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乙烯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从生活现象出发,激发学生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再利用多媒体技术、模型和实验等以问题引领学生探究乙烯结构和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使学生除掌握乙烯的知识外,还能够了解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的热情,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位于人教版化学必修2的第三章的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是烯烃的代表物,教材内容特别强调从实验、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回避类别性质的归纳。教材介绍了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目前生产乙烯的主要途径是从石油中获取,它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还介绍了乙烯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从乙烯用途的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根据物质结构的知识,紧紧围绕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一般有机知识学习方法,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对有机物中的淀粉、油脂、化学燃料、蛋白质等就有一定的了解,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烷烃的知识,为对乙烯和不饱和烃学习打下了基础,本节内容不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知识,不强调按官能团分类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知识。重点让学生从对乙烯的知识有一定了解,让学生知道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对生活的重要性。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烯的用途,在生活中的应用。(2)了解并掌握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和电子式。(3)了解并掌握乙烯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1)通过乙烯性质的科学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从乙烯的结构出发,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的“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3)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严谨思考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态度。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乙烯用途及化学性质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学会把生活和化学联系起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思维习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确立教学重点: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教学难点:从结构上认识乙烯的加成反应五、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问题探究法、演示法、实验法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也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妈妈把青的橘子和熟的苹果放在一起,结果青的橘子很快就熟了,这是为什么呢?[讲述]这是因为熟的水果里面有催熟剂——乙烯,它能使水果由青变熟,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它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乙烯的主要来源是石油,工业上是从石油中提取乙烯。思考回答问题从常识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养成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并且能够降低内容起点。让学生翻到课本第67页[科学探究](多媒体演示,)将浸透了石蜡油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底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安装好实验仪器加热碎瓷片,制取气体。利用气体进行下列实验:1、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2、将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现象;3、在导管口处点燃气体(要验纯),观察火焰燃烧情况。1.观察并归纳实验现象。归纳现象:酸性KMnO4的紫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橙红色都褪去;气体燃烧,火焰明亮并稍有黑烟。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学会总结归纳现象并了解烯烃的一些性质。[问题1]该实验现象与烷烃的性质有何区别呢?问题2]石蜡油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试管中,溶液褪色,会是什么物质生成呢?[问题1]烷烃如甲烷遇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不会褪色。[问题2]可能就是乙烯。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物展示]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观察并思考。通过直观模型增强学生对乙烯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乙烯[讲述]乙烯分子中碳碳之间靠双键结合,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上,键角都约为120°。观察、倾听、做笔记进一步掌握乙烯的知识[讲述]请同学们试着写出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和结构简式。请两名同学上黑板写。分子式:C2H4结构式:电子式:结构简式:CH2=CH2让学生学会化学用语的书写的技能。[提问]结构决定性质,乙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使乙烯的性质不同于烷烃,那么它到底有什么性质呢?首先我们先看看它有什么物理性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由点到面,从结构展开到乙烯性质的讲述[讲述]乙烯通常是无色气体,稍有气味,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标况下的密度与空气接近(相对分子质量28)倾听、记笔记让学生对乙烯物理性质有一个了解下面对乙烯的化学性质进行探讨(1)乙烯的氧化反应①乙烯的燃烧(实验演示)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试着写写反应方程式。②乙烯不单能被氧气氧化,还能被其它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氧化,在前面《石蜡油分解》实验中,我们发现乙烯可以被高锰酸钾氧化(1)现象是:火焰明亮,有黑烟生成。(说明含碳量较大,部分碳没有充分燃烧)(2)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烧杯,观察烧杯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3)学会观察现象,从现象来写方程式(2)乙烯的加成反应乙烯使溴水褪色(实验演示)[讲述]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其实质听课、记笔记使学生掌握加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了解加是乙烯与溴单质反应,生成了无色的1,2-二溴乙烷。这样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1,2-二溴乙烷(无色)让学生写出乙烯与H2、HCl、Cl2、H2O等反应方程式(课本68页)成反应(3)乙烯之间可以相互加成得聚乙烯,聚乙烯制品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很广,像塑料袋、保鲜膜、栽培蔬菜用的塑料大棚等等。听课拓展知识[小结本节内容]听讲,整理笔记对知识进行总结七、板书设计乙烯的性质一、乙烯的结构特征分子式C2H4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CH2=CH2二、物理性质三、化学性质1、乙烯的氧化反应(1)乙烯的燃烧(2)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2、乙烯的加成反应(1)乙烯使溴水褪色3、聚合反应八、教学设计反思1、通过生活现象引入对乙烯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学习。充分利用乙烯结构,紧紧围绕“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使学生理解由于“碳碳双键”导致了乙烯与乙烷性质的不同,使学生使学生掌握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关系。2、通过多媒体、实验探究等方法并创设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诱发学生不断激起认知冲突,把对乙烯知识的学习生动、丰富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乙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3、本课关注课本、并回归生活,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化学问题,用化学手段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社会发展变化与化学应用的密切关系,感受化学已经并且将会在许多领域改变和丰富我们的生活,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化学品的使用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
本文标题:“乙烯”的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909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