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中生物常见计算题总结(修改版)
1高中生物常见计算题总结一、有关蛋白质的计算:例1:现有氨基酸6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610个,羧基总数为6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为()A、598,2和2B、598,12和10C、599,1和1D、599,11和9例2、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所示),这些多肽中共有的肽键数为()A、31B、32C、34D、35例3、测得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又测得胰岛素分子量约为5646,由此推断含有的肽链条数和氨基酸个()A.1和44B.1和51C.2和51D.2和44.答:BAC二、物质分子的穿膜问题:1、膜层数=磷脂双分子层数=2×磷脂分子2、线粒体、叶绿体双层膜(2层磷脂双分子层、4层膜)3、一层管壁是一层细胞是两层膜(2层磷脂双分子层、4层膜)4、在血浆中O2通过红细胞运输,其他物质不通过。5、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共穿过0层膜。6、分泌蛋白及神经递质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共穿过0层生物膜,因为是通过膜泡运输的,并没有穿膜。7、(一)吸入的O2进入组织细胞及被利用时的穿膜层数:1层肺泡壁+2层毛细血管壁+红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的细胞膜=2+2×2+2+1=9层膜=9层磷脂双分子层=18层磷脂分子。注:若是“被利用”需加线粒体两层膜。(二)CO2从组织细胞至排出体外时的穿膜层数:1层组织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1层肺泡壁=1+2×2+2=7层膜=7层磷脂双分子层=14层磷脂分子。注:若是“从产生场所”需加线粒体两层膜。(三)葡萄糖从小肠吸收至组织细胞需穿膜的层数:1层小肠上皮细胞+2层毛细血管壁+组织细胞膜=2+2×2+1=7层膜=7层磷脂双分子层=14层磷脂分子。例1、若某一植物细胞线粒体中产生的一个CO2扩散进入一个相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则该CO2分子穿过层生物膜(层磷脂双分子层;层磷脂分子)。例2、人体组织细胞(如骨骼肌细胞)有氧呼吸时需要的C6H12O6和O2从外界进入该细胞参与反应,各自至少需要通过多少层生物膜()A、3和4B、4和5C、7和9D、7和112答:(1)6612(2)D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计算:例1:用某植物测得如下数据:若该植物处于白天均温30℃、晚上均温15℃,有效日照15h环境下,请预测该植物1d中积累的葡萄糖为()A、315mgB、540mgC、765mgD、1485mg例2、将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绿叶分成相同的四组,在不同温度下先暗处理一小时,再用相同适宜的光照射1小时,测量重量变化(假设在有光和黑暗条件下,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相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27℃时该绿叶在整个实验期间积累的有机物是2mg。B、28℃时该绿叶光照后比暗处理前重量增加3mgC、29℃是该绿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D、30℃时该绿叶经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总量是3mg/h例3.将等量且足量的苹果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1小时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结果如下表变化量01%2%3%5%7%10%15%20%25%O2吸收量/mol00.10.20.30.350.350.60.70.81CO2释放量/mol10.80.60.50.40.50.60.70.81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苹果果肉细胞在O2浓度为3%时,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B.Xg的果肉在O2相对浓度为3%时每小时分解葡萄糖0.15molC.贮藏苹果的环境中,适宜的O2相对浓度为5%D.O2相对浓度为5%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均最弱答案:CAD四、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方法:1、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三者之间的关系:30℃15℃黑暗5h一定强度的光照10h黑暗下5hCO2减少880mgO2减少160mgO2减少80mg温度/℃27282930暗处理前后重量变化/mg-1-2-3-1光照前后重量变化/mg+4+5+6+23(1)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2)无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DNA=1:12、牢记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三者变化情况:例1、豌豆的体细胞中有7对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依次为()A、7、7、7B、14、0、14C、28、28、28D、28、0、28例2、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A、42、84、84B、84、42、84C、84、42、42D、42、42、84答案:BA五、DNA的有关的计算:(一)DNA分子的结构有关的计算:1、在双链DNA分子中,任意两个不配对的碱基和占总碱基数的一半。即A+G或A+C或T+G或T+C占总碱基数的50%。2、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的两碱基之和(如A+T或C+G)占总碱基的比例等于其任何一条单链中这两种碱基之和占该单链中碱基数的比例。3、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4、DNA分子一条链中(A+T)/(C+G)的比值等于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5、若某DNA分子有n个碱基对,其碱基对的排列方式为4n种。(二)DNA复制有关的计算:类型一、DNA半保留复制基本原理的应用1.用15N标记细菌中的DNA,然后又将普通的14N来供给这种细菌,于是该细菌便用14N来合成DNA,假设细菌在含14N的营养基上连续分裂两次产生了4个新个体,它们DNA中的含14N链与15N链的比例是()A.3﹕1B.2﹕1C.1﹕1D.7﹕12.把培养在含轻氮(14N)环境中的一个细菌,转移到含重氮(15N)环境中培养相当于复制一轮的时间,然后放回原环境中培养相当于连续复制两轮的时间后,细菌DNA组成分析表明()A.3/4轻氮型、1/4中间型B.1/4轻氮型、3/4中间型C.1/2中间型、1/2重氮型D.1/2轻氮型、1/2中间型3.用31P标记的DNA分子中有1000个碱基对,把此DNA放在含有32P培养基中培养一代,所得的每个DNA分子量比亲代DNA分子量多()A.500B.1000C.1500D.200044.