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作者介绍】张若虚,扬州人,唐代诗人。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他一生流传下来的诗歌只有两首,《春江花月夜》是唐诗中的一株奇葩,曾被前人喻为“孤篇盖全唐”之杰作。这首诗是写月的名篇,共有15处写到月。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配乐朗读)以“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以“月生——月照——月斜——月落”为外在线索,呈现出月下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诗境。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翻译:春潮高涨,江水连接大海,江海不分。明月初升,似从浪潮中涌出。一泻千万里的月光随着波潮不停闪烁着,春天的江上哪个地方没有明亮的月光呢!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翻译:江流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耀着开满鲜花的树木就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发光。月色如霜,所以空中的霜飞察觉不到了,白色的月光和白沙连成一片,分不清彼此。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天一色,天空连一丝尘埃都没有。只有那一轮明亮的孤月高悬中天。江边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早照耀人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翻译:人生代代无穷无尽,江月永恒却年年相似。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年年不断地输送着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翻译:天上白云一片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在离别的清枫口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异乡漂泊?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思念漂泊异乡的游子?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翻译: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闺房中的门帘卷不走月光,捣衣砧上拂去了月光但它又已回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时相互凝望着月亮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追随月光流去照耀着游子。送信的鸿雁能够飞翔很远但也无法飞渡月光到达你的身边,送信的鱼龙游的很远但也无法游到你的身边而只能在水面上卷起阵阵波纹。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翻译:昨天晚上梦见花落在幽静的水潭,可怜春天已过了一半却还不能回家。江水流走了,春光随着水流逝,水谭上落下的月亮如今又正向西倾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斜月慢慢下沉隐,继而藏进海雾之中,北方的碣石山与南方的潇湘江水路程无限遥远。不知浪迹天涯的游子中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即将西沉的残月余辉伴随着缭乱不宁的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译文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月亮出来了!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如霜的月色,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么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译文海上明月共潮生月照花林皆似霰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但见长江天际流何谁处家相今思夜明扁月舟楼子斜月沉沉藏海雾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第二课时赏析《春江花月夜》采用九章七言古绝句连缀而成,每章四个七言句组成一个有相对独立性的古绝。诗人以一个“月”字作为贯穿全诗的红线,将九章古绝句连成一篇珠联璧合的整体。每一章皆是首句起韵,逢双押韵。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诗歌赏析第一章: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首章落笔扣题:题目中的五字,已有四字(春、江、月、夜)放在句中。其中,“夜”字则暗含在诗句中。看那春江潮涨,汪洋一片,江面开阔;江水与海水相接,水势浩荡,洪波翻涌(长镜头)。浪滔中涌出一轮明月,冉冉升起(特写镜头)。明月清辉洒在万顷江波上,所见处水光粼粼、美妙异常(长镜头、远景)。第一章是幅极富动感、有(水)声有(月)色、有远有近、有上有下的立体画,它为我们绘出一幅春江潮涨、江海难分、明月冉冉上升而华光万里的图景。诗人仅用二十八字,就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春江月夜幽静、开阔和美妙的宏大意境。