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第一节世界城市化进程第二节中国城市化本章重点:1、世界、中国城市化进程2、中国城市化特征第一节世界城市化进程一、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二、当代世界的城市化三、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世界灯光图一、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发展之快,变化之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中世纪紧凑的城市出现了向郊区发展的倾向。煤田和沿海地区形成城市密集区。1、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首先从英国开始,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逐渐扩展到全球范围。1750年至1800年,英国城市化水平由17%-19%提高到23%随后城市化扩展到英国以外的欧洲地区,法国、比利时、瑞士、德国等意大利、西班牙、瑞典,1850-1880年开始城市化。美国是一个例外,1840年前后开始,城市化水平约10.8%,到1880年为29.5%,赶上欧洲。英、法、葡、德、美等国开始向海外实行殖民主义扩张。亚洲、非洲众多沿海城市畸形繁荣。加速了社会分化和社会变革。2、亚非广大国家也开始近代城市化进程,一元的封建城市体系向封建与近代城市并存的二元结构转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进入20世纪才开始,取得民族独立较早的拉美国家,在19世纪晚期已开始城市化。亚非较晚,非洲到1950年前后才开始。3、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开始建立起来,世界城市体系也逐步形成。总体进程1、1760-1850年为城市化初始阶段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的国家—英国。2、1851-1950年,为城市化局部发展阶段3、1951—20世纪末为城市化普及阶段二、当代世界的城市化工业化仍然是推动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之一。发展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表5-2)195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29.1%,2000年上升到47.1%。2007年以后,人类进入城市时代。发达国家在1950-1980年间城市化速度较快,此后减缓。发展中国家在1980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区域差异变得更大。城市化水平较低的是东亚、南亚、东南亚和非洲。2、大都市化趋势明显大城市规模和数量增加明显。城市人口纽约(美国)1230伦敦(英国)870东京(日本)670巴黎(法国)550上海(中国)530布宜诺斯艾利斯(阿)500芝加哥(美国)490莫斯科(前苏联)480加尔各答(印度)440洛杉矶(美国)400城市人口东京(日本)2880墨西哥城(墨)1780圣保罗(巴西)1750孟买(印度)1740纽约(美国)1650上海(中国)1400洛杉矶(美国)1300拉各斯(尼日利亚)1280加尔各答(印度)1270布宜诺斯艾利斯(阿)12301950、2000年世界十大城市的变化年份城市个数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19601910919803513222000661650世界4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发展发达国家大都市区的不断增加是城市化进入到郊区化阶段后的产物。年份城市个数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1960114625219802221031192025639153486世界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大都市数量的增加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产物。3、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区域。伴随城市化的加速,不仅发达国家出现了规模巨大的城市地域,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城市密集区域。从全球来看,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大都市带构成全球大都市带的等级体系。以纽约、伦敦、东京为核心的三个巨大城市区域处于第一层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所处阶段与经济发展关系主要原因后果后期中期早晚快慢高低相适应不相适应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产生很多社会问题(虚假城市化)联合国最新报告说,今年底全球人口中将有一半生活在城市,这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在2025年之前,将新增八个千万人口城市,深圳是其中之一;到2050年,中国城市人口有望超过总人口的70%。在欧洲、北美和大洋洲这几个世界最发达的地区,城市人口数量远超农村人口,拉美地区和加勒比海地区也是如此。只有非洲和亚洲以农村人口居多,但全球大部分人口都生活在这两个地区。报告说,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全球农村人口总量预计将在大约10年内开始下降,到2050年估计会从2007年的34亿降低到28亿。目前城市化进程急剧加快,预计到2025年千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达到27个。三、发展趋势1、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经济最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最快。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50%。最不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将从19亿增加到2030年的39亿,这对许多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非洲城市化增长率最快,预计到2020年达到46%,即4.4亿人口。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将以2300万人口成为世界第三大城市。该地区的主要问题是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中,未能形成真正的工业经济,因而缺乏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经济手段。2、世界人口更多地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中。目前,世界上10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有19个,预计到2015年增加到23个,其中超过2000万人的大城市将有5个。新增加的特大城市都来自发展中国家。除日本东京继续以2600万人位居第一外,发展中国家的特大城市名次将普遍上升。3、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往往一个城市的经济就占据了某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如泰国首都曼谷市的经济就占全国经济的38%。即使在最不发达的非洲国家,城市经济也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4、世界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种类的国家,城市化发展有相当大的差距。发达国家的人口城市化率已达到80%,今后其增长率相当缓慢,预计到2020年人口城市化率仅上升到84%,城市人口达到5.5亿。