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从《花样年华》分析王家卫的叙事和影像风格
从《花样年华》分析王家卫的叙事和影像风格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的华语电影圈为世界影坛贡献了众多出色的作品与导演,而王家卫无疑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导演之一。王家卫执导的电影风格独特,每一部电影都有自己原创性的元素,其电影中强烈鲜明的个人风格将他与其它导演明显的区别开,多年来都被视为电影界的一个异数。他以极具个性的电影叙事风格创造了不少经典之作,可谓当今中国导演中最具个人风格和影像色彩的导演。他的代表作之一、电影《花样年华》讲述的是20世纪60年代香港两个中年人的心情故事。表现了当代人普遍存在的内心冲突和情感困境,传达了人物难以捕捉的微妙情绪。故事叙事手法独特,通过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处理,丰富了人物的情绪与心理,从而充分渲染了情绪,使其潜在意义得到了进一步深化。该影片曾在2000年获得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花样年华》之所以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我认为主要在于导演独特的叙事与影像风格。本文就将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花样年华》,探讨王家卫的叙事风格与影像风格。一、王家卫的叙事风格。王家卫的叙事有以下四个明显的个人风格:1、叙事结构:片段组合影片被音乐明显分成若干节,每节相对独立完整。这些小节信息量相当,充分表达了一种情感状态,为影片建立了稳定的节奏和基调。这部电影如散记一般,一个个跳跃镜头组成流畅的叙事,讲述一种复杂情绪,表现中年人对流逝青春的回首。影片里的婚外恋情节被演绎成男女间细腻敏感的情绪感应。王家卫在叙事上非常另类,不交代来龙去脉,用曲折的细节手法传达故事情节,必须用心读细节才能读懂故事要传达的的点点信息。这一点从王家卫的其他电影也可以看出来。这个也可以算是王家卫的一个叙事风格。2、叙事技巧:细节表述一般影视情节曲折起伏,用特殊事件和结局吸引观众,以获得最佳收视效果,而《花样年华》所表现出的叙事风格另有特色。《花样年华》故事情节的叙述是对传统模式的反叛,呈现为大量的细节表述。这样的情节一般不被观众认可,但《花样年华》不仅获得国际大奖、引起国际影视界关注,而且也获得国内同仁的好评和观众的喜爱。这是王家卫在淡化情节处理上的一次成功尝试。如苏和周因为有了与邻居一样的皮包、领带,才感觉自己的配偶出了问题;特别是两人模拟对方配偶偷情的细节,这种模拟过程由开始的好奇转为一种私人式的恋人情话,也展现了两人的情感发展过程,直到他俩最后一次模拟离别时,俩人的内心真实情感才由属于非语言传达的电影镜头表露无疑。王家卫把人物和故事中富于情感和情绪的部分抽离并且放大,反过来将人物和故事压缩成为框架。正是这样的过程,使得影片中细节占据了比任何其他类型电影都重要的位置和功效。王家卫电影中的细节除了上面提到的突出情感情绪的主要功效外,在叙事中也有着奇妙的功效:比如苏的老板换领带的细节所展现出来的隐藏在银幕后面令人唏嘘的故事。在氛围和影片整体情趣上的功效更是为人称道:比如那二十几套迷乱人眼的旗袍、比如西毒面前旋转的笼子、比如几乎出现在每一部电影中的斑驳的镜子。对电影音乐独特的把握和使用,也是使王家卫的影片充满魅力和活力的重要因素。众多的电影评论家和研究者大都把目光集中于叙事、空间、时间、视点以及摄影和美术等领域,他们忽略了王家卫作为一名“电影作者”对电影音乐创作所持有的观念。电影音乐实际上是王家卫体现自己作为“电影作者”理念的又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王家卫创造个人艺术风格的重要元素。从音乐上看,一贯持“声像至上”观点的王家卫充分利用音乐,由音乐渲染隐秘的心灵交流。在体现细节处不遗余力。电影一开头就描写哄闹的搬家场面,从迁入新居的哄闹起就在营造氛围。不想做饭的苏与周在街头面摊的每次暧昧交流总伴有重复响起的背景音乐,在大同小异的重复中显示两人关系的缓慢演进;缓慢但节奏感强的爵士音乐的重复暗合了两人感情发展的过程。故事的起承转合都暗合节拍、慢慢逼近。综观王家卫的影视作品,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音乐元素在电影中的特殊地位,对音乐的合理运用使王家卫的影片呈现出他作为一个“电影作者”所特有的个人电影魅力。