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的任务党章总纲明确指出:“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现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完本章任务和目标:1.了解为什么共产主义社会是最美好的社会制度?2.掌握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3.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什么?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向全党、全中国人民发出的总动员,你怎样以实际行动响应?第一节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把实现这样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既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最高利益,又表明了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一、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对于如何实现最理想的社会,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作过孜孜不倦的追求。例如,19世纪的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曾提出过种种社会主义的方案。但是由于他们不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致使他们的方案都成为不符合实际和难以实现的空想。对于他们的学说,人们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他们学说的合理成分,抛弃了不切实际的空想,根据对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对人类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做出了科学的预测,从而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为科学。关于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作了这样的概述:“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下写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按其成熟程度,可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通常分别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描述出共产主义社会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源极大丰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财富不断涌入,社会产品极大丰富,达到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学要的程度。第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公共所有,劳动者本身既是劳动者,又是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第三实施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社会成员将尽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的为社会劳动和工作,社会将根据每个成员的实际生活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消除了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存在着的某些事实上的不公平现象。第四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都将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也将消除。第五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者都具有高度的科学知识、广泛的专业知识和道德品质,在体力智力等方面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新人。第六国家消亡。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将完全消亡。那时,管理公共事物的机构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已上这些特征,尽管只是描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大致轮廓,但它已经向我们表明:中国共产党把实现这样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最高利益,也表明了共产党人的理想就是最崇高的理想,是最值得为之奋斗和引以自豪的理想。二、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仅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且也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所证明。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理论到实践,获得了巨大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它的鼓舞下,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在世界各地蓬勃开展,无产阶级政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科学共产主义思想广泛传播。各国共产党领导本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积极进行革命斗争,到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先后有十几个国家夺取了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无产阶级没有取得政权的国家,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也蓬勃发展,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社会主义的热烈追求,到20世纪80年代,由共产党、工人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15个。第二节党的现阶段的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979年,叶剑英在国庆30周年讲话中初步表露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情得出的科学结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它为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大会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基本依据。我们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上,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走了一段弯路。1.1956年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由于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2.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之后,轻率的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加快社会主义建设速度,提出在经济上十五年内赶超英国3.“左”倾主义◇高指标◇瞎指挥◇“共产风”“搞社会主义一定要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但要进一步建设相对于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但事实上摆脱贫穷的社会主义。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的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在这个路上走。”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述,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一次新的升华,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质的透彻提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和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这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第一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阶段。第二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第三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十五大报告进一步从九个方面作出了论述第四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第五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们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第六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历史差距的历史阶段。第七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第八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同时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第九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其中第一条和第九条是这一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它七条是对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展开。这九条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民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要把握以下三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什么是小康呢?】小康社会发端于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的现实思考。他说:“我们的目标,第一步是到2000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中国人首先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的跨越。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迅速提高。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城镇消费结构和质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居民用于吃饭穿衣的支出所占比重大幅度缩小,用于住、用的支出以及文化服务方面的支出所占比重相应扩大,标志着城镇居民在实现温饱的基础上开始走向小康;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全国农民也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其次是从温饱到小康的超越。在实现温饱的基础上,经过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居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大台阶。联合国粮农组织用恩格尔系数=居民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制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为: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1998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为44·5%,农村居民为53·4%,分别达到和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小康标准。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战略构想,经过十二大,十三大逐步形成的。十二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是,是从1981年到21世纪的20年,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值翻两番。在此基础上,十三大形成的“三步走”的战略部署,这就是: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三大宣布,温饱问题到1987年已经基本解决。2002年11月8日召开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主席宣布,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也就是开始实施第三步的战略部署的新阶段。我们已经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国人民世代梦寐以求的,但是小康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它本身有一个从低向高发展的过程。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还只是初步的,我们的目标是要向更高的小康水平迈进。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江泽民同志强调,21世纪头2年,对我们来说,是
本文标题:第四章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的任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460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