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代高技”建筑——“高技”建筑的新发展侯鑫王绚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33604311)ContemporaryHigh-techArchitecture——NewDevelopmentofHigh-techArchitecture摘要在分析“高技”建筑的发展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当代高技”建筑超越了“高技”建筑本身的不足,是今后建筑的发展方向之一;并对“当代高技”建筑的三个分支:生态高技、情感高技、乡土高技分别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当代高技建筑发展的必然性及其意义。ABSTRACTByanalyzingthecharactersofhigh-techarchitecture,thearticleputforwardthatcontemporaryhigh-techarchitectureexceededtheshortageofhigh-techarchitectureandhasbecomeonetrendforfuturearchitecture.Thethreeembranchmentsofcontemporaryhigh-techarchitecture-ecological,sensibleandregionalhigh-techarchitecturewerealsoexpatiatedinthearticle.关键词高技当代高技生态高技情感高技乡土高技KEYWORDShigh-tech,contemporaryhigh-tech,ecologicalhigh-tech,sensiblehigh-tech,regionalhigh-tech中图分类号TU-0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959(2004)02-00??-技术,作为反映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建筑文化中一直有着深刻的体现。出于一种对技术的强烈兴趣和对未来实用主义的信仰,建筑师们创造了一种表现科技力量、并具有机器般外观的建筑——“高技”建筑。“高技”建筑在从产生到现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广泛吸收各种文化的优点,不断自我完善,影响日益广泛。随着信息交流的日益深化,“当代高技”建筑逐渐摆脱了传统“高技”建筑的局限,一种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同时也不排斥低技术、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超越流派与风格的“当代高技”建筑正在出现。一“高技”建筑源流从历史上看,“高技”建筑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机器美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人们出于经济和适用的目的,试图把最新的工业技术应用到建筑中去,以适应一战后人们对住宅的大量需求。它们追求的并不是便捷的功能和效率,而更多的是机器般的造型。第二阶段以60年代英国的阿基格拉姆(Archigram)提出的运动变化的城市设计美学思想为代表,追求具有广泛适应性和可变性的超大空间,被称为“第二代机械美学”——高技术美学。相对于“当代高技”建筑,以上两个阶段也可称为“早期高技”建筑阶段。此阶段“高技”建筑具有极大的弊端:机械式的、冰冷的造型与巨大的尺度,对人的情感的漠视;严重耗能;高昂的造价;对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缺乏应有的关注。这一切使“高技”建筑备受批判。第三阶段起始于70年代末,是“早期高技”建筑向“当代高技”建筑过渡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高技”建筑对自身进行了较全面的修正与充实。一方面,继续吸收各种先进科技,在建筑中体现“技术美”的魅力;另一方面,在建筑能耗、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及建筑的表情等方面向相关学科和其他建筑流派学习,日臻完善,从而走向“当代高技”建筑。由于关注的问题不同,“当代高技”建筑可分成三个分支:生态高技、情感高技、乡土高技(图1)。二生态高技生态高技建筑是同周围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特点的高技术建筑,是对当今生态危机的一种积极主动并且有效的反应与解决之道。建筑师利用最先进的结构、设备、材料和工艺,结合不同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努力创造理想的人工建筑环境,以形成舒适的建筑“微气候”。