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建筑的构成原始人类为了避风雨、御寒暑和防止自然灾害或野兽的侵袭,过着依附自然的巢居、穴居的生活。人类需要一个更好的赖以栖身的场所,这就是建筑产生的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始用土石草木等天然材料建造简易房屋。由于原始部落一般聚族而居,逐渐形成了固定居住点的村落。在原始村落的后期,由于生产及生活的需要而产生了简单的分区,建筑也随之需要进行一定的分工及组合。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人们在美化居住环境的活动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建筑学。在不同的自然、社会和历史条件下,建筑师建成了无数别具特色的建筑群体。尤其到了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建筑活动提供了各种人工材料以及空气调节、照明等技术设备,帮助人类克服了自然条件给建筑设计创作所带来的种种困难。第一节建筑的涵义建筑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物质技术产生和发展的结果。建造建筑的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从事各种活动的场所和环境。一、概述城市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物质要素,如阳光、绿色、碧水、蓝天、空间、建筑、桥梁、道路……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每天接触最多的是各式各样的建筑,有不同面积、不同套型的住宅,当然还有不同用途的公共建筑,如办公楼、银行、学校、医院、教堂、体育场馆、餐馆、娱乐厅等用以满足人们工作、游憩、沟通、上课、购物、就诊、参观等的需求。另外,在生活中除了一些户外行为,其他无一不是在建(构)筑物中进行建筑学基础·2·的。同时,有些户外空间如广场、公园等,从广义来说也属于建筑空间的范畴。这些诸多方面的要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建筑内涵及其外延。复杂的建筑内部也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都需要通过城市中精心的设计、合理的布局和科学的安排来解决。建筑,不仅用来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而且还要用来满足整个社会各方面的需要。由于社会向建筑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功能要求,于是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建筑类型。各类建筑在功能要求上的千差万别,反映在形式上也必然是千变万化。建筑人工地创造了空间环境,建筑物直接为人们提供了空间。原始人类最早栖身于洞穴,如北京周口店的“猿人洞”。中国古代文献中还有巢居的记载。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用土石草木等天然材料建造简易房屋。从穴居到木构的建筑就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在众多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这种建筑活动把自然环境改造成为适于居住的人工环境,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见图1-1、图1-2)。这些木骨泥墙的产生为地面建筑的建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图1-1西安半坡村原始社会方形住宅复原想象剖面第一章建筑的构成·3·图1-2西安半坡村原始社会圆形住宅复原想象透视一部建筑史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克服自然,改变自然的斗争纪录,是人类掌握自然规律,发展自然科学的过程。在建造各种类型房屋的实践中,人类认识了各种木材、石头、泥沙的性能,掌握了最原始的材料力学和最简单的土木工程学。后来,人们又发现了某一些天然材料如泥土与石沙等在一定条件下的化学规律,如经过水搅、火烧等,就能形成砖,从而很早就发明了最基本的人工建筑材料。到了近代,又出现了玻璃、五金、水泥、钢筋和人造木等,产生了建筑材料工业。人类在劳动中不断总结新的经验、创造新的成果,因此建筑业和其他生产技术的发展总是同步进行和互相影响的。人们积累了数千年的建造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建筑的技能和艺术,形成一种最高程度综合性的创造。二、建筑的涵义建筑是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最庞大、最复杂、也最耐久的一类,所以它所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艺术成就也就更显著、更多面。18世纪德国哲学家谢林(1775—1854年)就曾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后来德国音乐家豪普德曼回应道“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阿尔伯蒂在其著作《论建筑》中就提到“宇宙永恒地运动着,在它的一切运动中自始至终贯穿着类似性,所以我们应当从音乐家那里借用一切有关和谐的法则”。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认为:“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是说: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正因为门窗中有空间,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实有”的东西(房屋)给人以便利,恰恰是空间的部分起了作用。所以“有”(门窗、墙、屋顶等实空间)所给人们的“利”(利益),是须靠“无”(空间)来得以实现的。其意在强调建筑最为本质的内容并不是用来围合空间的实体的壳,而是空间本身;并把建筑比喻为容器,是一种容纳人的活动的容器。就范围来讲,建筑小至一间卧室,大至一个广场甚至整个城市,都是人的生存所需的活动空间;其不光满足一个人、一群人的需求,而且也要满足整个社会群体所提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要求。至此建筑设计的最终目标是组织一个无比庞大、无比复杂的内、外空间系统,并把人的活动、人的需求融入其中。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一书中讲到:“一切人的原始本能,就是找一个安身之所。”建筑这个词,在汉语里是比较模糊和多义的,所以比较含混。它既可作为名词,又可作为动词,即使理解为名词,也是有多重意义的。英语用House、Building、Architecture这三个词来表示建筑的意思。人们通常所说的建筑是指Architecture。而House是指房屋,Building是指“建筑物”。“建筑”(Architecture)建筑学基础·4·不仅仅是一门学问,不是指一个一个的建筑物,应当说是一个门类,它包括了实际的建筑对象。简而言之,建筑的建造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从事各种活动的人造环境。建筑的本质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物质技术产生和发展的结果。建筑是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建筑物是供人们直接使用的物质。建筑物是人造的、相对于地面固定的、有一定存在时间的,且是人们要么为了追求其形象、要么为了使其空间能供人们使用的物体。它往往都具备供人们居住和活动的稳定空间的功能,是人造自然的主体。一般情况下,建筑的建造目的既侧重于得到人可以活动的空间——建筑物内部的空间(现代主义建筑非常强调的就是这点)和建筑物之间围合而成的空间(比如城市中的市民广场),也侧重于获得建筑形象——建筑物的外部形象(如纪念碑)和建筑物的内部形象(如教堂)。在许多时候,“建筑物”是和“构筑物”相对而言的,但有时两者也容易产生混淆。同样是固定人造物,建筑物一词侧重于其具备的审美形象或者所围合的可使用的空间,即强调其相对直接地被人观赏或进入活动(见图1-3)。构筑物则是指其他为了满足某种使用需求、相对间接地为人服务的固定人造物,比如拦水的“堤坝”。建筑物包括:住房、宫殿、寺庙、教堂、城堡、塔、坟墓等。构筑物包括:堤坝、隧道、矿道,而一般的桥梁等则处于此二者之间。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建造和使用,建筑本身需要社会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并且占用大量土地和环境资源。