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优秀课件(22张)(共22张PPT)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7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罪衣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个昼夜,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诺莎之辱”。1804年12月2日,教皇庇护七世被迫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在巴黎圣母院加冕,但登基大典时皇冠被拿破仑夺走,拿破仑自行为自己以及皇后加冕,以此表达自己对教皇的不屑。庇护七世视之为奇耻大辱,于1809年,宣布将拿破仑革除教籍。拿破仑听到这个消息后,便于1809年7月6日派兵逮捕了梵蒂冈中的教皇庇护七世并将其押解回萨沃纳囚禁。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学目标:1、从天主教的腐朽,激化社会矛盾的角度去探究宗教改革发生的直接原因;2、从欧洲社会发展变化角度去探究宗教改革发生的必然性。基督教(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公元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天主教(以罗马为中心)东正教(君士坦丁堡)东正教天主教新教11世纪第一次分裂(1054年)①路德教②加尔文教③英国国教16世纪的第二次分裂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人是神的附属为信仰而生活中世纪神学观念:原罪说: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其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赎罪说: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来世说: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中世纪:史学上通常指封建时代,即介于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时代。这一名词主要适用于欧洲。即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十字军东征”1)整顿教会;2)组织“十字军东征”,拓展势力;3)炮制理论,与封建王权争夺势力;4)各国割据,王权衰落,战乱频繁,信徒盲从。罗马教皇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信徒上帝探究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是如何确立的?有组织有行动有理论有环境1、图片反映了天主教在哪个领域控制权?这个领域控制权的具体表现还有什么?经济领域: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和兜售“赎罪券”以搜括钱财。兜售赎罪卷12世纪末13世纪初,教皇英诺森三世担心德意志皇权与西西里皇权合而为一,对教皇国形成南北夹击态势,直接插手德意志皇位之争。运用多种手段挑动德意志内战10余年。1212年,英诺森三世把腓特烈二世扶上皇位,自己成为摄政王,暂时控制了西西里。2、材料反映了哪方面的什么问题?政治方面:一方面教皇竭力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思想文化:教会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社会生活:一个人从生老病死都离不开教会1198年,法王腓力二世打算与王后英格堡(丹麦人)离婚,但教皇英诺森三世为了制服法王,对离婚案偏偏不予批准。腓力二世不顾教会反对,自行离婚。英诺森三世便革除了腓力二世教籍,并停止国的一切圣事活动。腓力二世众叛亲离,受到舆论谴责,不得不与往后复婚。3、图片与材料反映了天主教在哪些领域的什么问题?(1)经济: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2)政治:教权高于王权,教会不断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3)思想文化:教会垄断学校教育,掌握《圣经》解释权,文学艺术作品也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4)社会生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一、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的神权统治表现:愚人船荒宴中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图咬下悬在空中的糕点。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要高出德意志中央政权年财政收人的20倍。华丽的祭坛油画:主教的俱乐部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的问题。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艺术、音乐、戏剧,却很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问题:从以上三幅图,大家可以获得什么历史信息?天主教奢侈腐化,搜刮财富用于享乐,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已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反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运动。根据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摘自《西方宗教史》1)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信息?请举例说明。2)宗教异端活动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从力量对比角度分析)4)宗教异端思想的出现有何影响?异端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火刑柱插图画中世纪1、反封建的“异端”受到审判或者火刑;胡司、布鲁诺、伽利略等。2、形式上:披着“宗教外衣”内容上:否定教会制度;纯洁教会;没收财产;教权服从于世俗权力等3、①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②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力量强大③捷克人胡司: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3、影响:①挑战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②反映了市民阶层(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和反封建、反教会的要求③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二、宗教“异端”—早期欧洲的反封建斗争1、含义:中世纪基督教对异己派别的贬称2、表现:①法国南部运动:否定正统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纯洁教会②英国人威克里夫: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教会和教士结合教材说明图片反映了当时的商人的生活状况如何?商人日益富有,人数不断增加。结合必修二专题五说明当时的经济生产状况有何新变化?资本主义经济萌生,资产阶级开始兴起。材料二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于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材料一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西欧的萌芽和逐步发展,以及市民阶级的逐步形成,在一个国家内形成统一的市场和制度的要求日趋强烈。在这样的条件下,已经长期被虚置的君主们乘机巩固和加强了自己的权力,最终“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的权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是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自主探究:14~16世纪的西欧政治、思想变化有哪些?这些变化和宗教改革的关系?1、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国家君主的反教会斗争(政治)——民族国家的发展,天主教会受挑战2、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思想)——解放了人们思想,对天主教会统治形成巨大冲击探究:14~16世纪的西欧经济、阶级、思想、政治变化有哪些?这些变化和宗教改革的关系?14~16C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新贵族出现呼唤强大民族国家各国君主富国强兵加强集权天主教会经济、政治、思想、社会专权成为众矢之的。文艺复兴解放思想探究:西欧向近代的过渡动力对外贸易殖民扩张宗教改革势在必行宗教“异端”运动推动。宗教改革发生的必然性:(背景)①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要求反教会,进行反封建斗争③政治因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族观念的崛起,要求摆脱天主教会控制④思想文化因素:文艺复兴、异端思想的推动⑤直接因素:教会贪婪腐败,其掠夺最终引发宗教改革运动总结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但当时传入中国的是当年一度被认为是异端的聂斯托利派(中国称景教,现称“基督宗教马龙派”),后来在唐朝会昌五年(845年)被禁止传播。元朝时基督教(景教和罗马公教)又再次传入中国,称为“也利可温”(蒙古语“有福缘的人”),元朝灭亡后又中断了。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天主教耶稣会派来利玛窦,他被允许在广东肇庆定居并传教,曾一度成功地使天主教在中国得以立足。课后联系必修一二三,从封建经济的发展;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儒学的发展演变等角度去分析,认识中西方的差异。封建时代中国皇权与教权的关系如何?为什么?知识延伸1.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这句话反映了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C.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2.“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材料集中体现了A.天主教会政治势力强大B.天主教会凭借权力搜刮钱财C.天主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D.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BB3.下图中,你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信息是A.天主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B.教会向信众榨取“什一税”C.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者D.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4.在14、15世纪,天主教会之所以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最根本的原因是A、天主教会的腐败B、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C、进步人士认识的提高D、各国王权的软弱DB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优秀课件(22张)(共22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903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