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以人为本-营造乐学有趣的数学课堂氛围
1以人为本,营造乐学有趣的数学学习氛围重庆沙坪坝区双碑中学李常青(学科:中学数学,电话:13983616790)新《课程标准》指出: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乐学有趣的学习氛围,老师需要切准学生的学习心理,丰盈学生的情感世界,激活学习主体的学习“内源”,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生活的温馨、体验到课堂交往的快乐、收获到课堂学习的愉悦,从而内生并保持一种对于课堂生活的自我归属感。以学生为本,营造乐学有趣的数学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民主、和谐、开放的学习情境中,在教师的关怀与鼓励中,不断获得人格上的尊重,体验到学习的进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自信,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与手段。那么如何营造乐学有趣的学习氛围呢?首先,教师要和学生展开心灵的对话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应按照各个学生的特点、才能、性格,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予以培养,这是教育成功的前提。苏联的教育家赞可夫也认为教师能否对每个学生的思想,情感,动机,愿望进行了解,并用正确的方式强化和转变,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老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因势利导,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展开心灵的对话,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乐学有趣的学习氛围。数学课堂如果仅仅是知识的传输阵地,那无疑是空洞乏味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要开启活跃的数学思维,同时还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赏识他们,宽容他们,鼓励他们,和学生展开心灵的对话,用“心”和学生交流。——欣赏学生“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教师要想方设法寻找学生身上的美好东西,给以他们更多的表扬,赞许,鼓励。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他这方面不行,也许别的方面比别人强。我班有一名叫姓曹的同学,因为学习习惯不好,初中数学几乎没有学习,简单的分数运算都困难,但该生头脑灵活,体育成绩较好,于是我鼓励他三年后考体育专业,给他分析这个目标的可行性,随后因势利导,分析他的文化成绩,分析数学的重要性,给他学习动力后,并经常与他父母联系,家校携手共同来做好他的转变工作。平时,我一发现他的一点儿进步就采取不同的方式表扬鼓励他。在校运动会上的3000米长跑中,他在落后的情况下,奋起直追,勇夺第一。我以此为契机,对他进行表扬,让全班同学学习他锲而不舍的精神,并鼓励他把这2种精神用在学习上来,在课堂中,我经常用眼神和他交流,鼓励他回答问题,慢慢的,他开始喜欢看数学,甚至问数学了,这学期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宽容学生为了让数学课堂更有趣,我喜欢将一些数学公式或定理的名称写在卡片上,课前让学生抽取任何一张,并说出答案,一次,抽中了数学成绩特别差的一个同学,他极不情愿地抽了一张卡片,念出题目“直线和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后,说“不知道”,我不慌不忙的拿起手中的粉笔,放在左手的书上,问“看这支粉笔现在在哪里?”他疑惑地看着我,迟疑的说“在书上”,“直线在…?”他接过话头“平面内”我微笑着点点头,把粉笔平行移出来问“现在粉笔和书是什么位置关系?”生:“异面”,(全班哄堂大笑)我仍然微笑,并示意大家停下,“恩,还是比较好,找到了“异面”和“平行”的相通点,它们都没有交点,只是“异面”是两条直线的关系,不用来反映线面关系,想想,这时,应该说直线和平面是什么关系?”我边问边反复演示平移过程,生:“平行”,我把手中的粉笔和书塞在他手里。“请你演示一下粉笔和书的其它位置关系,好吗?”,“这个简单”他边说边演示出了粉笔和书相交的位置关系,师:“很好,此时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是…?”生:“相交”,(师带头,全班鼓掌)“讲得真好,你看,只要你愿意想,就学得懂,很不错”……从那以后,该同学学习状态有了很大改观。实践表明,在课堂上,当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或结结巴巴讲不出来时,老师切不可简单否定或打断他的发言,要让他们把话讲完整,再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指导。只有这样,他们才敢于思考、敢于发言。对学生学习中的一些不甚理想的表现,教师要学会理解和科学地引导,切忌“大发雷霆”,对那些顽皮的学生,给他眼神示意、提高音量或嘎然而止等方式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或走到他身旁,轻轻的提醒,送给他一个微笑,他会马上改正。只有在宽容的思想指导下,在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以旺盛的精力,舒畅的心情,活跃的思想投入学习之中。——鼓励学生学生的成长需要鼓励,因此教师要多表扬,多肯定,少批评,少指责。在课堂上,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给予鼓励和肯定。有的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不到位,但他敢于回答,教师应给他的勇气加以鼓励。在作业批改中,选出做得好的作业本进行表扬,拿给同学们传阅。在课堂上我倡导只要勤思敢言就是值得鼓励的。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习题课中,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3先让学生分析题目条件,探讨自己的想法,哪怕有一点思路,也要不遗余力的鼓励;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一个微笑、一次颌首、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带给学生无穷的动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关注他们的情感倾向,注重他们的情感体验,和他们展开心灵的对话,努力挖掘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积极的学习情绪,使他们在充满阳光和欢乐的氛围中成长。