3、人物处理:“缺席”与“在场”的对比衬托这里的“在场”指影片中的人物直面观众,使观众通过表情、语言、动作等来把握形象。“缺席”则是指人物不正面出现,只有声音和背影,这两种特殊的人物处理往往形成对比、互为衬托。《花样年华》让我们看到这种艺术处理的独特魅力。婚外恋本身是主人公需要面对的一种尴尬情感,苏和周的配偶在影片里面是否露脸并不重要,因此处理这样的人物容易落俗。苏和周的配偶被“缺席”,不正面出现,只有声音和背影,其私情也始终没在影片中正面揭露,但细节揭露了一切真相。苏与周同时家中孤单,有一样的皮包、领带等。用戏中戏的手法使被“缺席”的一对,与在场的一对虚实对比又互为衬托。在苏与周得知彼此配偶的私情后,被孤单、生气、好奇的心理驱使走到一起,并摹拟“缺席”的一对人的开始、发展的情景,这种摹拟、想象、反复、迷醉,好象在做情感游戏似的,既承受痛苦的折磨又得到少许的慰籍,有种顾此却不失彼的沉溺。而最终“在场”的男女主角用道德心、羞耻心拼命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以自律抗拒诱惑,即使有机会,也没有尽情享受“自由”,正如女主角斩钉截铁的说“我们跟他们不一样。”这样既使“缺席”一对与“在场”一对的感情形成对比,又是这种私情在“在场”一对身上的延续,从而完成了“缺席”与“在场”人物的成功处理。这种处理人物的手法很能表达一种心情故事,而不纠缠于无谓的情节,并使中年人尴尬的婚外情不是赤裸裸的直面呈现给观众,使这种难言之情有形而上的意味。4、: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王家卫惯用的一种叙事方法,在他之前的很多作品里都可以发现。周说“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和我一起走?”苏说的“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带我走?”这里的“多一张船票”其实是他们从压抑的情感世界中解脱的通行证,他们害怕世俗,因而没能解脱,将永远背着这个沉重的包袱去感受生活。《东》里的茫茫的沙漠象征着冷漠的城市,本来侠客义士们该是行侠丈义,但西毒却因为自己的嫉妒把自己投入到这样一个茫茫的沙漠,成为一个以杀手的“经纪人”的身份的中间者,只有置身于这样冷漠的地方,才能稍稍减轻他心灵的创伤。还有这些侠士手中的刀剑并不是武器,而更多的象征着人类的新年与信仰,他们用武器维护自己的尊严,同时兵器与招数的使用也体现了他们的各种性格,盲眼刀客是审美的,西毒是厌世的,东邪是偏执的而洪七是热情的。刀光剑影并不只是为生存和利益而战,更多的是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警察663喜欢空姐,而他的空姐却飞了,这里的空姐象征着他的爱情与生活,她的飞走带走了他的一切,他悲伤和沮丧,时间的渐渐流逝,他又重新面对生活,这时发觉又一位空姐正向他走来,人们都为他高兴,但电影却突然结束,耐人寻味。这些都与王家卫的风格自然地融和在一起,在细微处表现人的内心纤微。二、王家卫的影像充满个人特色。这体现在以下方面:1、色彩的铺陈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用鲜红色和灰绿色作为主调色,它们是象征冷暖的对比色。王家卫巧妙地在场景和布景设计上运用这一对比色。戏中苏与周相会的酒店及自己的房间均出现鲜红色的道具,如酒店长廊上红色的窗廉布、红色的地毯、红色的墙纸、周慕云房中的棉被等。红色本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隐喻:一是热情、激情、爱,二是危险的警号。这正正反映出他们刻意的自我抑制,既想爱却又警惕自己,不可以做出越轨行为,所以苏丽珍在酒店房门外向周慕云说:「我们跟他们不一样!」在苏和周工作的地方则鲜有出现红色,反而用上灰绿色作为主调,而正好和鲜红色作一个对比及对立,显现出他们在工作环境内都刻意地收藏自己的爱、抑压自己的感情,不愿在别人面前流露出来。这种假装的坚强,自我瞒骗,令自己付出沉重的代价。2、镜头的运动影片结尾使用了大段的空镜头,在日暮时分的吴哥窟遗迹之间伸缩移动,平稳舒缓,意境全出。斑驳的灰色古建筑,撒落着夕阳的柔和光影,传达出一种邈远而厚重的历史感,配以融入主人公情绪的大提琴娓娓低诉,正可以看作是这首排律意味深长的尾联,余韵无穷,而这一段空景的主角,就是那贯穿全片的惆怅、寂寞的心绪。在影片里,王家卫经常有意把时间拉长,用高速镜头拍一些慢动作。影片中唯一一个男女主人公在夜晚的街上款款前行的全景镜头中,苏和周那惆怅而落寞的背影在销魂蚀骨的乐曲声中渐渐远去,主人公那种被时间冲刷之后的情感失落与主人公执手相看泪眼的刻骨铭心的依恋,都和影片中的时间意象是分不开的。