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中国茶叶对日本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
[键入公司名称]国际贸易论文中国茶叶对日本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摘要:中国茶叶产业一直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虽然中国的茶叶出口量不断增加,但是中国茶叶的出口量增长缓慢,国际竞争力初步下降,影响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本文以日本为实例,分析了中国茶叶对日本出口贸易的现状,运用了市场营销学中的SWOT分析法,对中国茶叶进行SWOT分析,并总结了影响中日茶叶贸易的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促进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建议。关键词:茶叶、国际贸易、日本、现状、SWOT分析、影响因素一、中日茶叶贸易的现实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在世界茶叶生产和贸易中具有重要作用。日本是最早引进种栽我国茶叶的国家,是世界茶叶主要生产、出口和消费国之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日本步入茶叶进口国的行列,日趋依赖国际市场。日本在我国茶叶出口中占有重要的位置,2003年至今日本一直是中国茶叶的第二大出口国,而我国也一直是日本最大的茶叶供应国。然而随着茶叶种植国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等种种原因,中国茶叶在日本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解和分析影响中日茶叶贸易的因素对促进中国茶叶的对外贸易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1987年,中国茶叶贸易量为18.64万吨(其中出口量为17.43万吨,进口量为1.21万吨),1990年贸易量增加为20.12万吨(其中出口量为19.55万吨,进口量为0.57万吨),到1999年,贸易量为20.15万吨(其中出口量为19.96万吨,进口量为0.19万吨),此后贸易量逐渐增加,2007年贸易量达到29.49万吨;相对而言,贸易额的增加趋于平缓,由1987年的3.76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6.17亿美元(数据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由上述数据可以推算出中国茶叶出口量近年来增长较缓慢。二、中国茶叶的SWOT分析:Strengths优势1.得天独厚的历史、生态、种质、文化、资源优势:一,我国是茶叶原产地,已有五千多年用茶的悠久历史;二,我国宜茶区域辽阔,茶区面积世界第一;三,我国在世界上茶树种质资源最丰富2.发展有机茶无公害茶的优势3.劳动力及人才优势Weaknesses薄弱点1.经营规模狭小2.税收高,成本大,国际市场竞争力弱3.各类出口茶价持续低迷下跌4.标准化程度低卫生质量有待提高5.绿茶主销市场狭窄,市场开拓不够6.科技支撑力量薄弱Opportunities机遇1.世纪绿色消费潮流的兴起: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健康,茶作为一种绿色饮品将会受到越多的关注2.加入WTO后有利于拓展国际市场:如茶关税的减免Threats威胁1.以绿色为趋势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碍2.新兴绿茶生产国的兴起3.国际强大品牌和跨国公司对国际市场拓展的阻碍4.国际饮料新趋势对传统茶叶出口的冲击资料来源:由本文作者整理归纳所得三、影响中日茶叶贸易的四个方面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享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开展贸易,贸易的双方都能取得比以自己等量劳动生产所能获得的更多的产品;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享赋理论认为不同国家或地区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原因;此后,西方经济学家扩展了生产要素的外延,认为生产要素不仅包括土地、资本和劳动,还包括技术、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信息等新型生产要素。根据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一国对外出口受进口国的收入、出口商品的价格、汇率、关税等因素的影响;依据经济学理论对外贸易受国民收入、汇率、税率、利用外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影响中国茶叶对口出口贸易的相关经济变量与中国茶叶出口量之间是否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并未得到论证,但是影响因素不仅仅这些,下面我便总结了几点关于影响中国茶叶对日本出口贸易的有关因素。(1)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又称“技术性贸易措施”或“技术壁垒”,是以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等形式出现,涉及的内容广泛,含盖科学技术、卫生、检疫、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和认证等诸多技术性指标体系,运用于国际贸易当中,呈现出灵活多变、名目繁多的规定。由于这类壁垒大量的以技术面目出现,因此常常会披上合法外衣,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近年来,日本频繁修订国内的食品卫生法对中日茶叶贸易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如图1所示,从1988年到2009年,中国对日茶叶出口可谓一波三折。茶叶对日出口贸易量和贸易额在1992年至2001年期间,除了1993、1997及1998年出现了小幅下降外,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上升趋势。但是自从2001年后,中日茶叶贸易出现两次大的滑坡,一次是2001年至2003年,另一次是2004年至2009年。这两次滑坡出现的关键节点正是日本修改食品卫生法中有关茶叶进口标准和肯定列表制度出台的时间。日本在2001、2002、2003年连续3次修改食品卫生法,使日本对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变成阻碍中国对日茶叶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自从2006年日本在肯定列表制度中对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做了苛刻的规定后,中国茶叶出口日本的贸易额出现了大幅度下滑。过度严格的技术法规导致中国大量茶叶未能达到要求而出口受阻。下表为我整理出的近年来日本提高进口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主要事件:发布时间事件1992年10月发布法令,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数为15项。1993年日本实施的有关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数在上年基础上新增9项。2001年5月日本颁布新标准,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已达76项。2002年初日本采取了类似原产地的保护措施;提高对出口到日本茶叶中农药残留量的指标要求,茶叶农药残留标准及检验种类增加至78项。