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论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论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一切资源、力量和智慧,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由其自身条件决定的,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经过比较、鉴别做出的正确选择。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鸦片战争以来,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为了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的先进分子先后提出过各种救国方案,为寻求国家出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但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阻挠和镇压,都先后失败了。太平天国起义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虽然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是反帝反封建的主要力量,但是,农民阶级在没有先进阶级领导时,单靠它自身的力量,不可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企图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求强求富,是一条走不通的道路。维新运动的失败表明:民族资产阶级难以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依靠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带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特征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是行不通的。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这样,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成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工人阶级政党产生以前,中国国民党及其前身在中国革命中起领导作用。辛亥革命以后,许多原先的革命党人有的消极隐退,有的甚至蜕变为军阀、官僚、政客。五四运动时,国民党并没站在群众运动的前列。蔡和森感叹说:这个趋势很可以说明国民党已“不能领导革命了,客观的革命势力发展已超过它的主观力量了”。成立新的政党来领导中国革命,成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就自然落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身上。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群众的选择。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第三种是工人阶级与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那么人民群众为什么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方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呢?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首先在建党初期,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取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1921年9月,经过共产党人的努力,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开展反抗地主压迫的斗争。是民主和平等的体现,满足长期在政治上受压迫在经济上贫困的广大民众的需求。其次,在土地革命时期,其纲领和路线是: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在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的指引下,根据地开展了热火朝天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中国没有单独代表农民的政党,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没有坚决的土地革命纲领,因此,只有制定和执行了坚决的土地革命纲领、为农民利益而认真奋斗、因而获得最广大农民群众作为自己伟大同盟军的中国共产党,成了农民和一切革命民主派的领导者。在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条件下,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紧紧地依靠了农民,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制度的革命。消灭地主阶级,是农民得到了保障其生活的根本因素——土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在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确立农民阶级土地私有制,从根本上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根基,保护了广大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最后,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及时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时,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抗日民主政权努力发扬政治民主,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在此期间: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它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地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我看过一部电视剧叫做《沂蒙》,这是一部以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普通的沂蒙大家庭为着眼点,讲述了一个生活在战争边缘的普通农民家庭,经历了无数苦难而顽强生存下来的动人故事。真实再现了沂蒙人民为中国革命“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的那段红色历史。弘扬和歌颂了老区军民在革命战争中英勇奋战、无私奉献的伟大沂蒙精神。在革命先辈的血与汗中,在无数次的掩面、鼓掌中,我深深地认识到这句话的含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由其自身条件决定的,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经过比较、鉴别做出的正确选择。军民一家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自建国之后,中国共产党又为什么能够长期,稳定的成为中国的执政党呢?人民群众为什么一直选择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呢?其原因有三点。首先,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提出:我国必须逐步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由农业基础转到工业基础使我们的革命任务,其他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为新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巩固新中国政权,中国共产党提出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政策,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也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的方向,其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1950年冬到1953年春,在新解放区农村还开展了轰轰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即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利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政府有步骤的实行土地改革,发展农业互助,兴修水利,发展交通运输等,有力的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土地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完成之后,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生产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的完成,有效的调整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胜利,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历史性胜利,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资产阶级,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指出了中国当时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提出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即由革命和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由解放生产力转到保护生产力发展上来。此后,中共还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方针政策。其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新中国刚成立时,《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改革旧的教育文化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思想进行改造。为适应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变化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适应和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准备和实施,普遍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教育。1956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的会议。建国以来,在科学文化领域,由于受到苏联在学术领域中的粗暴批评的影响,也存在着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形式主义的危害。为此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方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决心纠正学习外国经验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促进文化科学繁荣发展、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中国的发展,党又提出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引进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等有利于中国文化传承发展的方针政策。最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各民主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它的任务是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并进行民主主义建设。在物价上涨,物资匮乏的时期,中国共产党从人民利益出发,积极推出“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等措施稳定物价,保障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建国初期,人民政府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要求,坚决而有效地禁毒、禁娼。铲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转变了社会风气,保障了人民的生活环境的健康稳定,有利于人民身心健康。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人民的权益不受侵害。以及土地经营权流转、农业税取消、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政策措施都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深深明白: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才能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据,尊重群众的意愿,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需求,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它落实到党的一切执政活动和各项工作中去。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一心为公,为人民谋利益,立党才能立得稳;只有一心为民,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执政才能执得好。当然,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表现出来的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是人民群众选择他的不容忽视的原因。人民群众之所以信任、选择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能够满足人民需要的。在旧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要求,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适应人民的需要,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希望国家繁荣昌盛,过上幸福年美好的生活。党适应这种需要,领导人民为恢
本文标题:论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727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