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目的:掌握血涂片制备的操作要领、瑞氏染色方法、正常外周血五种白细胞形态特点、原理:各种白细胞必须经过染色,才易于区分其类别。常用者为瑞氏(Wright’s)染色法和姬姆萨(Giemsa)染色法。测定外周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相对比值,以观察其数量、形态和质量变化,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血涂片,计算血液中各类白细胞的百分率,称为白细胞分类计数。利用白细胞总数和各类白细胞的百分率,即可计算每mm3血液中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实验器材:香柏油、盖玻片、推片、采血针或注射器、小滴管、消毒棉球、瑞氏染液、pH6.4~6.8磷酸盐缓冲液、蒸馏水、计数板及专用盖片、针1ml刻度移液管、1mlEP管、光学显微镜。20ul刻度移液管、推片实验步骤白细胞分类1.血片制作:取一滴血,滴于洁净无油脂的玻片一端。左手持玻片,右手再取边缘光滑的另一玻片作为推片。将推片边缘置于血滴前方,然后向后拉,当与血滴接触后,血即均匀附在二玻片之间。此后以二玻片约呈30—45度的角度平稳地向前推至玻片另一端。推时角度要一致,用力应均匀,即推出均匀的血膜(血膜不可过厚、过薄)。将制好的血涂片晾干,不可加热。注:(1)良好涂片标准:1)呈头、体、尾舌形2)血膜厚薄适宜3)两边留有空隙(2)涂片好坏与下列因素有关:1)血滴大小2)推片与玻片之间角度3)推片速度2、血涂片的染色步骤:(1)用蜡笔在血膜两端各划一道线,以免染料外溢,置涂片于染色架上。(2)滴加瑞氏染液,共计七八滴数,以盖满血膜为度,静置1分钟。(3)再滴加等量的磷酸缓冲盐溶液,轻轻摇动,并轻吹液体使染色液与缓冲液混合均匀,静置15分钟。(4)用清水冲洗。切勿先倾去染液再冲洗,否则沉淀物附于血膜上不宜出去。冲洗后斜置血涂片于空气中干燥。或先用滤纸吸取水分迅速干燥,即可镜检。3、白细胞分类计数:先用低倍镜检查涂片及染色是否均匀。然后加一滴香柏油于血膜厚薄均匀处(一般在体尾交界处),在油镜下由此处开始按其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计数,计数移动时避免重复。根据所见到的100个白细胞,记录各种白细胞所占的百分数。4、各类白细胞的形态特征嗜中性白粒细胞:圆形,胞浆淡红色,胞浆内有多量紫红色细小颗粒(染色不佳时则看不清楚)。核为蓝紫色。嗜酸性白细胞:大小、形态与中性白细胞大体相似,唯胞浆内含有粗大的鲜红色颗粒。核多数为两叶。嗜碱性白细胞:大小、形态与中性白细胞大体相似,但胞浆内含有粗大的深蓝色,常遮盖在核上。核分叶不明显淋巴细胞:分大小两种,小淋巴细胞圆形,核染成深紫色,圆形或肾形,胞浆很少,常呈一小片月牙状,染成蓝色。大淋巴细胞,核圆形或肾形,胞浆相对较多,染成天蓝色,在胞浆与核之间有淡染带。有时内含少数紫红色大颗粒。单核细胞:核染成紫色,其染色质疏松,核形不规则。胞浆较多,染成浅灰蓝色白细胞计数加稀释液用吸管吸取白细胞稀释液0.38ml于小试管中。吸取血液用微量吸管吸取新鲜全血或末梢血20ul,擦去管尖外部余血。将吸管插入小试管中白细胞稀释液的底部,轻轻放出血液,并吸取上层白细胞稀释液清洗吸管2-3次混匀将试管中血液与稀释液混匀,待细胞悬液完全变为棕褐色冲池再次将小试管中的细胞悬液混匀。用滴棒蘸取细胞悬液1滴,充入改良Neubauer计数板的计数池中,室温静置2-3min,待白细胞完全下沉。计数在低倍镜下计数四角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总数计算白细胞总数=4大格白细胞数(N)/4×10×20×10^6=N÷20×10^9/L注:计数板上下各一个计数池计数区域分为9个大方格,四角的大方格各划分为16个中方格,中央大方格划分为25个中方格。四角的大方格为白细胞计数区,大方格四边压线细胞计左不数右,计上不数下实验结果白细胞总数白细胞=(35+42+39+37)/20*10^9=7.65*10^9/L中性粒细胞65个,占65%单核细胞5个,占5%淋巴细胞:27个,占27%嗜酸性粒细胞3个,占2%嗜碱性粒细胞1个,占1%注意事项1、.采血时针刺深度必须适当,不能过度挤压,防止组织液渗入或采血时间太长引起血液凝固。2、白细胞总数在参考范围内,大方格间的细胞数不得相差10个以上,两次重复计数误差不得超过10%。3、按一定顺序移动视野。4、染色时切勿使染液干涸,否则发生不易去掉的沉淀。5、水冲洗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脱色。6、血涂片不可过厚思考题1.白细胞核不着色可能是因为操作中那种误差引起的?
本文标题:白细胞计数实验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790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