假设某大肠杆菌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若将其长期培养在含15N的培养基中便得到含15N的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含15N的DNA大肠杆菌再培养在14N的培养基中,子二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A.(a+b)/4B.(3a+b)/4C.(a+3b)/4D.(a+b)/45.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入14N培养基中进行复制,当测得含有15N的DNA分子数为12.5%时,该DNA分子已复制的次数是()A.一B.二C.三D.四答案:AABBD类型二、DNA复制过程中所需碱基数的求解问题1.某DNA分子含有碱基A对,腺嘌呤m个,将该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让其进行复制,则在第n次复制中需要消耗环境中游离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个数、含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脱氧核苷酸链比值分别为()A.(A–m)2n–1、1/2nB.(A/2–m)2n–1、1/2n–1C.(A–m)(2n–1–1)、1/2nD.(A–m)2n–1、1/2n–12.在基因工程中,把选出的目的基因(共1000个脱氧核苷酸对,其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460个)放入DNA扩增仪中扩增4次,应放入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个数为()A.540个B.8100个C.17280个D.7560个3.某双链DNA分子共有含氮碱基1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A+T)/(G+C)=2/5,问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的数目是()A.300个B.400个C.600个D.1200个4.某一个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中,腺嘌呤为200个,复制数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含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3000个,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几次(是第几代)()A.3(4)B.4(5)C.5(6)D.6(7)答案:ABCB类型三、与细胞分裂过程综合考查1.果蝇的一精原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在正常情况下,在其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数占()A.1/16B.1/8C.1/4D.1/22.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答案:DA(三)DNA的碱基数、RNA的碱基数、蛋白质的氨基酸数之间的关系:6:3:1.例1:某个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A、330B、660C、990D、1320例2、将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四代,则后代DNA分子中只含14N的DNA分子与含有15N的DNA分子之比为()A、1:1B、7:1C、8:1D、15:1例3、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某基因编码区转录时的模板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如下:TAAGCTACTG…(共省略40个碱基)…GAGATCTAGA,则此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含有氨基酸个数最多为个。答案:C、B、16六、遗传规律中相关的计算:1、同时患两种病问题的计算:51、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问:(1)该夫妇再生一个白化病兼色盲儿子的概率是。(2)该夫妇再生一个儿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3)该夫妇生一个两病兼患的女儿的概率是。2、根据孟德尔自由组合规律的性状分离比9:3:3:1及1:1:1:1计算:例2、一种观赏植物的颜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都为蓝色;F1自交,得到F2,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9蓝:6紫:1鲜红。若将F2中的蓝色植株中的双杂合子用鲜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A、1紫:1红:1蓝B、1紫:2蓝:1红C、1蓝:2紫:1红D、2蓝:2紫:1红3、自交与自由交配中的计算:(1)杂合子自交n次:①后代中杂合子、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1/2n;纯合子(AA或aa):(1-1/2n)。②逐代淘汰隐性纯合子(或显性纯合子致死)的情况:杂合子:2/(2n+1);纯合子(AA或aa):1-2/(2n+1)=(2n-1)/(2n+1)。(2)自由交配时,后代的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可用基因频率来计算:设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有AA出现的概率为p2;Aa出现的概率为2pq;aa出现的概率为q2.答案:(1)1/161/20(2)C七、进化中基因频率的计算:例1、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例2、在对某工厂职工进行遗传学调查时发现,在男女各400名职工中,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30人,患者为10人,男性患者为22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A、4.5%B、5.9%C、6%D、9%例3、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是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A、10/19B、9/19C、1/19D、1/2答案:(1)A=55%;a=45%。(2)选C(3)选A。八、种群密度的相关计算:1、某生物兴趣小组欲调查一块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调查时应采用法。如果该农田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40只鼠,第二次捕获48只,其中带标记的有15只,则该农田此种鼠的种群密度是只。2、右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
本文标题:高中生物常见计算题总结(修改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29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