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激励性评价策略研究综述
激励性评价研究综述一、激励与教学现代教育评价是一门多学科的边缘学科。20世纪80年代我国研究和应用现代教育评价以来,在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和教育评价实践中,对激励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并从现代教育评价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在一些方面运用了激励理论。1.“激励功能”概念的提出【1】我国在现代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中,参考、借鉴、吸收相关学科有关激励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提出“激励功能”。现代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是“激发评价对象情感,鼓舞斗志、振作向上的功效和能力”。“依据设定的评价目标,……作出客观的价值判断,肯定成绩或进步,指出缺点与不足,指明产生的成绩进步或缺点不足的原因,从而激励评价对象主体的意识情感,促使其精神振奋,在提高教育、教学或学习质量的更高层面上,产生……动机,”【2】2.多指标整体综合激励和全过程激励的思想目标到达度评价模式,是我国应用很广的评价模式之一。根据这一模式,开展教育评价,首先要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既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更是引导激励评价对象努力争取达到的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将目标激励,发展成为多指标群体激励,将局部激励,拓展成为整体综合激励,大大拓宽了目标激励的范围,提高了目标激励的效能。现代教育评价特别强调过程评价,强调在过程中随时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评价对象,使评价对象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随时得到激励,从而大大提高激励的功能。3.自我激励的思想外界的激励固然具有重要意义,但自我激励更是最直接、最经常、最有效的激励因素;就是外界的激励发挥作用,也需要变为主体的内部动因。现代教育评价特别重视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评价对象自我认识的过程。因为是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所以评价结果极易被自我认同和接受。良好的自我评价结果,会鼓舞评价对象自己向更高目标前进;不好的评价结果,更会使评价对象自己产生危机感,促使评价对象振奋精神奋勇上进;因而自我评价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二、激励理论运用于小学生评价的意义激励理论是英文“TheoryofMotivation”的意译,是研究激励、激励因素、激励与行为的关系,以及通过激励激发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一种理论。【3】激励理论自“激励”一词产生之日起,便成为了古今中外各领域学者研究探讨的中心论题,伴随着深入研究,激励理论也由最初的企业管理的专属名词拓展到了其他领域,比如:心理学、教育学、行为科学等领域,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哪个领域的研究都要围绕激励理论的核心思想去延展。激励的核心就是管理,但激励理论也为这种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指导。目前许多关于激励理论的研究都是针对企业管理领域的成人而言的,涉及教育领域的并不多。但实际上,激励对于教育而言更为重要,因为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激励则是促使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另外,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管理活动,教育就是让教育者管理好学生,利用激励理论去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激励理论也可以让学生重拾信心,找到新的发展方向。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实验研究中发现:一个没有受过任何激励的人,他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20%-30%,而在受到激励后,他的能力能发挥80%-90%。激励对于人的潜能的发挥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改中提出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激励性,让学生树立信心得到全面发展的方针正是想运用“激励”来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4】发展性评价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可以说激励理论与学生评价结合是实现发展性评价理念的的最佳途径,激励性评价则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有效方式。所谓激励性评价是指评价者在充分把握学生心理,维护学生自尊的基础上,重视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激励性的语言或行动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对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既有利于引导教师掌握和运用激励理论,也有助于使评价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而这也正是激励理论应用于学生评价的意义之所在。三、我国中小学学生评价中激励不当现象分析新课改的提出,使学生评价再次成为改革的重点,其中也明确指出了目前学生评价过分注重甄别与选拔,应注重采用有效的评价方式去激励学生。理论上,我们的学生评价已经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绩,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当我们真正走入中小学校,就不难发现,应试教育仍占主流,学生评价也仍在甄选。我们不能否认很多学校也在按着新课改的思想走,教师积极运用着激励性的评价,然而这种运用大多情况下是机械的,甚至有违中心思想的,有些更是起到了相反的效果,非但没能激励学生,反而成了贬损,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了伤害,也消除了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学生评价的改革势在必行,而要怎么改,我们首先要找到确切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一)评价目的偏离,学生被分数所累,丧失信心与兴趣什么是评价的目的?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大家都用分数去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这正是评价目的的偏离,评价本来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结果却变成了学生们都被分数所累。教师为“分”教,学生为“分”学,于是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没有了,相反变成了一种负担,获得的也不是成功体验,而是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和一次次的挫败感,整天叫着“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无疑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这也无疑是不符合学生评价的初衷与最终的目的的。(二)评价内容片面,高分低能现象越来越严重传统的学生评价内容比较片面,关注的主要是学生的学业成就,也就是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或比赛取得的名次,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的态度以及情感认知方面的发展却很少有人关注。这样的评价造成的结果就是产生了许多“小书呆子”,这些孩子除学习外的其他能力都很弱甚至没有,于是出现了很多高考状元到了大学生活却还不能自理,这就是评价内容片面所造成的高分低能现象。(三)评价主体单一,学生主动性丧失目前的学生评价中,占主体地位的仍是教师。