减生产,随之而来的就是降低工资和裁员(既然不生产,资本家自然不需要保留那么多人,否则没有收入、还要继续花费工资成本,肯定亏死破产了。因此,每到危机期间,社会失业率都要上升,失业率也成为生产繁荣或萧条的一个衡量指标)。由于裁员,从全社会角度看,购买力进一步下降、社会消费进一步缩小(社会消费的主体是工农,不是资本家,何况到危机期间资本家也是要缩减支出的),于是经济危机不可遏抑的爆发出来。3、相对过剩注意资本主义危机是“相对过剩”,即无限生产相对于有限的工农消费是过剩的,如果把这些产品分给工农仍是不足的,“绝对过剩”是不存在的。尤其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广大的劳动者这时正缺吃少穿,挨饿受冻,过着极端贫苦的生活,他们是迫切需要生活必需品的,而这时他们恰恰无法获得充足的生活必需品。例子:1932年冬天,美国西部煤矿区的一个矿工家庭母子的对话:子:天这么冷,为什么不生火炉?母:家里没有煤。子:家里为什么会没有煤呀?母:你爸爸失业了,我们买不起煤。子: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母:因为煤太多了!这段对话生动的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还是在30年代大危机期间,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年一年,就有,,,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丹麦、在荷兰,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难道真的是“生产过剩”,东西太多了吗,根本不是~当时的美国,,,万儿童失学,许多州的矿区营养不良的儿童有时达到,,,以上,因为他们在挨饿。有一位教员劝一个小女孩回家吃点东西,可是小女孩有气无力地回答老师:“不行啊,我们家是轮流吃饭,今天该我妹妹吃~”欧美各国大批的工厂矿山企业倒闭,,,,多万工人失业;还有刚从学校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青年人、两手空空的农民以及退伍的老兵。多么奇怪的现象:劳动者缺吃少穿在挨饿受冻,而资本家却在把大量的粮食肉奶和棉花羊毛毁掉。这不是“绝对过剩”。因为资本家为追求利润,一方面加紧进行生产,一方面加强剥削;广大劳动者被剥削得身无分文,无钱来购买足够的食物用品,产品的“过剩”只是相对于广大劳动者的“相对过剩”。4、基本矛盾的机理第一,生产与消费之间矛盾的激化是引发经济危机的基本动因。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体系中,资本积累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原始动力,作为资本的人格化代表,资本家唯一的目标就是对价值的无休止追逐,从而导致资本积累的螺旋式上升与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张,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本身,这就是说,资本及其自行增殖,表现为生产的起点与终?点,表现为生产的动机与目的;生产只是为资本而生产,而不是相反。”这一趋势不仅引发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异化与扭曲,而且也使得资本主义生产脱离了社会需要而呈现出无限扩张的态势。而与此形成明显对照的是,以广大雇佣工人为主体的社会需求却相对萎缩,因为“每一个资本家都知道,他同他的工人的关系不是生产者同消费者的关系,并且希望尽可能地限制工人的消?费,即限制工人的交换能力,限制工人的工资”,以便最大限度地推动资本价值增殖。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发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第二,个别生产的有计划性同整体生产的盲目性之间的矛盾是引发经济危机的社会前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分工日趋复杂,社会分工的结果,就是各行业之间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即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有计划、按比例”(注意,这种比例也随着生产发展而不断变化,但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和一定历史条件下,这个比例又是?资本论,三卷,P278-279?马恩全集,4卷,P404大致固定的)。但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又决定了微观经济行为选择的自主性与分散化,而资本主义竞争的盲目性又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竞争的规律是:供和求总是力图互相适应,但是正因为如此,?从来就不会互相适应。双方又重新脱节,并转而成为尖锐的对立。”“经济学家用他那绝妙的供求理论来证明:生产绝不会过多,但是实践却用商业危机来驳?斥他,这种危机就象彗星一样有规律地反复出现。”“这是一个以当事人的盲目?活动为基础的自然规律。”而“在竞争中,资本的这种内在趋势表现为一种由他人的资本对它施加的强制,这种强制驱使它越过正确的比例而不断前进、前?进~”因此,“资本既是合乎比例的生产的不断确立,又是这种生产的不断扬弃。但是,要求生产同时一齐按照同一比例扩大,这就是向资本提出了决不是由资本本身产生的外部的要求;同时,一个生产部门超出现有的比例,就会使所有生产?部门超出这种比例,而且超过的比例又各不相同。”第三,近几十年来,信用制度的发展已经成为引发经济危机的重要推动力。马克思在对资本积累进行了历史考证之后,明确指出,作为主要经济杠杆之一的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不断打破了工资收人与消费需求对生产扩张的束缚与限制,并创造出虚假的市场繁荣与大量的虚拟资本,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度扩张提供了人为的推动力;此时“信用的最大限度,等于产业资本的最充分的利?用,也就是等于产业资本的再生产能力不顾消费界限的极度扩张。”“在再生产过程的全部联系是以信用制度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中,只要信用突然停止,只有现?金支付才有效,危机显然就会发生。”这就从另一个侧面反衬出,生产过剩的危机往往伴随着货币流通危机与信用危机,而且大多数情况是,先有了商业危机与货币信用危机,然后才爆发全面的经济危机。这也是近些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当前次贷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二、进入20世纪以来的新现象1、背景和历史(1)经济危机周期的变化?在自由竞争阶段,经济危机大约每10年左右爆发一次。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进入垄断阶?段以后,危机的周期缩短、危机持续时间更长,周期大约每7,8年左右。二战?马克思恩格斯论经济危机,P1-2?马克思恩格斯论经济危机,P1-2?马克思恩格斯论经济危机,P166?马恩全集,4卷,P397-398?马恩全集,4卷,P397-398?资本论,3卷,P546?资本论,3卷,P555?1824-1825,第一次经济危机。1837年危机,侵袭到工业生产的一切主要部门。1847年危机,几乎席卷了英国工业的所有部门,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对外贸易和信用系统。1857年,第一次
本文标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什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64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