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学习内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当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和实践。重点:城市规划学科的主要理论发展、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了解:中国和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和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章节§2-1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2-2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2-3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2-4新中国城市规划的实践与展望§2-1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的思想二.西方古代的思想一.中国古代的思想阴阳学、风水学(夏代、商代)堪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记载的规划事件:修建洛邑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年代.门城墙道路周王城平面图战国时代《管子》《孙子兵法》:从城市功能出发,确立理性思维和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革命性的著作,打破了城市单一模式,提出城市功能分区,发展商业、手工业.《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关系和交通布局角度,阐述了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制度,开创了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先例战国时代:形成大小套城的都城布局模式:城,郭秦相天法地咸阳城:出现了复道、甬道多重的道路交通系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三国魏国邺城: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道路分级明确p21南北朝时代:出现了佛教、道教,由此丰富了城市空间理念;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以及城市的信仰和文化功能。办公处所坊里坊里坊里曹魏城平面图7世纪宇文恺,隋唐长安城:先测量定位,后筑城墙、埋管道、修道路、划定坊里。宫城为中心,108个坊里。官民不相参。城市干道系统分工明确,里坊制是最大特点。柴荣诏书要解决的问题:人口及商人的增加,旅店货栈缺乏,居住拥挤,道路落后,环境恶劣,安全没保障等改建措施:扩建外城,扩大城市用地,设立消防设施,规定道路宽度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管理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代表性文献中国古代关于城市扩建的代表性案例:宋代开封城的扩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完全按照规划修建的都城:元大都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古代城市的典型格局以各个朝代的都城最为突出。从唐长安城到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城市形制达到了完善的境地,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和宗法礼制。都城空间布局特点:严谨、中心轴线对称。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严格有序的等级制度。二.西方古代的思想古希腊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反映了市民民主文化;寻求的是几何图象与数之间的和谐与秩序的美)罗马营寨城广场道路西方古代古典建筑典籍:古罗马的特鲁维《建筑十书》最早的城市设计论著:西特《按照艺术原则进行城市设计》三.其他思想古代两河流域.由于当地居民信奉多神教,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它的城市建设充分体现了其城市规划思想.比如波尔西巴城、乌尔城等。§2-2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一)理论渊源(二)田园城市理论(三)卫星城镇规划(五)马丘皮丘宪章(六)邻里单位、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四)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及《雅典宪章》(七)有机疏散思想(十一)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十二)全球城和全球化理论一.理论渊源托马斯的“空想社会主义”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欧文的“新协和村”傅立叶的“联合社”—法朗吉二.田园城市理论1898年,霍华德针对当时的大都市所面临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兼有城市和乡村特点的理想城市——田园城市霍华德明确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有限制即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认为在工业化条件下城市中存在矛盾:㈠城市与居住条件的矛盾㈡城市与自然隔离产生的矛盾理论缺点:(三)城市土地问题由此,霍华德提出了他的理想城市,即田园城市的原型(如图)存在一定的阶级局限性,由于当时社会体制、社会条件的影响,他的理论是“非政治的社会意义”,即不参与、不涉及政治,是和平改革,具有消极影响。理论优点:把城市当作整体来研究,根据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规划手段,阐述了人口密度、城市经济、绿化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他针对社会出现的问题,提出具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理念,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对现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其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的一些规划理论深有影响.(三)城市土地问题认为城市土地归属于城市里面的统一机构,并且改革土地制度,使用土地必须交付租金,城市的收入来自租金;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㈠城市与居住条件的矛盾原因:人口过多,过于集中,造成居住拥挤,城市不断膨胀;城市无限制扩展又造成土地投机1.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2.使土地归属于专门的统一机构,消灭土地投机;地价上升所的利润由城市机构支配;3.当城市规模太大时,要对人口进行控制,或建新城转移建议:㈡城市与自然隔离产生的矛盾认为城市应与乡村结合,与自然和谐共存,城市周围要有绿带等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图3:田园城市内部布置片段图2:田园城市与周围农地的安排三.卫星城镇规划问题:大城市恶性膨胀,必须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理论解决方案: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市尝试卧城:只能居住,无生活服务设施,生产、工作、游乐需去主城半独立卫星城:有居住建筑和部分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部分居民需去主城工作独立的新城:即卫星城镇并无显著效果对疏散大城市人口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镇疏散人口从大城市地区的工业及人口分布的规划着手把建立卫星城镇和区域规划联系起来比如伦敦周围的卫星城:卫星城镇: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的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大城市的派生产物。