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西方经济学说史-复习资料-大纲
简答1.经济学的世界性与国别性以及中国经济学的建构。世界性与国别性:(1)经济学不仅具有“世界性”,而且具有“国别性”,体现了二者的统一。(2)在人类社会一般经济规律的认识方面,经济学和自然科学一样是一门“世界性”的科学,许多国家和民族的人们对为此做过贡献。(3)然而,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其国别性也就由此而生。这个国别性是历史形成的,是国家这个政治形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经济及其他社会因素相互制约造成的特殊国情的集中体现。任何国家,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特点,必然使其经济发展具有许多特殊性,即国别性。(4)当然,强调经济学的国别性,并不排斥他的世界性,相反,只有承认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才能对经济问题得出全面认识。随着数理经济学的出现与发展,国别性特点有所减弱。中国经济学的建构:(1)首先,因为经济学具有“世界性”,可以借鉴前人已经完备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可以使自身理论体系完善,符合经济学的一般分析框架。(2)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国别性”,要建立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不能一味地照搬西方经济学,而是必须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以中国现实问题的解决为核心,综合西方演化经济学流派中有价值的、合理的成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予以创新。中国经济学必须要掌握自己的话语权,更要体现中国利益。2.古罗马时期的经济思想有怎样的特征?(1)是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反映了奴隶主的经济要求(2)反映了早期基督教的思想(3)重视农业,反映了农业中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社会生产关系(4)推崇劳动(5)轻视商业(6)没有重要的分析进步,也没有系统的理论框架,而是对生活中经济的朴素思辨,充满了经验性和朴素性,思想内容都来自于生活实践(7)罗马法制定了完备的关于经济关系的规则,是更为重要的经济重要性的学说,为后来经济学提供了发展的框架,产生了重要作用3.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有怎样的不同:(1)关于获取货币财富方式的差别:早期货币平衡/差额论:主张国家以法律、行政手段禁止货币金银出口,以及在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鼓励使本国货币增加并贮藏国内,即调节货币的运动达到积累货币的目的晚期贸易平衡/差额论:主张国家允许货币输出国外,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之后通过出超和顺差把更多货币运回国内。他们认为把货币贮藏起来并不能增加货币,必须投入流通领域,调节商品的运动来达到积累目的(2)关于生产认识的差别:早期忽视生产,可以出口原料;晚期重视生产,禁止或限制原料出口,对外国货物购买多买原料少买成品,强调发展本国生产是对外贸易的基础。(3)关于货币认识的差别:早期把货币看作贮藏手段,坚持G-W-G’货币运动公式,每一次对外贸易都要出超,把以贮藏货币的形式积累财富晚期把货币爱资本运动中增值手段,坚持G-W···P···W’-G’货币运动公式,把货币投入流通领域进行增值,减少贮藏,一定情况下允许出现外贸逆差。(4)关于商业资本管制政策的差别:早期严禁输出货币:1.关于本国商人的管制,禁止输出货币,输出的商品应全部换为货币,为便于管制,只能在指定地点经营,2.关于外国商人的管制,一方面规定外商在英国收到的货款必须全部用于购买英国商品,一方面指定专人审核外商是否把货币带出国外晚期西欧各国采取保护主义措施:规定高额进口税以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退还税款等方式鼓励商品输出、特许证、垄断权等。4.为什么把威廉·配第称之为“政治经济学之父”?虽然配第没有提出系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却仍不失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因为:(1)配第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代表了当时英国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论述了如何增加社会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问题;他的研究已经由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2)配第的研究方法与重商主义者不同,是要透过现象探究本质,寻找经济现象的“自然基础”和“自然规律”。(3)配第的经济理论虽不系统,但也有其内在联系,劳动价值论是其全部经济理论的基础,地租论则是其全部经济理论的核心。配第最先克服了重商主义的影响。虽然他的初期作品还有重商主义的烙印,但后期完全没有了,这是重商主义向古典学派过渡时期的经济学家共有的特点总之,配第的理论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5.英国古典经济学与法国古典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有怎样的差别?两国经济理论的逻辑起点又有怎样的差别?历史条件(1)英国早期古典政治经济学实在重商主义的渐变过程中产生的,法国是在重商主义的突变过程中产生的。(2)英国是为了适应英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国民财富的不断增长而产生,法国是为了科尔贝尔主义下衰败的经济,为振兴国民经济寻找出路而产生。(3)英国资本主义届时已经发展壮大,而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十分薄弱,封建农业在国民经济占优势。逻辑起点英国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工业为重点的整个国民经济而法国是农业,并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6.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与发展理论主要内容有哪些?经济自由理论:(1)把充满利己主义精神的经济人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在当时表现为追逐私利的资产者。(2)把实行经济自由和完全的自由竞争视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途径。人们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实现了社会公共利益。(3)他坚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性,这是他歌颂个人利己动机的基本依据。而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一致的实现,是由于自由竞争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它使人们在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有效促进了社会的公共利益。(4)他认为市场力量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只有在充分自由竞争中才能实现。竞争越是充分展开,竞争规律越是能充分发挥,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就越有可能协调。,反之,限制竞争,保护独占,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对立必将加剧,国民财富的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增进受到阻碍。