一个学生的好坏,家长、学校甚至于学生本人也只能从教师的评价中知道,这就造成了教师的“一言堂”,丧失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然而教师对一个学生的了解真的就如此全面吗?当然不是,教师评定一个学生的标准大多都是依据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与日常表现,这是片面的。(四)评价方式单调,使学生感到成功难于获得传统的学生评价中,评价方式单调,只重视纸笔测验,考试可以说是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方式,于是每次考试的成绩与班级、学年的排名这些量化指标就成为了测试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的评价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还会造成他们巨大的心理压力。(五)忽视过程,评价对学生欠针对、乏激励目前学生评价领域越来越重视评价的“回波效应”(back—washeffect),所谓回波效应就是指学生在统一测验中的成绩成为学校管理者实施教师、学生奖惩的惟一依据,如教师工资的提高、荣誉的授予以及学生奖学金等的获得。【6】这就使得教师一味追求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与考试成绩的高低,而学生思考的过程与努力的过程却被忽略了,这不但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一但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回答问题错误,就会让他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丧失自信心,进而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不足,而这些问题的核心则主要围绕两方面:一是评价理论虽完备,但实际应用中激励却严重缺失;二是教师对应用于评价中的激励理解偏差,用不得法。评价固然需要激励,但更需要的是恰当的激励,因此,教师学会在评价中正确的运用激励策略正是解决上述不足的关键。四、小学生激励性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原则就是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则,它是人们在实施策略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教师在学生评价中想恰当的运用激励理论进行“激励性评价”,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一)尊重性原则学生评价的评价对象是学生,因此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着眼点,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无论他们处在什么样的年龄阶段,我们都应赋予他们受尊重的权利,这是最起码的人权。有的学生会说:老师的话有时会损伤我们的自尊心,即使在鼓励我们的时候说的话也比较形式化,感觉很虚假,不真诚;还有的学生说:“老师只看重成绩,成绩不好的学生做什么都是错的,根本不尊重我们,总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每一个学生内心其实都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中学生尤其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他们希望教师能够客观公正的去评价他们,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认为“老师给我指出的错误确实存在,那么我很愿意去努力改正自己”,但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片面,在没搞清问题的情况下就把责任归咎于学生身上,这就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很委屈,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同时也会让他们在自我意识得不到良好调节的情况下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8】所以,在实施评价时,教师首先要站在尊重学生的视角,客观、真诚的去评价他们,这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你的信赖感,获得他们对你的尊重,同时也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差异性原则对于不同的评价对象我们要实施不同的评价,进行不同的激励,这就需要教师遵循差异性原则。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性格特点、知识水平和家庭环境都不同,所以教师在对其进行激励性评价时,就不能千篇一律,要有所区别,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生”施评。【9】(三)及时性原则古人常说:“赏不逾时”,“罚不迁列”,就是说赏罚都要及时才会达到最佳的效果。教育评价也是如此,而激励性评价更要遵循这一原则,《学记》有云:当其可时谓时,意思就是要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既不提前,也不延后,而要适时适当,否则激励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心理学研究表明,及时激励的有效率为80%,而延时激励的有效率只有7%,可见及时的激励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学生,年龄越小则越要重视激励性评价的及时性,当一个学生的课堂问题回答的很好的时候,一定要马上表扬,而不要等到第二天再表扬;当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考试进步了,那么应该马上表扬并鼓励他以增加他的自信;不仅是教师,家长也如此,如果答应孩子完成某件事给奖励,那就一定要及时兑现,如果言而无信,迟迟不兑现诺言,那么激励就没有效果了,而且以后的类似激励也会失灵。所以,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要及时,要善于抓住激励的时机,平时多观察了解学生,对其“闪光点”要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外界激励与行为之间迅速建立联系,以巩固良好的行为方式,加强思想认识。学生获得荣誉和成功之时,是激励的最佳时机。【10】(四)针对性原则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根据不同的人的特点给予准确真诚的评价;根据学生所做的不同的事对其进行及时的激励性评价。运用针对性原则,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优势与劣势,了解他的“发光点”在哪里,只有这样在评价鼓励学生时才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11】相反,如果教师总是用形式化的语言,诸如:你做的很好,不错,你真棒等这些笼统、概括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就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了,这不仅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同时教师也没有提出具体明确的改进建议去帮助学生,可以说是一种无效的评价。(五)适当性原则对于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要适度,过之则不及,要客观全面的去评价学生,既不能夸大的表扬或者批评,也不能完全的忽视或者小看,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想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激励性评价当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让学生在轻松地氛围下开阔思维,从而产生更多更好的想法,但凡事都要适度,表扬或批评的过多是不可取的。【参考文献】[1]我国现代教育评价中激励理论的运用[EB/OL].全国普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08.12.16.[2]陶西平.教育评价辞[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1998年.[3]我国现代教育评价中激励理论的运用[EB/OL].全国普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08.12.16.[4]黄甫全.谈学生学业质量监[EB/OL].
本文标题:激励性评价策略研究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761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