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学习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学习笔记)
学习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学习笔记)第一讲什么是学习学习:获得新的知识或者自己有重新的认识.定义:由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是把信息和经验转化成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的终身过程。学习有那些方面:学习动机(为什么要学习?)、学习内容(学什么?)、学习过程(怎么学?)、学习结果(学得怎么样?学到老什么?)、学习的环境也叫学习情景(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物质环境等)。应用:考查一个学生的学习,应从以上5个方面入手进行全面诊断和分析,看看是哪个方面出现了问题。学习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探索学习规律,构建学习理论,指导学生学习。学习研究取向:1.哲学取向:理论分析与经验总结。关注的主要是:①天性与教养,是遗传重要呢?还是环境重要?②天赋观念与后天经验问题。骂人:你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不死不活浪费人民币。2.心理学取向:实证的行为水平研究关注的是:①学习的内在心里机制是什么?②学习的类型③学习的条件④学习的策略学习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探索学习规律构建学习理论指导学生学习3.生物生理学取向:神经科学,强调学习的生理基础主要关注两个问题:学习与适应问题。学习脑机制问题,即学习的神经基础。当神经元和突触通过重复使用而强化自身,或者出现重新组织时,学习和记忆就发生了。学习就是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联系。第二讲知识的学习知识学习的类型:1.符号代表学习。符号代表的事物和观念在头脑中建立对等关系。如:“”代表“小于”,“good”是“好”的意思。符号和事物在头脑中建立“等值关系”。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利用概念表示事物间的关系。如: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决定农作物生长的主要条件是土壤、气温和水分。知识的学习过程:1.识记阶段(理解吸收新知识)2.保持阶段(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真正建立起联系)3.应用阶段(提取、应用新知识)知识习得的条件:外部条件:新知识必须有意义。如果没有意义,就必然导致机械记忆。有些知识本身没意义,可以人为地赋予意义帮助记忆。内部条件:1.已有知识的可利用性。如果原有知识不可用,就无法与新知识建立联系,必然导致机械记忆。这时必须学习背景性的知识。2.已有知识的可辨别性。如果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可辨别性差,也容易导致保持、提取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强比较或人为赋予意义来增强记忆。3.已有知识的稳定性。如果与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不牢固,容易导致新知识的提取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新知识必须复习好相关的旧知识。第三讲智力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智力的内涵:本质上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智力技能的学习有两个核心的内容:一个是概念的学习,一个是规则的学习。概念和规则的学习都是智力学习。规则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智力技能的分类:智力技能是有层级性的,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四类。1.辨别学习2.概念应用3.规则学习4.高级规则的学习。若干个简单规则的组合。智力技能获得的过程:1.陈述性阶段(知道怎么做)2.意识控制应用阶段(能做)3.自动化(熟练地做、意识控制程度降低)智力学习的内容:1.概念:具体概念与定义性概念。具体概念指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获得。如吧“鸟”这一概念。再如“三角形”等。一般认为,具体概念的学习要经过知觉辨别、假设、检验假设和概括四个阶段,比较适合采用发现式学习。具体概念的学习是用归纳的方式学习的。比如:把各种圆形的物体展示给学生可以概括出“圆”的概念。定义性概念是指事物的本质属性不能通过观察获得,必须通过下定义来揭示。如物理中的“功”概念。一般认为,定义性概念的学习采用先理解概念的涵义、概念的本质特征,然后用适量的例子作分析说明的策略,比较适合采用接受式的学习。直接讲授概念的定义效果最好。2.规则学习,实质上就是利用大量的例证来说明规则所反映的关系。(1)例——规法:是指首先学习、分析规则的若干例证,然后从例证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学习策略。它属于发现学习或研究性学习的范畴。通过若干个例题揭示出例题背后的规则,就是例——规法。逻辑学上叫“归纳”,心理学上叫“发现学习”。(2)规——例法:是指先学习、理解规则的涵义,然后借助于例证加深对规则的理解和应用的学习策略。它属于接受式学习的范畴。如,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老师先把运算规则告诉学生,然后根据规则进行练习。(3)例——规——例法。(4)高级规则的学习:高级规则一般是若干个简单规则的复杂组合,习得高级规则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以前没见过的问题。复杂的高级规则的学习主要靠独立发现。智力技能习得的条件智力技能习得的外部条件:1.必须清楚地阐明“操作程序”。2.必须给学生呈现足够的正例和反例。3.必须提供大量的练习,并给予反馈。智力技能习得的内部条件:1.首先必须以陈述知识的形式获得(记住规则)。2.必须具备相关的子技能或下位技能。3.必须经过适量的变式练习(不要机械地重复练习)。第四讲动作技能的学习技能分两大类: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智力技能主要反映在你做事的策略或程序上,是隐性的,有时候外观看不清楚。但动作技能会看得非常清楚。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不同点是:动作技能有肌肉活动成分参与。动作技能也是规则支配行为。在规则支配下,我们的动作,我们的肌肉能够协调熟练得利用动作去解决问题,这就是动作技能。通过练习,动作技能可以达到高度自动化。一.什么是动作技能动作技能是人类习得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的一项任务的能力。二.动作学习的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第一阶段:认知阶段要掌握住动作技能习得的或者说它操作的基本规则问题。认识规则,记住规则,利用规则初步支配自己的动作行为。第二阶段:联结阶段学习规则往往先开始一部分一部分的学,然后再学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如学习广播体操。把体操拆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习,然后再组合在一起。第三阶段:自动化阶段。练习---反馈矫正---再练习三.动作技能形成的条件动作规则的掌握→示范→反馈矫正→反复练习→达到高度自动化在练习环节中,有整体练习,如游泳练习、跳水动作练习。还有部分练习,如广播体操练习,篮球投篮练习等。在练习中,技能成绩会出现起伏,有时越练越差,出现倒退现象。所以,不要因为学生在这方面有起伏去责备学生。我们不能指望刘翔每一次都拿冠军,因为刘翔的技能也是起伏的。起伏的原因很多,如身体因素,疲劳因素,训练的方法因素,意志因素等。在动作技能的学习中,也会出现高原现象。即在训练到一定程度,我们的成绩不进步了,甚至出现倒退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人的技能不会发展进步了。