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古诗分类讲解(一)-咏史怀古诗
古诗分类讲解(一)咏史怀古诗1古诗分类讲解(一)咏史怀古诗一、概念阐释: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无论是读史有感,还是登临故地、凭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咏史不是目的而是动因,言志抒怀才是最终的旨归。“咏史”与“言志”的结合最终归结于对自身或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所咏史事的内容多含有政治的成分,是对政治的关注,而且这类诗歌中所表达“的志”的内容,也大都或是建功立业的理想,或是对国运的担忧;二、咏史怀古诗的特点: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⒉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⒊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三、咏史怀古诗常见的主题:常表现为以下三类㈠怀人伤己:1.对比失落型此类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常常借赞颂历史上英雄人物的雄才大略、建立丰功伟绩或得遇明主或少年得志,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2.同病相怜型此类诗常常是诗人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怀古伤己)如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注释]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②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贬之臣。贾谊被贬后,汉文帝曾将他召还,问事于宣室。才调:才华气格。③可怜:可惜,可叹。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㈡怀古伤今借对前朝衰亡、繁华已逝的哀悼,表达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告诫统治者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或抨击当今统治者沉溺享乐、荒淫腐朽。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理想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古诗分类讲解(一)咏史怀古诗2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如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人借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2.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例如:①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②金陵图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三)理性反思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⒈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例如①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解释: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正是一派晚秋的景象,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澈得好象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夕阳里,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疾驰,岸旁酒旗迎着西风飘/拂。彩船出没,云烟淡远,江洲上的白鹭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表现。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歌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这首词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覆亡继,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2、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例如①唐代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②读《三国志》李九龄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前两句说,治国的关键在于任用贤才,不能说国家兴废是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三、四两句用史实来反证有国由来在得贤的规律性认识,说诸葛亮和周瑜一死,西晋灭掉西蜀和东吴就十分古诗分类讲解(一)咏史怀古诗3容易了。高考链接:1、2004年高考全国卷之四(青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问: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汴河曲[唐]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汴河怀古[唐]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⑴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答: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⑵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答: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叠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江城。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1)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2.)两诗末句表达方式有何不同?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张可久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②将军:这里指东汉名将班超。据《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长期驻守边境,年老思归,上疏说:“臣不敢望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问:张可久这两首曲子,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请从写法、主旨上作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洛桥李益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注:“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乱后,已无往日盛况。河南县还有一处名园遗址,即西晋门阀豪富石崇的别庐金谷园,在洛桥北望,约略可见。(1)诗歌前两句情景交融,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2)这是一首咏史诗,诗的主题是抒发对好景不常、繁华消歇的历史盛衰的感慨,请从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诗歌的独特意境和情调。答案:1、(1)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王诗却古诗分类讲解(一)咏史怀古诗4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2)杜牧诗用不大肯定的语气来表述,表示推测,实际上是借题发挥。王诗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2、两首小令,皆借历史事实来抒发感情。只是第一首意在说明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终致灭亡的教训;整首曲子以景语作结,与前三句的繁华盛事形成对比,显得含蓄。第二首旨在借历史事实抒写作者对战争涂炭生灵的伤叹和愤慨,说明民生疾苦更甚于英雄末路;以“读书人一声长叹”作结,直抒胸臆。3、(1)先写目中景,眺望金谷园遗址,只见柳条在春风中摆动,婀娜多姿,仿佛一群苗条的伎女在翩翩起舞,一派春色繁荣的好风景。(2)以金谷园引出洛阳桥,用消失了的历史豪奢比照正在消逝的今日繁华,激发人们对现实的关注,而不陷于历史的感慨,发人深省;(1分)用柳姿舞腰的轻快形象起兴,仿佛要引起人们对盛世欢乐的神往,却以独上洛桥的忧伤,切实引起人们对时世衰微的关切,含蓄深长的(1分)诗歌从现实看历史,以历史照现实,从欢乐到忧伤,由轻快入深沉,巧妙地把历史的一时繁华和大自然的眼前春色溶为一体,意境浪漫而真实,情调遐远而深峻,表现出唐由盛入衰的情景
本文标题:古诗分类讲解(一)-咏史怀古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760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