发达国家面临的城市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种族和移民冲突、贫富悬殊等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城市化率目前只有35%,到2020年上升到46%,城市人口近20亿,其中孟买、达卡、卡拉奇的人口都将超过2000万。城市贫困人口急剧增加是许多亚洲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第二节中国城市化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说:影响世纪人类文明进程的两件大事: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城市化周期最短,难点、压力最大,面临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且环保要求高。—仇保兴本节提纲一、中国城市化进程二、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三、面临的挑战一、中国城市化进程图3.9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1949-2000)05101520253035401945195519651975198519952005年份城市人口比重(%)健康发展阶段过度城市化阶段第一次反向城市化阶段第二次反向城市化阶段新的正常发展阶段波动起伏1、短暂发展期(“一五”计划1953-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期1952年城市化率12.5%1957年15.4%强调工业,特别重视重工业的发展两大失误片面强调经济基础变革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过分强调重工业的发展,忽视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导致经济结构开始失调。2、大跃进至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8—1965年)出现了过量城市化现象,1960年城市化水平为19.7%1961年开始动员大批城镇过剩人口返回农村对城市化的影响反城市化现象出现了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的划分;提高市镇建制标准。1963-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经济增长没有带来城市化水平上升,至1965年城市化水平为17.9%调整市镇建制标准动员中学生上山下乡三线建设图3.9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1949-2000)05101520253035401945195519651975198519952005年份城市人口比重(%)健康发展阶段过度城市化阶段第一次反向城市化阶段第二次反向城市化阶段新的正常发展阶段3、停滞时期(1966-1976年)上山下乡导致城市人口减少反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完全不同1971年以后,城市化进程才开始慢慢恢复但城市化水平仍有所下降,1976年降至17.4%。4、过渡时期(1977-1981年)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实施改革开放路线。1981年城市化水平达到20.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城市人口增长主要是落实政策的结果,非经济发展所致。5、乡村城市化时期(1982-1991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足够的剩余粮食和剩余劳动力如何安排大量剩余劳动力?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央就一直鼓励各地农村发展乡镇企业以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但要求就地安置,提倡离土不离乡。20世纪80年代,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空间转移有三种层次。当时,我国农村工业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城市化的速度,出现“过低城市化”的现象。长三角、珠三角成为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典型地区。过低城市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本质上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城市方面,我国长期实行的控制“农转非”政策和控制农村人口进城的政策。长期执行的“控制大城市规模”城市化模式—中国特有的至下而上的城市化过程苏南模式:苏州、常州、无锡一带国营企业大城市交通网乡镇企业城市建设资金技术温州模式:以家庭企业起步劳务输出家庭企业家庭企业家庭企业规模企业规模企业城市建设资金技术人才6、快速城市化时期(1992年至今)中国城市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大城市、城市群发展的加速。地方政府推动下的城市化城市化发展表现为“量”的急速增长外资驱动的外向型城市化二、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相适应衡量人口城市化水平是否与工业化水平相适应,应把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就业的非农化水平相比较。2、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的重要表现形式。1949年至2003年我国的城市数量从136个增加到660个。我国城市化的起伏波动还影响着各级城市数量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大城市的数量才开始逐步增加。3、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从城镇分布密度(区域城镇数量/区域土地面积)来看(2004年),省(区、市)域之间差异较为悬殊。最大的5个省(市)域是上海、江苏、天津、北京和山东,均位于东部地区。最小的5个省(区)域是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和黑龙江,除黑龙江位于东北地区外,其余均位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全国平均>东北地区>西部地区我国特大城市分布(2000年)从城镇化率来看东北地区(55.15%)>东部地区(52.84%全国平均(42.99%)>中部地区(36.54%)>西部地区(34.56%)4、郊区化进程已经显现。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北京等个别城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郊区化现象,90年代后郊区化扩散到更多的城市。1982-2000年间大城市的人口空间格局的演变有一个共同特征:市域人口增长的同时,中心区的人口出现负增长,郊区的人口迅速增加。5、都市连绵区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区域。演化过程中小城市独立发展阶段都市区形成阶段都市区轴向扩展形成联合都市区阶段都市连绵区雏形阶段都市连绵区成型阶段对中国城市化的评析1、习惯于从政府的角度去安排城市化道路。2、城市化进程呈现以外部驱动力为主导的发展格局。3、制度创新成为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三、面临的挑战-脆弱性中国以占全球7%的耕地,4%的石油,2%的天然气储量,支撑21%的全球人口的城市化。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8.63.2131.027.519.1人均耕地面积(平方公里)1.392.500.211.641.47人均水资源(立方米/人)30599984622292941342975森林总面积(千平方公里)754.9247.2133.8
本文标题: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6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