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 本科毕业论文---医疗纠纷原因与防范对策
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摘要: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患之间的,因病人对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不满引起的对医方的争议。据报道,大部分纠纷并非真正由医疗事故、差错造成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司法制度日益健全,人们的法制观念也不断增强,医疗纠纷是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加之新闻媒体对医疗纠纷的备加关注,更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就医疗机构而言,病人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几乎成为困扰医护人员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些棘手问题,提高病人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本文对多年来在工作中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防范及解决对策,目的是为了使医患关系和谐,利于临床工作。关键词:医疗纠纷;原因分析;防范对策。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患之间的,因病人对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不满引起的对医方的争议。据报道,大部分纠纷并非真正由医疗事故、差错造成的,而是由服务不同、态度生硬、议论病情不分场合、观察病情不仔细及意外情况发生或患者及家属期望值较高等所引起。因此,在疾病的检查、治疗、护理、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容易发生医疗纠纷。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司法制度日益健全,人们的法制观念也不断增强,医疗纠纷是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加之新闻媒体对医疗纠纷的备加关注,更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就医疗机构而言,病人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几乎成为困扰医护人员的难题。医护人员应把握全局,冷静思考,把握住容易发生纠纷的人物、环节、及时、准确、客观地分析原因,做好预防纠纷工作。一、医疗纠纷原因分析1、社会大环境因素(1)以药养医,利益挂钩:目前我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落后,医疗机构的开支和运行费用主要靠医疗服务收费解决,导致患者所承担的医疗费用过高、负担过重,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还比较明显,使社会公众对医疗行业总体满意度下降、信任度降低,这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和医疗纠纷日益增多的基础。(2)社会舆论偏向弱者:由于医学的专业性较强,新闻媒体对医院工作性质和工作流程又不甚了解,有些报道难免有失偏颇,助长患者及家属的对抗心态和势力,加深了社会公众对医疗行业的不理解、不信任、不满意,为医疗纠纷的顺利解决增加了障碍。(3)法制观念薄弱:现行医患纠纷解决方式不当,许多地方医患纠纷解决中存在“一闹则灵”的情况,个别地方执法机关和领导在干预、协助处理医疗纠纷中执法力度不够,甚至“维护和谐稳定”“花钱买平安”等原则,对医患纠纷事件瞻前顾后,不敢下决心予以处置。有些人利用这种心理,认为一闹就能招来领导重视,一闹就能解决问题。出现“大闹多赔、小闹少赔、不闹不赔”的医疗纠纷扭曲之路,致使医院陷入被动局面。(4)对医患纠纷的认识不同:在现实生活中,因当今社会的腐败,患者及家属对医疗事故鉴定部门的不信任,同时程序较为复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经协调由医疗单位对患者做出经济补偿,长期以来,其它患者家属也竞相效仿,在社会上形成了不良风气。2、患者及其家属因素(1)法律意识增强,维权意识强烈:随着国家法制化的进程,公民受教育程度提高,网络及各类媒体普及,患者对平等的医疗权、知情同意权、隐私保护权、医疗监督权、医疗资料获取权和损失索赔权利的知晓,增加了医疗工作的透明度。(2)隔行如隔山,期望值太高:患者对专业医学知识了解较少,很难理解医疗行为的高风险及医学领域尚未攻克的难关,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和对某些特殊检查与治疗可能出现的意外;期望值过高病人及其家属都希望服务优,技术好,少花钱,效果好。同时,患者或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的诊疗不配合、不遵守医嘱、隐瞒病史,一旦治疗结果没有预期的效果,患者及家属就对医疗过程或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怀疑、抱怨,甚至怀疑其不负责任。3、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因素(1)医疗管理问题不少:医疗机构管理人员花钱买平安的思想存在,高额赔偿,刺激了某些人从医疗机构“诈钱”的欲望;“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是医疗纠纷产生的经济诱因,有些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存在过度医疗,甚至有缺陷的产品流入医院。(2)医务人员存在的问题:少数医务人员工作素质不高,临床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忽视“三基”培训,临床基础理论薄弱,对临床上合并症不能很好地鉴别以致漏诊、误诊;医务人员对风险告知履行不够,对病情的解释不到位。二、医疗纠纷防范对策要始终坚持按照“防处并举,以防为主”的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原则,狠抓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防止和减少医疗纠纷分发生,及时解决和处理医疗纠纷,防止医疗纠纷分恶化和扩大,使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在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才能逐年下降。(1)加强医德教育,强化法制意识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教育,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做好自我保护,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前提条件。(2)加强质量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强化责任落实,严格遵章守纪,强化三基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医疗质量,是减少和防范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保证。(3)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作为医护人员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和病人的权益,使其行为经得起病人的质疑和推敲。使用文明用语,加强医患沟通,规范服务行为,用心做好服务,拉近医患距离,用情感化病人,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所在。因为医患之间假如感情融洽,心理距离越近,相互间越容易产生共鸣,尽管有时有技术上的失误,患方在友好的气氛中,也会理解医务人员的难处。所以不少西方国家的医疗机构把密切医患关系,作为防范医疗纠纷的法宝之一。三、医疗纠纷的处理技巧;1、分析事件性质收集相关证据,分析事件性质,完善抢救记录,对现场实物做好保留封存。查找有无过失存在,分析过失与后果间有无因果关系,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采取相应策略。作为管理者,应正确对待病人投诉,从病人的投诉中捕捉有共性、有价值的信息,不断改进管理,提高质量。2、了解患方动机是因为无理闹事、得到索赔,还是因为确实对医疗技术或医疗服务不满,必要时可采取旁敲侧击或寻找相关摸清家底,了解患方的具体情况和真实想法,以便做到知已知彼,为下一步纠纷处理提供基础和前提。3、告知处理程序做好换位思考,理解患方感受,稳定患方情绪,务必冷静对待,做好说服工作;告知处理程序,明确解决途径,逐级进行汇报,争取多方支持,得到社会理解。4、切忌一味迁就对有无过失的纠纷给予区别对待,对确实有过失者应明确过失与后果之间是否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一定不能过早表态,对患方的无理要求不能一味迁就,更不能问其有啥要求,以免其产生误解,认为院方确实有责任,这样会让医院处于被动难堪的境地。如确实无过失存在,应采取强硬态度,但切忌息事宁人,快速表态,赔款了事,更不能有花钱买平安的思想,以免被患方抓住把柄,得寸进尺,提出更高的索赔要求。5、尽量争取主动涉及死亡者应尽量争取主动权,提出尸解申请,将球踢出,以让患方决定,并做出承诺:目前医院有无责任,我们双方说了都不算,只能待尸解结果出来后,如证实医院确有责任,我们绝对不会推卸。这样患方不会也不可能有此耐心长时等待,觉得既然医院态度比较坚决,又怕结果出来对自己不利,因为一般情况做尸解并非是其真正目的,此时患方往往会做出让步或妥协。参考文献1、马凤贤.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477-481.2、李州立.泌尿外科诊疗与风险防范.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3:1-5.
本文标题:本科毕业论文---医疗纠纷原因与防范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08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