总的说来,生态高技建筑关注节能与环保、运用生态高新技术和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1节能与环保建筑业是巨大的耗能产业,追求广泛适应性的超大空间的“早期高技”建筑尤其如此。随着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为国际社会所重视,建筑师们从日益严峻的社会自然条件中受到刺激,开始注重建筑的能源利用与污染问题。英国著名建筑师尼古拉斯·格雷姆肖在“生态高技”建筑领域里,一直是一位先驱者。他指出:“我们设计的建筑非比寻常的经济,应反映出节约能量和资源的绝对必要性。”●①他设计的1992年塞维利亚博览会英国馆,利用了许多注重生态的设计策略,其耗能量仅为同类建筑的1/4(图2)。福斯特设计的柏林国会大厦改建,通过采用新型燃料,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并把穹顶的太阳能发电与遮阳百叶相结合,节约了能源。2运用生态高新技术建筑师从技术策略入手,使建筑与生态环境有效地呼应起来,以实现从耗能型工业化建造技术和材料到符合生态标准的技术和材料的转变。这些生态型高技术包括电子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一些新的生物技术、防污染技术、再循环和资源替代技术、生态式的能量供应技术以及环境保护技术等,都是有利于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英国建筑师威廉·艾尔索设计的法国马赛的省政府大楼,成功地运用了信息传感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对外界环境的实时监测,进而对其内部各部分的空调系统加以精确控制,在能源消耗最少的情况下依然获得最佳的室内微气候●1(图3)。3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英国建筑师麦克尔·霍普金斯设计的诺丁汉英国国内税务中心,通过采用轻质遮阳板和自动操控的遮阳百叶,充分利用了自然光(图4)。其采取的自然通风策略是利用楼梯间角楼的烟囱效应向外拔风,使建筑最小程度地使用机械空调系统(表1)。三情感高技“早期高技”建筑,以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为代表,突出强调了结构理性,在艺术性、情感性方面较为贫乏。随着社会意识在建筑领域的渗透,当代人本主义审美思潮逐渐与“情感高技”建筑相融合。作为一种建筑观,“情感高技”建筑在高技术的表现基础上,追求其情感的形成,塑造一种具有时代精神和独特个性的高技术的建筑场所。所谓“高技术、高情感”(,),便是在此方面的反映。情感高技建筑,在关注建筑的功能和工业化的同时,不再以反艺术的面目出现,而是有机地结合结构和艺术,用灵活、夸张和多样化的概念来激发人们的思维领域,使结构和技术成为高雅的“高技艺术”。另一方面,在这个文化多元、信息发达的时代,建筑师不再局限于本行业内,而是涉猎多学科知识,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吸取灵感。法国著名建筑师努维尔的工作室中,藏有电影艺术、文学艺术、工业产品设计、时装设计等大量书籍,努维尔从中获得许多启发,设计出许多处于设计前沿的优秀作品。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社会的简约、环保、怀旧等审美口味在情感高技建筑中的体现。“情感高技”建筑通常采用如下几种处理手段。1材料表现材料表现是利用建筑材料本身的特性与材料之间的构成效果来表达建筑的情感。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主要设计人之一的罗杰斯,在20多年后设计的四频道电视台总部,就巧妙地运用了建筑材料(图5)。通过选用平板玻璃和玻璃砖等建筑材料,有意使建筑保持透明感,以便尽量减少建筑体量对周围现有环境的影响,同时尽可能引入外部公共空间的景观。结构本身是混凝土框架,外壳是灰色的亚光铝板,主要的钢结构是棕红色的。不同材质的对比,色彩对比,精美的节点处理,透明玻璃的梦幻般的光影效果,体现出新奇的高技术的美与典雅的艺术美。2结构表现结构表现是把建筑结构与造型综合考虑,使结构本身成为建筑的情感表达的手段。这种技术表现虽然也讲究构件的力学或构造作用,但它是将结构艺术化,利用结构形式去表达一种主观的意念。以瑞士建筑师卡拉塔瓦为其代表,他设计的里昂TGV车站(图6)、1992世界建筑万博科威特馆等建筑,巧妙利用结构表现了标志性的公共建筑形象。德国建筑师冯·格康设计的斯图加特飞机场内部独特的树状结构体系也是巧妙利用结构表现情感的佳例。3技术装饰风格技术装饰风格的建筑在建筑物外观上使用新技术材料,或抽取表现技术的造型符号,或将建筑包装得像机器一样,给人以新时代产物之感,而与建筑的功能或内部空间等并无必然联系。代表人物有日本的高松伸、长谷川逸子、山本理显,以及西班牙的米拉莱斯等●2。