反馈在我们的动作技能学习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就是一种反馈。反馈有三种类型:即时反馈、阶段性反馈、自我反馈。第五讲态度的学习一.态度态度是影响个体对客体、事件或人物的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态度的构成成分:1.情感或情绪成分(好恶)2.行为成分(行为倾向)3.认知成分(价值观)态度的强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感,情感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如果我们对某件事物有强烈的情感,我们对它的态度就会很牢固。某一个态度的形成过程,总是伴随着一种价值判断在里面。对学生在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时,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进行价值辨析。要学生进行分析判断,看看这个事物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好的方面在哪里,坏的方面在哪里。二.态度的形成的三个阶段:1..顺从阶段:在社会影响下,外显行为表现得与别人一致,而对客体没有深刻的人生和情感,是表面的,多受奖惩原则的支配。2.认同阶段:指喜欢某一个人或某群体,内心乐于与之保持一致的态度。3.内化阶段:把自己的情感上的认同与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结合起来,进行理智的判断而形成的态度。三.态度的形成方式1.经典条件作用: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相伴随。2.强化:如,门卫工作开始没人去做,工资提到5000、8000等时,就有人愿意去做。工资就是强化物。强化物越多,你就觉得这个任务越有价值。你对他的态度就会发生变化。3.榜样示范:4.沟通与说服:四.态度改变的五种方法:1.自我领悟:认知失调2.角色扮演: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对其态度的变化有很大影响。3.行为改变:强迫他在行为上发生变化。让人去为他并不赞同的事物进行辩护,也容易改变起态度,这是一个自我说服的过程。4.情景体验:5.共情反应:同病相怜,产生了移情反应。第六讲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有两类:外部动机:强化理论(见行为主义),成就动机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内部动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自我价值理论,自我决定理论。1、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追求成功的动机(SP),如,学生争取考最高分;避免失败的动机(FA),如,学生争取避免不及格。追求成功的动机主导时,SPFA。如成功,提高抱负水平;如失败,降低抱负水平。避免失败的动机主导时,SPFA。如成功,反复做同样的事;如失败,加剧对失败的焦虑。阿特金森的期望理论:动机=预期的成功概率×成功的诱因价值。任务难度中等时,成功的动机最强;任务简单,成功率最高,不利于增强动机;任务太难,成功率低,不利于维持动机。2、目标设置理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Deci&Ryan):动机与目标紧密联系;动机一旦被激发,人们倾向于采取目标导向行动去完成任务。目标特征与成就:具体的、近期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又可以完成的目标,最具有激励作用。目标特征与任务承诺:指派与选择:是否有选择的自由,是否自我决定。默视与反馈:反馈代表关注与重视。3、归因理论(心理学家Weiner于1972年提出):人们对先前任务成败的归因决定着后继的任务动机。人们常把自己的事业成败主要归因为六类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其他因素(人与事)。4、自我效能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1977年提出)。基本观点: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从事某项具体任务的主观评价。人们面临着一项任务时,能否主动地全力以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自己效能的评估。也就是自信问题。心理学中的“大池小鱼效应”,会矮化自己。所以,成绩一般的孩子,不要上太好的学校。自我效能感从何而来:成功的经验,他人的语言说服(权威性、可信性),榜样的示范(观察学习,榜样的相似性),身体的自我反馈。5、自我价值理论(美国心理学家M.Covington于1984年提出)。基本观点:自我价值感是个人最求成功的内在动力。个人视成功为能力的展现而非努力的结果。成功难以追求,改以逃避失败维持自我价值。知之恐惧(Maslow)【知道了还学不会】与防卫机制(Freud)【逃避】。6、强化理论(略),不再赘述。第七讲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意义在农业经济时代,7-14接受的教育,足以应付其后40年的工作和生活;在工业经济时代,人们求学的时代拓展为5-22岁;而在当今时代,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的终身需要。在学校习得的知识,98%的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能用,也可以说,今后98%的问题要靠自己解决。可见,自主学习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齐莫曼认为,应该从学习动机、内容、方法、时间、过程、环境、结果等七个维度界定自主学习。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自己要学,想学);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善于自我管理时间);学习时能够对学习过程作出自我监控;能够自主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天气热时主动到凉快的地方学习,不要在寝室学习,多到图书馆学习,和别人相互帮助等);最终能够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总结和评价(自己心中有数)。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自主学习,一般是指个体自觉主动地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利用学习资源、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做到以上六条,你就是高水平的自主学习者。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这是自主学习能力差的表现。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途径:1、自主教学:老师的上课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如,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特别是老师从头到尾满堂灌,不给学生一点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样下去,学生就会变得比较懒惰,养成一切都靠老师的讲课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的习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让学生
本文标题:学习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学习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01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