第二章: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诗人用其生花妙笔,继续渲染春江月夜的神往之处:看!江水宛然前行,流到了一个芳草萋萋、繁花满树的幽处(追踪、移动镜头)。接着,诗题中的“花”终于亮相了:但见月华洒在花树上,朵朵花儿晶莹可爱(特写镜头)。然后,诗人将镜头推向空中,但见月色溶溶,月光如凝霜朦胧。镜头再转向江畔沙滩,银色沙滩和乳色月光融为一体,无法区分。第二章为整个画面蒙上一层蒙蒙的印象主义色彩,却又让读者如身临其境。开首这八句,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意境幽静、开阔、朦胧而美妙。一、二章主要写春江月夜的美景,在诗中起到“起、承”的作用,为下面章节的转折铺垫。小结一、二章第三章: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第三章前两句依然在写景,又从沙滩回到空中月色的皎洁、玉宇的澄明。这是为了承上启下。这时,随时间推移,月亮已升到当空,而江天的浩瀚,让诗人联想到: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想必就有此月亮了吧?但不知谁第一次见到它,也不知明月是在哪年第一次照见世人?这样的问题,即使是在今天,也固然无从回答。这里,诗人表现出对宇宙奥秘的沉思冥想。第三、四章出现诗篇的第一次“转”:由写景转入抒情,因为任何写景(形式)的诗都是为了抒情(目的)。第四章: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接着,诗人由江月联想到人生:人生代代相传、无穷无尽;惟江上明月年年相似、万古长存。进而发出感叹: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明月,不知在我们身后,它又在等待何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奔流不息,一去不回头。此景让人无不感叹人生易逝、唯江月永存。这两章借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易逝”的伤感。正是在这点上,诗人为传统的闺情诗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和意境。第一部分总结以上四章是诗的第一部分:写春江月夜开阔、幽静、朦胧、神奇和美妙的自然景色,借此抒发诗人对宇宙的沉思遐想和对人生易逝的感慨万千,为以下章节的继续抒情打下了巨大基础。第五章是《春江花月夜》的第二次大“转”:诗人转入抒发游子思妇的离情别恨。从第五章至篇末,为诗的第二部分。第五章: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首句由白云“起兴”。一片悠悠远去的白云(长镜头);这不禁让读者想起崔颢名诗《黄鹤楼》颔联第二句“白云千载空悠悠”,甚是凄凉。此句暗喻游子离家远去而又行踪不定,自然而然地引出青枫浦上的愁客(即游子)。“青枫浦”泛指遥远、荒僻的树林水边,也即眼前游子的羁旅之地。诗人由江边青枫浦上远去的白云,想到扁舟离家的游子,“不胜愁”乃特写镜头,渲染了小船上游子的愁云惨雾、相思情愁。“何处相思明月楼?”再以他的妻子(思妇)的相思来反衬游子的倦客愁,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回味无穷的余地。“明月楼”指闺中少女或少妇居住之处,这里以物代人(游子之妻):思妇。此句展现了遥远某处一楼上,有一个少妇在望月怀亲的情景。正如曹植的《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本章既写游子客愁,也写思妇的相思。第六章: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可怜那个少妇,孤独一人,寂寞凄凉,久立楼台,望月思亲,愁思满怀。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卷不去”和“拂还来”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暗指思妇的愁思无法排遣,反衬出游子的离愁别恨。第七章: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此时,小船上的游子和楼台上的思妇,都看到那轮明月,虽互相思念,却彼此音信不通。于是,思妇的极度思念化为幻想:她希望化作一缕月光,溶入铺天盖地的月光里,飞流到亲人身边,去抚照远方的亲人。但这不可能,于是又幻想委托云中的雁儿、水中的鱼儿为自己捎个信,传书到远方。可惜,善于长飞“传书”的鸿雁也飞不出铺天盖地的月光;曾经传过“尺素”的鱼儿而今也只能潜入水底,激起几个小水纹而已,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这里,思妇无限愁思的细腻心理描写,被诗人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得异常超脱、含蓄;同时,思妇的“痴情”呼应第五章游子的“不胜愁”。第八章: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这里,承接第七章,写思妇因思念至极,因思成梦,由梦生怜;思妇追述昨夜梦见自己在潭边闲步,看见繁花纷谢。于是,自然而然地想到春将逝也,红颜将去。可怜这美好的青春,就这样在无限的等待中随江水流去。然后,由倒叙闪至现实:眼前月已西沉,夜已将尽,可怜远方亲人依旧没有回家。这章委婉地写出了思妇一片惜春思亲的耿耿情怀。经过上述四章曲折、含蓄、深沉的渲染和描写,诗人淋离尽致地将思妇的一腔热烈执着、缠绵悱恻的思亲之情刻画出来,使读者产生强烈共鸣和同情。虽则诗歌缠绵悱恻,但感情基调却甚为纯洁、动人。诗行至此,主旋律已奏至高潮,全诗自然进入了尾声(即诗中的“合”)。小结第九章: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
本文标题:春江花月夜优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740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