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高等有机化学(英文原著第五版精华笔记-适合考博及想阅读原著的同学)
一烯醇及其他碳亲核试剂的烷基化烷基化要考虑的因素:(1)碳亲核试剂形成条件(2)反应条件对探亲和试剂结构和活性的影响(3)烷基化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1.1烯醇和其他稳定的碳负离子的形成及特性1.1.1烯醇的产生(1)稳定碳负离子能力的顺序:NO2CORCN~CO2RSO2RSORPh~SRHR(2)脱质子要根据物质的酸性选择合适的碱1.1.2酮和酯形成烯醇的区域及立体选择性(1)动力学特征:a快b定量c不可逆(2)形成条件:a强碱(锂碱要比钠钾碱好,锂与氧的结合更紧密)b非质子溶剂(防止质子交换)c酮不可过量(防止质子交换)(3)底物影响:a如果α位有较大的分枝位阻,则难以得到热力学控制的产物b如果α位有稳定碳负离子的基团(即-H有一定酸性),则有时难以得到动力学产物(4)动力学E-Z选择性:a在动力学控制中,加入HMPA可提高Z式烯醇的比例,原因在于:不加HMPA是cyclicTS起主要控制,不加时则为openTS起主要控制。b有时对于大位阻的碱,不加HMPA也可得到较高比例的Z式烯醇,如LiNH(C6H2Cl3)、LiNPh2等c有时在反应中加入LiBr/LiCl可提高E式选择性,原因在于LiX有利于cyclicTS的形成d螯合作用也会影响E-Z选择性(5)不饱和羰化物a动力学易形成α’烯醇化物b热力学(NaNH2/NH3)易形成α烯醇化物(6)利用不对称胺碱可生成手性烯醇化物1.1.3烯醇形成的其他方法(1)烯醇硅醚的消除(硅锂交换)aCH3Li/DMEb含F季铵盐/THF(2)乙酰化烯醇的消除(同上)(3)烯醇硅醚的产生aTMSCl/R3NbTBDMSCl/KH(4)α、β不饱和酮的还原aLi/NH3b硅氢化合物配合还原催化剂如Pt、B等化合物c有机铜锂试剂的加成1.1.4溶剂对烯醇化物结构及活性的影响(1)极性非质子性溶剂:最常用的DMSO、DMF,其他如NMP、HMPA、DMPU等a双电性偶极溶剂,有较强的溶剂化正离子的能力,而对负离子的溶剂化能力较弱b非聚集的烯醇化物反应活性最强,聚集后活性降低,极性非质子性溶剂可溶剂化正离子而使烯醇化物以非聚集形式存在(2)极性质子溶剂a可溶剂化正离子,也可通过氢键作用溶剂化烯醇化物b烯醇化物反应时要先破坏掉氢键,因此需要额外能量(3)优选溶剂:THF、DME,通常还加入HMPA、DMPU(或其他三级胺、四级胺)、TMEDA,冠醚等,以配位金属正离子来提高烯醇化物反应活性1.2烯醇烷基化1.2.1高度稳定烯醇(一般连有两个EWG)的烷基化a常用醇作溶剂,金属烷氧化物作碱b属于Sn2进程c烷基化试剂:伯卤、伯醇的磺酸酯dβ-羰酯脱羧1.2.2酮烯醇的烷基化尤其注意立体选择性问题:不管是环状烯醇还是开链烯醇(包括可螯合的αorβ烷氧酮)都可尝试以位阻偏好来确定产物构型1.2.3醛、酯、酰胺、腈的烷基化(1)醛:由于在碱性条件下易于Aldol加成,所以很少进行醛的烷基化,但在以下条件下可进行:aKH/THFb烯胺(最常用)(2)酯:常在强胺碱条件下进行,注意酯缩合(3)酸:可用两分子胺碱,形成双负离子(烯醇碳要比羧酸负离子具有更强的亲核性)1.2.4双负离子的产生及烷基化β-酮醛、β-酮酯、β-二酮等1.2.5烯醇的分子内烷基化其产物立体构型由烯醇的构型及进攻方向决定1.2.6烯醇烷基化的不对称烷基化控制手性辅剂1.3亚胺、烯胺二碳亲核试剂与羰基化物的反应AldolreactionRobinsonannulationsClaisencondensationCarbonacylationWittigreactionOlefinationmethodsConjugateadditopn2.1Aldol加成及缩合反应2.1.1机理2.1.2醛酮Aldol缩合的区域及立体选择性控制(1)锂烯醇化物的Aldol反应a一般经历cyclicTSbE-烯醇→anti产物,Z-烯醇→syn产物c有些反应不一定按b进行:nonchairTS或者内部螯合d锂烯醇化物动力学Aldol反应的一般总结:具有大位阻取代基酮的chairTS模型可预测产物的立体构型;无位阻取代基时选择性较低;Z-烯醇比E-烯醇有更高的立体选择性e有时加入一些其他物质可提高E/Z的比例,如LiTMP-LiBr(2)硼烯醇化物的Aldol反应a其机制同锂烯醇化物,但比锂烯醇化物有更高的立体选择性,原因在于:O-B键要比O-Li键更短,使得过渡态结构更紧密,这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基团间的立体相互作用b①(n-Bu)2BO3SCF3/(i-pr)2NEt→Z烯醇②(c-C6H11)2Cl/(i-pr)2NEt→E烯醇③Si烯醇(E或Z式均可)+9-BBN-Br→Z烯醇(Si-B交换)c硼烯醇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会形成内部螯合(3)钛、锡、锗烯醇的Aldol反应2.1.3酯和其他羰基衍生物的Aldol反应2.1.4MukaiyamaAldol反应(Lewis酸催化的硅烯醇化物的Aldol反应)(1)TiCl4、SnCl4、BF3、其他复合催化剂(2)可与缩醛反应2.1.5Aldol及MukaiyamaAldol反应的面选择性控制(1)利用醛进行立体化学控制a立体控制:若无配位作用(如BF3),仅按Felkin考虑;若有配位作用,(如Li、Ti、Sn等)则Felkin+CyclicTS联合考虑b螯合控制:醛的α、β位有烷氧基,先对醛进行螯合,烯醇再由醛位阻小的一侧进攻c极性控制:利用极性基团与羰基间的电性排斥作用(2)利用烯醇及其等价体进行立体化学控制类(1)(3)(1)+(2)共同控制(4)利用手性辅剂进行立体化学控制(5)利用不对称催化剂进行立体化学控制对(1)、(2)均无较好结果是可考虑2.1.6分子内的Aldol反应及Robinson环合2.2亚胺及亚胺离子的加成反应活性顺序:C=NRC=O[C=NR2]+[C=OH]+2.2.1Mannich反应(1)Eschenmoser'ssalt----(CH3)2N+=CH2可直接与烯醇进行反应(2)Mannich胺甲基化产物通过消除可进一步转化为甲烯羰化物(3)在不对称催化时可进行手性合成2.2.2N-酰化亚胺离子的加成(1)活性顺序:(2)产生2.2.3胺催化的缩合反应(KnoevenagelCondensations)2.3碳亲核试剂的酰化2.3.1Claisen和Dieckman缩合反应2.3.2烯醇及其他碳亲核试剂的酰化(1)产用的酰化剂:酸酐、酰氯及羰基咪唑(2)亲核试剂:abcMg(O2COCH3)2可在羰基α位进行甲酸化dEtO2CCN、O=C(OC2H5)2可在羰基α位进行甲酸酯化e酮酯缩合时,酮和酯其中之一的活性要尽量高2.4稳定碳亲核试剂的烯反应2.4.1Wittig及相关反应(1)磷叶立德参与的烯反应a卤代烷基三苯磷是弱酸,需强碱脱质子,产生的叶立德为不稳定叶立德,活性较高b当含有α-EWG时,为稳定叶立德,活性降低c使用NaNH2或NaHMDS可给出较锂碱更高产率的Z-烯d稳定叶立德与醛反应可给出较好的trans双键e对于有位阻的酮进行甲烯化时,用t-BuOK可给出较高产率fSchlosser改进:不稳定叶立德在低温、过量碱条件下给出E-烯g叶立德中可含有的官能团:CO、COOH、OCH3、OPh等,其中后两个还可进一步水解得醛h在多官能团化合物合成时,使用CH3Li-LiBr可得到较好结果(2)膦负离子参与的烯反应(HWE烯化)a一般得E-不饱和烯b使用KHMDS、18-crown-6可得Z-不饱和烯2.4.2α-三甲基硅碳负离子与羰化物的反应(Peterson反应)(1)(2)酸性条件下得E-烯(反式消除);碱性条件下得Z-烯(四元环消除)2.4.3Julia烯反应(硫砜-SO2CH2R稳定的碳负离子与羰化物的反应)2.5环化加成2.5.1硫叶立德(1)(2)二甲硫叶立德与α、β不饱和酮反应时,在羰基上环氧化;二甲亚砜叶立德与α、β不饱和酮反应时,在α、β双键上环丙化2.5.2Darzens反应2.5碳亲核