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总教案
1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2)理解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认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3)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4)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2)利用历史短剧表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感受历史,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历史。(3)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过程及要点:【导入新课】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问题之核心,目前,我们还经常提及三农问题。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解决农业问题的呢?古代中国农业有何特点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什么是农业: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古代农业生产体系: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及分布、牲畜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事业的发展耕作方式的进步【讲述内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设问:阅读教材第一部分,思考:①中国古代农业是怎样完成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的?②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中国原始农业(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2)耕作方式: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一种非常落后而久远的耕作方式刀耕:用石斧、石锛除草火种:焚烧杂草,形成木灰肥,再进行播种人们发现被火烧过的地方,庄稼长势好,于是砍去树木,铲除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即可播种(3)人们生活: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耕种一两年后,随着肥料耗尽,地力明显下降,只能把它撂荒,另寻新的耕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生活十分艰苦;这种方式也严重破坏环境2、商周时期的农业(1)农业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那时候的农具,都比较粗笨简单。最早的松土和挖土的耕作农具:耒:是削尖的木棒,后发展为双尖的木叉。耜:形状像现在的铲和锹。有木耜、骨耜和石耜(2)耕作技术提高: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这样,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2(3)农作物种类: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4)人们生活: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二)农业生产的根本原因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施肥、灌溉技术的掌握和提高等。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工具的进步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西汉时的耦犁(西汉赵过)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2.耕作技术的进步春秋时期的垄作法西汉时的代田法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3.耕作制度的发展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1)水利工程:战国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2)灌溉工具: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的筒车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明清时的风力水车试从农具进步的角度来说明生产力的进步。1、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蚌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2、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3、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4、犁耕、播种、灌溉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提高,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1、井田制和集体劳作商周——井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集体劳作(原因: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2、小农经济的形成(1)形成条件: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2)生产目的: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3)特点:①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②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③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评价:①小农经济下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②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以后的中国古代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古代经济(封建经济)不断先前发展的重要因素。③但其经营规模很小。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常破产流亡,小农经济十分脆弱;④也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商品交换和社会分工,到明清之际更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4.小农经济的弊端有哪些?①自耕农经济脆弱,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很难扩大。②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③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四、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思考: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2、农业技术: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精耕细作3、基本模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为主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4、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不断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但是,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交换和社会分工,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本课小结】E课后探究F板书设计:略G教学反思: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2)掌握古代中国冶金、制瓷和丝织方面主要的生产技术,从中概括、归纳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3)理解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并注意归纳鉴赏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兴趣。(2)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手工业产品的基本特征,抓重点内容进行精讲,注意详略得当,剖析与讲解相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我国古代手工业成就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培养民族自豪感;(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与才智,认识到古代许多手工业品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从而增强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讲述内容】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一)发展过程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二)特点与地位(1)特点: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2)地位: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三)代表行业1、高超的冶铸技术(1)青铜铸造的繁荣: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商周时期,青铜器形体巨大,庄重雄奇,纹饰细腻优美,工艺精湛,世界罕见。P8图的司母戊方鼎就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它说明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冶铸技术高超。中国于1995年赠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就是仿司母戊方鼎铸造的。(2)冶铁与炼钢技术的发展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加热后再锻打,成为质地优良的钢)等,4这些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铁器在农业、手工业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2、享誉世界的制瓷业中国是瓷器的故乡。china一词英文中意为“瓷”,后来西方干脆将瓷器的故乡称为China,也就是“中国”的英文名字,可见中国瓷器在世界享有盛誉。一般认为,瓷器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瓷器只能用瓷土即高岭土作胎;胎的表面必须施用玻璃质釉;瓷器烧成温度至少要在摄氏1200度左右。烧成的器皿质地坚硬,敲击能发出金石声。(1)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2)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3)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4)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5)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6)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②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景德镇原名昌南镇,被西方音译为China,等)。【合作探究】1:中国古代制瓷不断推陈出新的原因是什么?(1)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2)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与推动;(3)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4)劳动人民的积极创造与聪明智慧;(5)官营手工业的推动。3、异彩纷呈的丝织业(1)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考古发掘证明,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2)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3)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4)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5)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6)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7)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
本文标题: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总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774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