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11级理工科类《马原》复习题
12011级理工科类《马原》复习题第一部分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经院哲学C.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D.17、18世纪资产阶级哲学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D)。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B.辩证思维的方法C.实用主义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A)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B.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D.物质世界是否永恒发展的问题5.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B)的基本问题。A唯心主义哲学B全部哲学C唯物主义哲学D一部分哲学6.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28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7.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C)28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8.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D)A.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C.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9.唯物主义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事物存在范围的扩大10.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C)。A.质和量的相互转化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事物外部环境的强大推动作用11.“居安思危”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21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B)。A.肯定中包含否定B.量变引起质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13、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认识方法是(C)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14.辩证否定观认为(C)A.否定就是创新B.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彻底抛弃C.否定的实质是“扬弃”D.否定是通过外力作用实现的15.“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D)。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16.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17.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B)。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18.设计工程图纸,然后按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一事实说明(B)A.意识在先,意识的产物在后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C.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19.“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A)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20.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C)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实践——认识——实践D.理论——实践——理论21.“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D)。3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实践能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2.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B)A.是否与已有理论相一致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23.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C)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24.爱因斯坦1939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D)。A.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B.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的C.真理和价值总是相对立的D.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25.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A.地理环境的优劣B.人口增长的快慢C.社会风气的好坏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6.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的关系问题。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27.人的本质在于(B)A.人的自然属性B.人的社会属性C.人的思想品德D.人的文化素质28.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C)。zzzA.是纯粹偶然的B.是纯粹必然的C.是偶然和必然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29.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A)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D.创新意识和传统观念的矛盾30.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B)A.工人所获得的是资本家的预付资本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431.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A.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私人性的矛盾3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A)A.成正比B.成反比C.不成比例D.反向变化3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B)。zzzA.成正比B.成反比C.不成比例D.不确定34.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增值的阶段是(B)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运输阶段3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D)。A.商品按价值量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D.劳动力成为商品36.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B)A.生产阶段、购买阶段、售卖阶段B.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C.货币阶段、生产阶段、商品阶段D.不变阶段、可变阶段、流通阶段37.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38.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B)。A.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C.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4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41.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可用字母表示为(B)A.c+v+mB.c+vC.v+mD.c+m42.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可用字母表示为(A)。5A.c+v+mB.c+vC.v+mD.c+m43.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构成(B)A.国家垄断资本B.金融资本C.私人垄断资本D.借贷资本44.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分为(B)。A.分工、协作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B.自由竞争和垄断两个阶段C.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三个阶段D.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两个阶段45.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C)A.阶级斗争B.改革开放C.社会基本矛盾D.科学技术革命46.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C)A社会意识B地理条件C生产方式D人口因素47.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指的是(A)A.超额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48.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D)。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人民当家作主D.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49..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A金融资本B银行资本C工业资本D商业资本.5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B)来实现的。A.“代理制”B.“参与制”C.“企业联合”D.同政府的“个人联合”51.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A)来实现的。A..垄断价格B.个人联合C.参与制D.资本输出52.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资本主义(D)。A.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B.社会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C.社会状况并无变化D.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53.马克思主义认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B.生产资料私有制代替生产资料公有制6C.全世界实行垄断资本主义D.全世界实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54.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A.古代“大同”社会理想B.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D.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55.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式面世的著作是(B)A.《共产主义原理》B.《共产党宣言》C.《哥达纲领批判》D.《国家与革命》56..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C)。zzz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C.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57.“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C)。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58.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B)。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59.在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理解中,最重要的是(B)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C.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制度D.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E.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F.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60.下列各项不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是(C)。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D.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第二部分多选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B.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C.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7D.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的基本内容是(AB)。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B.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3.物质是(ABD)。A.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B.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C.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D.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4.实践活动的构成要素包括(ABE)。A实践的主体B实践的客体C实践的过程D实践的结果E实践的手段5.实践的基本特征有(ABC)。A.客观物质性B.自觉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抽象性6.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AB)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C.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7.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指(ABC)。A.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B.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C.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
本文标题:2011级理工科类《马原》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01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