试剂的共轭加成(Michael加成)(1)F离子可促进反应进行(2)共轭加成与烷基化的串联(3)烯醇等价体的共轭加成三通过取代反应进行的官能团转化3.1醇转化为烷基试剂3.1.1磺酸酯(1)-OTs、-OMs、-OTf(2)ROH/ROLi+ClSO2-R→3.1.2卤代物(1)ROH+HX→条件苛刻,较少适用(2)ROH+草酰氯/氯化亚砜/三卤化磷→a有非质子溶剂(如二氧六环)参与时,产物构型保留b无溶剂参与时得消旋体(3)PPh3+Br2(CCl4/Cl3CCOCCl3等卤离子源)+ROH→构型完全翻转(4)Mitsunobureaction(PPh3+DEAD)(5)其他温和条件(对于易重排结构有效)ab3.2通过亲核取代在饱和碳上引入官能团3.2.1溶剂效应(1)烷烃、卤烃、醚等不适合作有机金属盐参与的反应溶剂(2)丙酮、乙腈有一定的极性,但是对离子化合物的溶解性较低,可加入想转移催化剂来提高(3)醇对盐的溶解性较好,溶剂化现象较严重,所以对hardanions解性较低(4)DMF、DMSO等极性非质子溶剂最符合反应条件,但水溶性大、沸点高,后处理困难3.2.2腈亲核试剂卤烷/磺酸酯+CN-(质子醇溶剂、加热)3.2.3氧亲核试剂(1)苄卤经水解得苄醇(2)羧酸甲酯化条件:aCH3I、MeOTs、(CH3)2SO2bCH3N2、(CH3)3SiCHN2(3)羧酸盐反应顺序:Na+K+Rb+CS+(其中CS+对负离子溶解性高,离子对效应低)a丙酮/RIbCsF/DMFc羧酸盐法对有位阻的酯效果明显(4)Mitsunobureaction3.2.4氮、硫、磷亲核试剂(1)Gabrielreaction(2)Mitsunobureaction四碳碳多键的亲电加成4.1烯的亲电加成4.1.1卤化氢的加成(1)末端烯及双取代烯与HCl反应较快,但加入硅或铝在CH2Cl2或CHCl3中反应加速(2)HCl也可由SOCl2或(ClCO)2在原位产生(3)另一个条件TMSCl/H2O(4)在亲核试剂中一般会得到混合物,应用价值不大(5)如果产生carbocation,可能会发生重排4.1.2羟化及其他酸催化的O亲核试剂的加成(1)羟化可在强的酸性质子溶液中进行(2)亲核试剂如醇、酸等的加成可在强酸催化下完成4.1.3羟汞化还原(1)机制(2)亲核试剂:水、醇、羧酸离子、过氧化物、胺、腈(3)汞的还原试剂:NaBH4、Na-Hg、t-Bu3SnH(4)区域选择性:末端烯非末端烯、二取代末端烯单取代末端烯(5)烯丙位有–OH或-SiR3、-OAc时,会有协同效应导致过渡态成一定构型,进而使终产物有立体选择性4.1.4烯烃的卤化(1)机制:经历三元桥状中间体,亲核试剂再以反式进攻(2)如果烯键连有能稳定carbocation的基团,则产物的立体选择性可能会发生变化,最终立体型会与按机制预测的不太一样;否则反式立体专一性较为严格(3)由于Cl的尺寸和极性都较小,故其anti专一性不如Br(4)羟-卤加成aNBS/DMSO/H2ObNaBrO3(HIO4)/NaHSO3/H2O/CH3CN(5)其他常用卤化试剂4.1.5其他亲电试剂的加成(机理类似)4.1.6硫及硒亲电试剂的加成(机理类似)4.2亲电环化能作为分子内亲电环化的基团包括:羧酸(盐)、羟基、氨基、羰氧基。成环大小的难易顺序:56344.2.1卤环化(1)溴和碘最为常见(2)碘内酯化a最常用条件:I/NaHCO3/CH2Cl2(CH3CN)b反式内酯化c有位阻偏好defg–OTBS、-OPh也可直接环化h酰胺也环内酯化(3)碘内酯化后余下的碘可做以下处理:a强碱DBU消除成烯bBu3SnH/AIBN还原c被其他基团取代4.2.2硫和硒环化(1)PhSCl/Et3N(2)PhSeCl/Et3N或(PhSe)2或4.2.3汞环化(一般用在多步反应中)4.3羰基α位的亲电取代4
本文标题:高等有机化学(英文原著第五版精华笔记-适合考博及想阅读原著的同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69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