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复习课件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考纲点击考情播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本课近三年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是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2.要结合当前的文化遗产保护、各地对传统文化继承的最新发展成果,分析考查对主干知识的运用,在复习中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本单元知识框架人类文化的发展第三课文化传播第四课文化继承第五课文化创新发展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前提前提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理解文化的多样性怎样传播及要求一、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其表现•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①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②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③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概念解析:•①―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带有民族色彩•②―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渗透到各个领域•③-具有相对稳定性•从历史到现实――具有继承性特点2、传统文化的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一、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其表现•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3、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首先,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其次,传统文化延伸到现在,仍然存在于现实中。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含义影响地位例子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或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文学艺术,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有悠久的历史,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有宫廷、民居、宗教、桥梁、园林、等。京剧、武术、诗赋、散文、书法等“大同”世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①,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②。•①稳定性+②稳定是相对的•注意:这里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非“永恒不变”,一定要把握传统文化其“变的绝对性”与“不变的相对性”。(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根基)。•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1.(单项)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创造了著名的“柳体”,至今影响着我们,这说明()A.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B.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C.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D.这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2009广东)“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A.较大的包容性B.较强的保守性•C.相对的稳定性D.鲜明的民族性•(2009安徽卷)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2.(多项)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屈原的,每到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这说明()A.这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B.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C.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D.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07年佛山模拟,多项)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中外所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平添了几分自豪感。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继承性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滞后性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单)许多台胞在山东参观访问时,无论行程多么紧迫,都要去拜访曲阜“三孔”圣地。闽戏、梨园戏、木偶戏等地方戏曲深受台湾同胞的喜爱。这说明()A.两岸有着相同的传统文化B.两岸有着相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感情,这是两岸同根、同祖、同脉的证明C.传统文化因时而变D.孙中山的“大同”思想影响着两岸4、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影响(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促进国家的兴旺发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考点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是什么——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为什么——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3、怎么办——具体要求•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A.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B.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文化的作用的两面性与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文化的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作用(单选)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1.(多项)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其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回答1-2题,1.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这说明:A.文化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B.传统文化对社会、人的发展的作用是具有双重性C.先进文化推动社会发展D.文化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2.(多项)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A.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要彻底摒弃B.坚持辩证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我们要批判地继承D.文化对人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BC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的激荡教育方式的变革外部因素自身因素自身因素理论联系: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理论联系:科学是文化的其中一种形式理论联系:思想运动是一种文化活动自身因素理论联系:教育是文化的其中一种形式三、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外在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2、内在因素: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1)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2)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3、教育因素-教育方式的变革•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②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③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三、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注:本题漫画根据罗琪的《取之不尽》改编。(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5分)(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5分(07年广东37题,简答题,10分)(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2分)答: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视翻拍的现象。①中国古典名著蕴涵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用影视翻拍的方式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对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1分)②但是,漫画更主要的是提醒人们不应仅仅从中国古典名著中获得创作源泉,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应有正确的态度。(2分)(评分建议:考生只要从辩证两个方面评价,均可酌情得分。)如何看待这种现象?(3分)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注:本题漫画根据罗琪的《取之不尽》改编。(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5分)(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5分(07年广东37题,简答题,10分)答: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断章取义”。(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5分)②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四、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文化发展:•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文化继承:•是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的肯定、继承和发展。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不断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3、二者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4、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注意以下几个误区•误区一:文化的发展就是对旧文化的完全否定。•文化的发展是指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不是对旧文化的简单否定。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文化的发展是克服传统文化里面的糟粕又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曲折性的上升,前进,认为文化的发展就是对旧文化的完全否定,其实质是没有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否定了继承•误区二:继承与发展是对立的两个方面。•继承指的是承袭传统,而发展指的是不断改造旧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二者是不矛盾的。继承与发展都处于文化发展这一个过程中,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发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而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继承与发展是对立的两个方面,看到了两者的不同,但割裂了二者的内在联系,其实质否定了继承与发展的
本文标题: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78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