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卫星城市中心结构方案平面图12345123422222344四.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及《雅典宪章》代表人物:勒·柯布西埃思想:将工业化思想带入城市规划,面对大城市发展的现实,承认现代化的技术力量,注意发挥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的性能特点,强调建筑的空间认为: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机动交通日益发达,数量多,速度快现有道路交通系统老化,不能满足需要绿地少,日照、通风、游憩、运动条件差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向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街道的宽度要增加,街道与建筑物的间距要加大,用作绿地。下面是他所理想的城市方式:图1:勒·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规划总图(可容纳300万人)60层高的摩天大楼,40万人环形居住带,为多层板式住宅,60万人花园住宅,200万人中心区绿地图2:现代城市立体示意图规划的思想: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城市交通,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阳光,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全新的现代城市概念.强调了交通的重要性.比如:地上是出租飞机场,地下是铁路车站.中心区交通干道分三层:地下重型车辆;地面市内交通;高架桥是快速道.飞机场火车站(1)城市必须集中,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由于拥挤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由技术手段来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高层建筑之间必须保留较大比例的空旷地.(2)高层建筑使人口集中,避免用地日益紧张,是提高城市内部效率的极好手段,保证有充足的阳光、空间、绿地.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而不是水平向的每家每户拥有花园的”田园城市”.他认为:(3)城市的道路系统由地铁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路组成。建筑物的地面完全架空,城市的地面由行人支配,建筑物的屋顶设花园,地下通地铁,汽车运输道和停车场在离地面5米高的地方设置。雅典宪章的提出:1933年《雅典宪章》在思想上认识到城市中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强调了对于从事城市规划的工作者,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是衡量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在内容上也从分析城市活动入手提出了功能分区的划分和布置,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指明了以人为本的方向,建立了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内涵。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城市活动分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并提出这是城市规划研究和分析的“最基本分类”。《雅典宪章》还明确指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规划的目的是解决人们的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的正常运行。同时提出:应保留名胜古迹以及历史建筑。城市应该按照人民的意志进行规划,并需要有区域规划最为依据。居住:存在的问题建议人口密度过大,空地、绿地缺乏;与工业区太接近,环境污染严重;房屋沿街建造噪音大,影响安静,日照不良;公共设施少,分布不合理在城市中最好地段建造房屋,规定不同地段不同的人口密度存在的问题建议工作:工作地点无计划布置,多在城郊与居住地点相隔太远,造成交通拥挤,工人身心疲惫;同时引起城市无限制扩展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关系游憩:存在的问题建议空地、绿地缺乏,位置安排也不合理,无法解决居民的休息需要新建居住区要多保留空地,减低旧区人口密度,拆除的地方改为绿地,适当的位置保留风景地带交通:存在的问题建议宽度不足,交叉口过多,没按功能分类从整个街道系统规划入手,街道要根据车速进行功能分类,要科学划定道路宽度五.马丘比丘宪章1978.12秘鲁肯定了《雅典宪章》的时代意义,并对之修改和补充,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私人车辆应服从于公共客运系统的发展发展交通应与“能源危机”取得平衡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如何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生活环境应与自然环境相和谐提出以下改进意见:六.邻里单位、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目的:在汽车交通开始发达的情况下,创造一个适合于居民生活的、舒适安全的和设施完善的居住社区环境邻里单位定义:在一个较大范围内统一布置居住区,邻里单位是居住区里的“组成细胞”,它是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道来作为规模控制的居住生活基本规划单元,配备有日常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并将这些设施安排在步行范围以内,不受外来交通的干扰,使居民有一个舒适、方便、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邻里单位的思想包括六大原则:1.规模2.边界3.开放空间4.机构用地5.地方商业6.内部道路系统还提出在同一邻里单位内安排不同阶层的居民居住,设置一定的公共建筑。优点是适应了现代城市里由于机动交通发展带来的规划结构上的变化,把居住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对以后的居住区规划影响很大。1.规模:考虑的是幼儿上学不要穿越交通道路,单位内部应设置小学,并以此来控制邻里单位的规模。2.边界:应当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这些道路应当足够宽以满足交通通行的需要,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3.开放空间:应有绿地、小公园和娱乐空间以满足居民需要。4.机构用地:学校和其他机构的服务范围应当对应于邻里单位的界限,应围绕一个中心成组布置。6.内部道路系统:邻里单位应提供特别的街道系统,每一条道路应当有功能分工,整个街道网要设计的便于单位内部的运行又要阻止过境交通的使用。5.地方商业:应当布置在邻里单位的周边,最好是位于交通的交叉处或与临近相邻邻里的商业设施共同组成商业区。图:佩里的邻里单位结构示意图1930s居住小区的概念来自于前苏联,其基本的原理和设计源于邻里单位思想。居住小区的规模大于邻里单位近年来,城市规划领域中对于城市的社会问题的认识逐步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不再局限于住宅和设施等物质环境,而将解决居住区内的社会问题提高到重要位置,社区规划的概念逐渐取代了小区规划的提法,更多考虑了社会问题。居住小区定义:一般面积在20公顷上下,由城市干道所包围,配置一套基本的生活设施,一般的生活服务可以在小区内解决,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活单元和规划单元。七.有机疏散思想-芬兰建筑师沙里宁大城市扩张,内部长“瘤”—从城市形态入手细胞:预留空间给细胞繁殖使用。即把大城市目前的一整片拥挤的区域分解为若干个集中的单元,而这些单元又是“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不同功
本文标题: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82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