中国古代把建造房屋以及其他土木工程活动统称为“营建”、“营造”。“建筑”一词是从日语引入汉语的。汉语中“建筑”是一个多义词,它既表示营造活动;又表示这种活动的成果——建筑物;也是某个时期、某种风格建筑物及其所体现的技术和艺术的总称,如隋唐五代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哥特式建筑等。最早的建筑学家玛库斯·维特鲁威·波里奥在奥古斯都时期写的著作《建筑十书》流传至今。在该书中他认为,建筑有一个三位一体的基础:适用、坚固和美观。从维特鲁威的时代到当今时代,尽管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侧重,但这三个不同的因素,依然被当成优秀建筑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见图1-3)。现代的建筑评论家,用它来寻求功能完善、结构先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设计。图1-3建筑的三重性框架第一章建筑的构成·5·三、建筑学的涵义人类在有意识地创造并美化居住环境的活动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建筑学。因此,用砖石、木材构成的建筑物本身和用文字记述流传下来的建筑学著作,都反映并蕴含着当时建筑技术和艺术的成就。建筑学是研究建筑设计的一门学科,是内容广泛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经济、建筑艺术及环境规划等多方面的知识,具体研究的内容包括建筑平面与建筑空间布局、建筑内外的造型艺术以及建筑构造等的问题。建筑学的学习以学习如何设计建筑为主,同时需要学习大量相关的基础技术课程,所学习的范围很广,小到简单的房间布置设计,大到城市数个街区的建筑群体的布局设计。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在通常情况下,按其作为外来语所对应的词语(由欧洲至日本再至中国)的本义,它更多的是指与建筑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和技术的综合。建筑学所涉及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虽有明确的不同但又密切联系。两方面在建筑中各自所占的分量会随具体要求和建筑物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事实上,作为专用词的“建筑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建筑物本身,更主要的是研究人对建筑物的要求及建筑物如何满足人的要求,研究建筑物实体在从无到有的产生过程中与之相对应的建筑策划、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等内容。其中建筑设计是对一块空白场地进行分析,是依据建筑类型(如体育馆、电影院、住宅、厂房等不同类型)对房间功能的要求、建造所需的技术及材料等,从平面、外观及其内外部空间进行的从无到有的设计。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理、工、文、艺诸多领域,要求相关人员知识面广泛,并且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学习建筑学,要求人们善于感性创造,熟练使用工具,动手的能力要强;同时,要有良好的数学、英语、历史、美术基础。建筑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建筑艺术、建筑美学等。建筑学的宗旨在于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构造某种形体环境。建筑学的内容通常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传统建筑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建筑物、建筑群以及室内家具的设计,风景园林和城市村镇的规划设计等。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园林学和城市规划逐步从建筑学中分化出来,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四、建筑学的内容建筑学的相关学科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总结各种建筑的设计经验,按照各种建筑的内容、特性、使用功能等,通过范例,阐述其设计所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这建筑学基础·6·些问题的方式方法;另一类是总结和探讨建筑设计的一般规律,包括如何进行平面布局、空间组合、交通安排以及有关建筑艺术效果的美学规律等(被称为建筑设计原理)。其中室内设计是从建筑设计中分化出来的,它主要研究室内的艺术处理、空间利用、装修技术及家具设计等问题。概括起来,建筑学主要研究建筑构造、建筑史、建筑理论、城市设计、建筑物理和建筑设备等问题。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的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主要任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技术经济和艺术造型要求提供合理的构造方案,指导建筑细部设计和施工,作为建筑设计的依据。建筑史是研究建筑、建筑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演变的规律的学科,它通过研究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有代表性的建筑实例,从中了解前人的有益经验,为建筑设计汲取营养。“建筑理论”探讨建筑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探讨建筑实践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基本规律。建筑理论与建筑史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城市设计是介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之间的知识领域,从建筑学的角度研究城市空间环境及其景观问题。建筑物理研究的是物理知识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设计应用这些知识,为建筑物设计出适合使用者要求的声学、光学、热工学的环境。建筑设备研究使用现代机电设备来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建筑设计者应具备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建筑同其他各种相关科学技术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建筑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新结构理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运用,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的发展,体现了新技术在建筑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建筑工业化体系的运用,加速了建筑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进入建筑设计领域所引起的设计方法论的变革势必深刻影响建筑学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密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变化,都使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也成为当代建筑师、规划师和园林设计师面临的共同课题,同时也为建筑学开拓出一块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建筑和建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正如伟大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在他的杰作《巴黎圣母院》中所写的“从世界的开始到15世纪,建筑学一直是人类的
本文标题:建筑的构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71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