影片里,王家卫使用了大量的几乎是唯一的一种镜头运动方式:平移。他使用移镜头的一个作用,是过场。在两个场景之间平移,或者从黑场平移到新的场景。这种移镜头配合着张曼玉纷繁美丽的旗袍,让人能简单明了的看到场景和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平移的镜头,也给出了一种平稳的节奏:在普通的、一成不变的生活里,时间就这样静静的流逝着。很适合这样一个小资生活故事的发生。使用移镜头的另一个作用是渲染情节。这种节奏的突然变化,产生了应有的视觉冲击力。使得沉浸在缓慢故事情节中的我们真正感受到这件事情对于他们两个人的压力、惊讶和痛心,但这些不愉快的感觉,还不足以毁掉他们的全部生活,至少他们还可以维持相对平静的外表,这也许和他们的性格有关,和当时的年代有关。《花样年华》中的另一个移镜头就是张曼玉和梁朝伟两个人在写小说的时候,镜头在镜子前面来回的平移。因为这是一面三折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镜头和镜子,从各个角度看到他们两个人若即若离的样子,看着镜子里的世界和镜子外的世界难分难舍的纠缠在一起。这个时候,来来回回的平稳的节奏,渲染的是他们之间既不是友情也不是爱情但是十分暧昧的感情,让我们感觉——亲密中的距离,平静中的喜悦,喜悦中的淡淡感伤。也许,我们不用说的那么复杂,单是这种崭新的视觉效果,已经有了使用这个镜头的足够理由。3、光和影对于光影的把握,王家卫早在《东邪西毒》里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很多人记得鸟笼旋转的画面和湖水的波光流影。在《花样年华》里,他对于光影的把握更成熟了,收敛了放肆的灵感和炫耀的企图,完全让光影为人物和情节服务,出现了一种更平稳的美感。在影片许多镜头里,我们可以看到,画面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是黑暗的,只有一个光源照亮了一小块地方,而人物就在这小块的亮处活动,或站,或坐,或者从黑暗中来,又走进黑暗里去。这种对于黑暗的使用,这种对于空间的省略,这种强烈的明暗对比,使得画面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性格,让人联想起伦勃朗的版画,他们处理光影的风格几乎是一致的。4、道具的使用《花样年华》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女主人公苏频繁更换的旗袍。美仑美奂的旗袍能很好地衬托出女性的优雅、高贵与矜持。女主人公频繁地更换旗袍既渲染出一种典雅韵致,也含蓄让观众感觉到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能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的脉络,同时也更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叙事。其次,画面背景的东方色彩。影片中不绝于耳的搓麻将声与人物的一口浓重的上海话,邻里之间的你来我往与说三道四,狭窄的楼梯,长长的弥漫着雨雾的小巷,在风雨之中飘摇不定的白炽灯,木制的高高的窗棂,这些画面都打上了旧上海景观的烙印,真实再现了六十年代香港的社会状况而回响在画外空间的音乐有当年香港流行的谭鑫培的京剧、周旋的歌曲,从而使《花样年华》的画面与音乐有着旧上海的华丽与颓靡。这些道具的使用使得5、镜头语言的创造王家卫的镜头语言极具创造力。他的镜头语言在不断颠覆传统的拍摄技巧,给人的感觉,相当的精致,唯美,华丽,独特,具有力量。影片中大部分镜头都表现一种窥视的状态,这在传统电影中是不可想象的,但这正好表现了男女主角隐秘的婚外朦胧情感。在他以前的作品如《重庆森林》中使用了一系列摇曳不定的跟进长镜头,表现了电影人物浮躁与动荡不安的内心状况,这个拍摄手法给后来很多导演借鉴和模仿。《春光乍泄》前半部分黑白色调的运用与后半部分增强光感的色彩形成强烈对比,让观众感受到人物在绚烂委靡的生活里的冷漠的心。王家卫的电影里充满了这样的新鲜的镜头语言,他的每一个镜头的拍摄手法都是在探索着更完美地表现故事主题和内容的途径。而王家卫被模仿最多的镜头语言是舒缓音乐映衬下放慢速度的人物活动长镜头,充满了写意浪漫的情调。总之,王家卫在其电影中,构筑起自己和自己胶片中人物的迷离隐晦的情感,并通过这
本文标题:从《花样年华》分析王家卫的叙事和影像风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24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