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946—1956过渡时期1956—1966十年探索时期021976—1978两年徘徊03041966—1976文革时期1978—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05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01本课内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01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基0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0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特点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基(1949——1952)第一章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基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基(1949—1952)——标志: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1、政治上:巩固人民政权,基本解放全国(1)镇压反革命(1951年10月-1952年10月)(2)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1953年夏)(3)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基(1949—1952)2、经济上:恢复国民经济(2)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3)稳定物价,统一财经(4)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5)接收帝国主义在华资产,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1)土地改革巩固了政权,恢复了国民经济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中共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到1953年底各种经济并存社会主义革命势在必行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基(1949—1952)结果1.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周恩来说:“今天的主要问题,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为此,《共同纲领》规定公私企业目前一般应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这说明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A.迅速恢复国民经济B.改善工人生产条件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跟踪训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1956)第二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1956)过渡时期是指从新中国成立(1949)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6)这个时期,也就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时期。标志着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纲领性文件。内容:实质:“一化三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进行意义:一五计划(1953-1957)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1956)依据:中心环节:重点区域:过渡时期总路线优先发展重工业东北地区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历史因素:现实因素:外部因素:原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成就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1956)一五计划成就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1956)1956年中国试制成新型喷气式飞机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成就、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1956)一五计划(1953-1957)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1956)取得一五计划成就的原因1、党的正确领导,公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选派优秀干部到科工战线上去,培养成为领导骨干2、国家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指导,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三大改造完成)3、中国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工人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科技工作者大显身手,各行各业大力支持。三大改造(1953—1956)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1956)依据:目的:实质:过渡时期总路线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生产力发展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即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三大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195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政策)主要内容:(1)互助组:只是集体劳动,不触及所有制。(2)初级社: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个人所有的土地、大牲口、大农具入股。(3)高级社: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统一分配。(农业生产合作社)(1)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在承认资本家私人所有制的条件下,从流通领域内进行利用和限制。(2)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单个企业到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平赎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3%55%8%3%1%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1%1%72%7%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6年底1952年1、从图中可看出中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什么带来的?2、由此图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私有制占优势,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公有制占绝对支配地位1953—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合作探究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1953—1956)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1956)评价: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①积极: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起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改变了国家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制度,为工业化发展开辟道路。②消极:改造过程中出现冒进、过激行动,所有制形式单一,超越了生产力实际等,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许多问题。【问题探究】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二者的关系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胜利经济前提也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步骤,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二者是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结合,被称为一体两翼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特点第三章四项举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一五计划”(1953-1957年);三大改造(1953-1956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两个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三项成果: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949-1956)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特点1、2015全国卷1(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我们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胃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A跟踪训练2、2014全国卷1(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答案】C跟踪训练3、2014全国卷2(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B跟踪训练4.(2016·江苏高考·13)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跟踪训练5.(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跟踪训练6.(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跟踪训练7.(2018·全国卷Ⅰ)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跟踪训练8.(2018·全国卷Ⅱ)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跟踪训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本文标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69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