经济发展理论:斯密的经济发展理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动力与运行机制,还阐述了基本主张是“自由放任”。(1)财富的增长以商品形式存在的劳动产品实物量的增加及其价值的增殖,实际上就是剩余产品和剩余价值的增长。(2)斯密把生产性劳动视为国民财富、国民收入即社会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始基性因素。从生产劳动理论出发,提出两个影响国民财富和社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一个是决定劳动生产力水平的分工,一个是决定劳动者人数或生产劳动量的资本。(3)后来斯密又认为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资本,资本不仅是从量上扩大生产性劳动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是从质上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决定因素。(4)斯密认为,一国财富增加最好的经济政策是“自由放任”。一方面,人类特有的交换倾向引起专业分工,只要政府不妄加干预,就会促进生产,加速经济增长,使底层人民普遍富裕。另一方面,在政府不干涉的条件下,个人资本可以找到合理的利用途径,整个社会资源就会得到合理的配置,社会资本就会增加。(5)人口的增长促进财富的增长,而财富的增长对人口增长也有影响。一方面,国民财富的增长会促进人口增长,另一方面财富的增长会给人口的发展规定一个限度。斯密不但注意人口的数量,还注意质量,注意教育对开发智力、提高人口质量的作用,从而为国民财富的增长提供良好环境。7.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现代意义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又称为比价成本学说是李嘉图的国际自由贸易理论的核心,是他在古典经济学的国际自由贸易理论方面最杰出的贡献。(2)学说认为,每个国家应该根据国内各种商品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专门生产成本比较低的商品来出口,而在生产中成本比较高的商品,即使生产该商品的成本绝对地低于其他国家,也应该以从国外进口为有利。(3)斯密的地域分工理论,又被称为“绝对成本学说”,是李嘉图成本比较学说的直接前提和基础。李嘉图认为该理论的前提不存在且不能适应产业资产阶级的发展和向外扩张的需求,因此作出了修正。(4)比较优势理论表明,即使在生产成本方面一个国家处于绝对劣势,另一个国家处于绝对优势,依然存在这有利于双方的国际分工和贸易。只要两国各自生产在比较成本上相对有利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可以节约劳动,获得利用。(5)李嘉图认为,不等价的交换在国内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在资本难以流动的情况下,比较优势的交换关系有利于促进各国贸易和分工的现实可行的关系(6)李嘉图主张根据各国具体情况,通过比较成本找出相对优势,使生产力得到合理布局,以增加更多效益。现代意义:(1)这一学说服从于把资本主义的生产和交换关系推广到全世界,建立国际分工体系,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的目的,受到了资产阶级的推崇。(2)无论生产力发展水平高还是低的国家,只要在各自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按自己的生产优势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就比不参加能获得更多的产品和物质财富。(3)比较成本学说还揭示如何有效地、经济地分配劳动和自然资源以形成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对现代国家如何有效参与国际贸易分工与合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义。8.西斯蒙第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和基本问题”的主要观点。(1)研究对象为:财富同人口的关系,或财富同国民享受或国民消费的关系。目的是为了增加人的物质福利。政治经济学应以收入或分配问题作为研究的中心,主张政府通过经济政策来实现目的和要求,给最大多数人以最大的物质福利。基本问题:(1)因为消费是生产的界限,消费决定着生产,基本问题是消费和生产平衡;(2)对于消费,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生产会超过消费,从而产生社会产品实现的困难,产生经济危机,因此在分析国民消费水平和国民人数关系时,他以消费为出发点;(3)他还研究了如何实现消费或收入与生产的平衡以及收入与人口的平衡,从而避免资本主义发来带来的危机,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4)人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作为研究的首要地位。9.西尼尔的生产、节欲理论的内容。(1)西尼尔的生产论是对萨伊生产三要素的继承和发挥,但在生产手段上,不同于以往的分为劳动、土地和资本,他提出应该用“自然要素”替换土地,用“节欲”替换“资本”,这也是西尼尔生产理论的最具特色的地方。(2)劳动和自然要素创造出来财富,其所有者可以分享相应的报酬,而资本本身是由劳动和自然要素创造,就不应该分享报酬。(3)“节欲”虽然不创造财富,但它却有利于财富的积累;“节欲”和“劳动”一样都是一种牺牲,所以应该的到相应的报酬。10.为什么说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是一个折中主义的理论体系?(1)约翰·穆勒生活在英法两国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时代,为了适应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他不仅继承了斯密、李嘉图等人额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容了萨伊、马尔萨斯、詹·穆勒、西尼尔、巴师夏的辩护经济理论,还汲取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某些观点。(2)对于政治经济学,穆勒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规律的科学。(3)对于生产理论,在劳动方面,穆勒和萨伊一样认为劳动不创造价值,只创造效用。关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问题,穆勒的观点是对斯密以来流行观点的综合继承,他认为只有生产效用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关于生产增加的规律,他接受了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认为生产增加依存于劳动。(4)对于分配理论,关于工资,穆勒接受了詹姆斯·穆勒的观点后又放弃了该理论,关于地租,接受了李嘉图的级差地租理论,但说明地租决定时又是用土地供求竞争说明的。(5)对于价值与货币理论,他的价值理论是此前一切价值理论的折中调和的价值量,他认为价值问题是一个交换领域的问题,因此价值只与分配有关。而他的货币理论则是对通货学派和银行学派两种立场的折中,他认为就通常情况而言,银行学派的主张可取,而金融投机高涨的时期,通货学派的主张才是适当的政策。(6)对于国际贸易理论,穆勒将商品交换的范围从国内市场拓展到国际市场,提出了国际贸易理论,运用需求弹性原理,在供求论基础上进行分析,这是他对古典经济学的一大贡献。(7)对于经济发展理论,实际上就是斯密的财富生产论、李嘉图的财富分配论和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的综合和发展。11.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征?主要内容(1)生产力理论是李斯特经济理论的核心,是第一个对生产力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说。(2)财富是来自生产力的,财富的生产力不仅可以
本文标题:西方经济学说史-复习资料-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912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