2003年5月日本通过新的《食品卫生法》,设限农药增加到121种;并引进临时标准制度,即凡是在该法案的规定标准中没有包括的农药,一经检出,也作为不符合食品卫生法处置。2005年6月正式发布《食品中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其中涉及茶叶的农药共251种。该制度已于2006年5月29日起实施。从上表中列举的主要事件可以看出,近年来日本设置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越来越严格,检验项目不断增加,合格评定程序更加复杂多变,成为影响中日茶叶贸易的主要障碍。(2)茶叶的产出效率产出效率是决定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前提条件,茶叶的产出效率越高,表明茶叶生产者对投入到茶叶这一作物中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利用效率越高,则获得的经济效益就越高。分析中国茶叶的产出效率对中日茶叶贸易影响,从图2中可以看出从1985年到2000年,我国茶叶的产出效率增长幅度并不大,根据茶叶的变化特征,不管是从产值相对效率还是产量相对效率来看,我国茶叶相对产出效率的变化均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在1996年前的第一个时期,茶叶相对产出效率基本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但此后,茶叶相对产出效率水平出现了徘徊,甚至在某些时期下降的现象,这表明,在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创新的激励效应消失之后,现阶段的茶叶生产急需新的经营组织形式创新来提高其生产与经济效益。较低的茶叶产出效率成为了中国茶叶在日本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竞争的阻碍之一。图2图表数据来自:许月丽、汤一[我国茶叶相对产出效率的变化及其成因分析]杭州2005,31(3)日本茶叶的消费需求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口本茶叶总消费量呈现为波浪式上升趋势,国内茶叶消费总量由1970年的10.5吨上升至2008年的14万吨,增长幅度极大;人均茶叶总消费量由1970年的1014克上升到2005年的1176克,绿茶人均消费量则由1970年的949克下降到2007年的799克。口本茶叶消费以绿茶、红茶、鸟龙茶为主,2000年各类茶消费分别为102944吨、16750吨、18600吨,2003年分别为101382吨、15900吨、18000吨,至2006年分别为106200吨、17100吨和19700吨。对于茶叶的人均消费量,1970年口本人均茶叶总消费量为1014克,1980年下降到963克,1990年略有上升,为993克,至2000年有较大的增长,为1153克,2005年进一步增长为1176克,;人均绿茶消费量起伏不定,1970年后,绿茶人均消费量处于下降状态,直到进入21世纪,绿茶消费有所恢复,近年来其变化趋势与人均茶叶总消费量变化比较一致;红茶和鸟龙茶在20世纪80年代后带动着茶叶消费的增长,2000年红茶和鸟龙茶的人均消费量达到高峰,为342克,但此后人均消费量则处于减少状态,2005年人均绿茶消费量为893克,红茶和鸟龙茶则为283克。(资料来自:15茶和HasithadeAlwis日本茶口市场概况.中国茶业2008.5)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日本作为一个同中国一样具有悠久茶文化历史的亚洲国家,对茶的需求较为平稳,并无长期稳定的需求增加率,近几年甚至出现下降现象。(4)品牌和信誉国际茶叶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品牌竞争,公司实力的竞争。联合利华公司的立顿品牌,是国际知名品牌。因此,该公司虽不产茶,但却拥有年销售额达数十亿美元的茶叶市场。并且凭借自身雄厚的资金、技术,人才实力,先进的营销管理方式、制度、经验,市场开拓能力,可以不断地扩展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反观我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多年茶文化历史的国家,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国际品牌,又缺少规模,资金、技术,先进的营销管理方式等。所以,以立顿为代表的强大品牌和跨国公司对我国茶叶国际市场拓展是一大威胁。四、促进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建议对于上述对中日茶叶贸易的分析,经总结,我出下列建议:(1)提高茶叶质量,合理规避进口国技术壁垒协整检验的结果显示,出口量每增长1%,出口金额上涨0.912%。由此可见,提高茶叶出口量的根本是要提高中国茶叶质量。在茶叶种植过程中要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对于新开发的农残降解技术,也应尽早使用推广。对于推荐使用的农药,要尽力争取以较少的农药用量和喷药次数,达到有益的防治效果,避免在出口贸易中被技术壁垒挡在门外。(2)发展有机茶叶,提高茶叶附加值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对出口贸易额的影响明显,但是近年价格的增长并不是由于茶叶附加值的提升,而是由于劳动成本等的提高(包括人民币升值等汇率因素影响),而提高的茶叶出口贸易额的增加并没有相应地提高出口茶叶的利润,无法有力地促进中国茶叶发展。因此,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中国出口茶叶应该重点着眼于发展有机茶叶、绿色包装等方向上,努力提高出口茶叶的品质,增加茶产品附加值。中国出口茶叶应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密集型绿色产业方向发展。(3)发展科学技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技术进步对我国茶叶产值的贡献还很小,中国茶叶目前主要还是依靠人工。只有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产品的附加值,中国茶叶才能占据牢固的地位,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国际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研发力度,以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产出效率,并对茶叶加工技术进行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根据茶叶的有益成分,开发新的市场。(4)发展属于自己的品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品牌。对于我国茶叶而言,虽有名茶但无名牌,品牌己成为影响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品牌不仅能确保市场份额,带来经济效益,也能带来潜在的价值升值。我国企业应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建立良好的信誉,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培育茶叶产品的差异性,对其价值进行准确的定位,把品牌建设融入产品的设计、营销等过程中,创立具有特色的自主品牌,以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参考文献:[1]中国茶叶对日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_幸新荣[2]我国茶叶相对产出效率的变化及其成因分析_许月丽[3]技术法规对中日茶叶贸易的影响_基于细分数据的视角_江涛
本文标题:中国茶叶对日本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03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