四乡土高技表现新技术的“高技”建筑与表达地方性文化的“地域性”建筑,曾被认为是两个对立的极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里,随着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两者之间不断交融,乡土高技建筑应运而生。“乡土高技”建筑在运用高技术的基础上,于地域性技术中吸取有益因素;并以反映地方性文化特色、与环境结合为自己的另一目标。1结合地域技术“乡土高技”建筑,从地域性文化中吸取各种经验与技术策略,在积极利用先进科技的同时,并不排斥“低技”,而是将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走以适用为宗旨的“适宜技术”之路(表2)。著名建筑师皮亚诺设计的特吉巴奥(Tjibaou)文化中心,参照当地传统民居——棚屋的结构特色,利用风压使建筑内部产生良好的自然通风,同时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造型(图7)。罗杰斯曾在非洲尝试向不同类型的粘土中加入各种添加剂,以使粘土砖增强抵抗雨水冲刷的能力,后来这一技术完美地应用在实践之中。2与环境相协调“高技”建筑自从出现以来,便以其强烈的自我表现力在城市中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新景观,而探索它与环境的整体性、机能性,创造一种有活力的场所则是“乡土高技”建筑又一重要目标。诺曼·福斯特设计的卡里艺术中心位于一座罗马古城——尼姆,建筑基地与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古罗马神庙仅咫尺之遥(图8)。为了与老建筑相协调,在临近神庙一面,他精心设计了柱廊与平整光洁的墙面,显得优雅而匀称。整座建筑虽规模宏大,但尺度上却显得谦恭而细腻,与古老的街区融为一体,充分表达出建筑师对历史传统的尊重。如果说,卡里艺术中心是“乡土高技”建筑对建筑与人文环境相协调所作出的令人满意的答卷,那么伊甸园的设计方案则是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统一的典范(图9)。伊甸园工程由尼古拉斯·格雷姆肖设计,由精心设计的布置在园林景观中的相互连接、气候可调的多个不透明穹隆组成。建筑群像一个有机体,与自然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先进科技为先导的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它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地域性差别在某些方面正在缩小。以致于许多人大喊“文化危机”,甚至对技术心怀恐惧。在以先进科技为代表的全球化大潮下,如何保有地方文化的多元性,是当代人类社会争论的焦点之一。“当代高技”建筑观认为:技术,本身即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创造于人,可以为人类谋福,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利用。另一方面,正如《北京宪章》所说:“全球化和多元化是一体之两面,随着全球各文化——包括物质的层面与精神的层面——之间同质性的增加,对差异的坚持可能也会相对增加。”●②技术今后发展的唯一之路,便是更好地与人文结合,以促进文化的多元。相应的,“高技”建筑的存在与发展之道,是与经济、文化等相关领域结合,自我完善,走向“当代高技”建筑。如果说“早期高技”建筑还是在盲目炫耀工业成就的话,作为将当代人本主义思想与先进科技完美融合的开拓者,“当代高技”建筑师则致力于利用现代工艺基础上的新成就来创造更加理想的人居环境。同时尽可能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能耗,降低污染,亦即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表3)。这一点,对于中国建筑师来说,尤其具有指导意义。须知,面向未来永远是我们前进的方向;而深厚的历史积淀是我们的优势。将先进的科技与久远的人文思想相结合,是“当代高技”建筑发展之路,也必将成为中国建筑发展之路。□本文图片除另有注者外,其余均源自:CatherineSlessor..1998注释①引自格雷姆肖在“第20届国际建协UIA北京大会”提交的论文《建筑与环境的平衡》,刘健译。②引自吴良镛在“第20届国际建协UIA北京大会”所宣读的《北京宣言》。参考文献1邓浩.生态高技建筑.新建筑,2000(3):17~202覃力.现代建筑中的技术表现.建筑学报,1999(7):47~52收稿日期2003-03-231“当代高技”建筑分类
本文标题:当代高技建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8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