第二、创设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是新形势下数学教学的行为目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主张把问题交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主张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在课堂生活中要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时空,多元思维能够自由展示和碰撞,学生的独特性学习体验得到尊重,暂时性的学习错误得到宽容,学习个性得以体现和张扬。要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创设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情境,形成乐学有趣的学习氛围。情境一:让学生课前预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将学习的自主权全部交给学生,这种方式适合知识点较单一的内容。例如,《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结合课前预习,我在课堂前三分钟,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提问,抽几名学生将本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提出来,然后让预习准备得较好的同学带领大家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只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适当补充和点拔。情境二:让学生搜集网络资源——馔写数学作文——讲解提升例如,在复习“三角函数的值域”时,由于它专题性较强,我没有直接讲,而是让学生以《三角函数的值域》为题,写一篇数学作文,提示学生可以在哪些网站或资源库里查阅资料。然后教师选出写得比较好的两个同学,让他们自己来讲解,事实证明,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观察、比较、分类、类比、归纳出的题型和方法比我自己准备的教学设计要完善。为学生营造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实现资源共享,使我们的教学既可以实施个别化教学,也可以合作学习,最后互相补充,集思广益,对同一个问题得较全面、科学的认识。情境三:分组——合作——竞争——交流对能类比学习的内容,大胆的全部交给学生,例如,在学习《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时,我将直线方程五种形式分给五个学习小组,让他们自己设计、组织4教学,并进行小组评比,给准备得好的小组进行适当奖励,教师可以带领大家一起上网查阅相关的教案、课件,因为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自主学习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只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适当补充和点拔。情境四:师生共同制作数学实验、数学教具或体验数学图形的动画生成制作数学实验或教具的过程,也是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它们都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例如,学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借助几何画板做出椭圆的图形,动态地演示图形的形成,让学生亲自点击鼠标,生成图形,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材提供的数学实验,并将画得好的作品制成教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现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训练。……这些教学情境的设置,都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搭建起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平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讨论、操作、质疑等探索活动,将学生置身于合作学习中,教师更具亲和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成为一种可能,合作成为一种需求,师生之间彼此互相欣赏、互相悦纳。在小组学习讨论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状态,不同程度的思维相互碰撞,往往会引发创造的火花,从而开阔学生思路。同时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也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学生在各种矛盾的交锋中集中正确意见,选择最佳思路,总结一般规律,从而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使学生的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实现,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与幸福,变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从而想学、乐学,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要营造乐学有趣的学习氛围,不仅要激活学习主体的学习“内源”,同时,也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内外兼修”,让学生的思想自由放飞,让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参考文献:[1]高惠平.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2]李东华.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2005(6).[3]张全喜:《名师批评艺术谈》,《教学与管理》2002年第3期[4]刘君《营建数学学习氛围的初探》(发表日期:2007-02-0612:23:00)
本文标题:以人为本-营造乐学有趣的数学课堂氛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68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