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国家小麦品种试验记载标准
395第一节国家小麦品种试验记载标准本试验的记载项目与标准力求简明扼要,避免繁琐。抗逆性与抗病性可因地制宜进行必要的记载。其中耐湿性、落粒性、穗发芽、黑胚率、赤霉病为长江上游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黄淮南片麦区记载项目;越冬百分率为黄淮北片麦区、北部冬麦区记载项目。其他麦区如有上述问题时,亦应记载,未包括在记载项目内的特殊情况,也要补充记载。除穗型、芒、壳色、粒色、饱满度、粒质外,其余性状应有两个重复的数据,并以其平均值或综合评价填入汇总表内。为便于应用计算机储存、分析试验资料,全部记载均需要数量化。一般采用五级制(1、2、3、4、5级),沿用三级制的一些性状,为了记载的标准化,以1、3、5级表示。记载级别由小值到大值,表示幼苗习性由匍匐到直立;芒由短到长;抗逆、抗病性由强到弱;熟相由好到差;壳色、粒色由白到红;种子由饱到瘪。生育期、株高、生育动态、每穗粒数、千粒重、容重以及病害的普遍率、严重度等已按数值或百分率记载的项目不予分级。株高、有效分蘖和越冬百分率,统一略去小数点后的数字。一、田间记载(一)物候期1.出苗期:全区的50%以上的植株幼芽鞘露出地面1厘米时为出苗期(以日/月表示,以下均同)。2.抽穗期:全区有50%以上顶部小穗(不含芒)露出剑叶,或棍棒型在叶鞘中上部裂开见小穗即为抽穗期。3.成熟期:大多数麦穗的籽粒变硬,大小及颜色接近本品种正常状态,用指甲不易划破时为成熟的日期。4.全生育期:冬麦区为播种至成熟的日数(播后造墒的注明出苗期),春麦区为出苗至成熟的日数。(二)形态特征1.幼苗习性:分蘖盛期观察,分三级。(1)匍匐。(3)半匍匐。(5)直立。2.株高:从地面至穗的顶端,不连芒,以厘米计算。3.芒:分五级。(1)无芒完全无芒或芒极短。(2)顶芒穗顶部有芒,芒长5毫米以下,下部无芒。(3)曲芒芒的基部膨大弯曲。(4)短芒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40毫米以下。(5)长芒芒长40毫米以上。4.穗型:分五级(1)纺锤型穗子两头尖,中部稍大。(2)椭圆型穗短,中部宽,两头稍小,近似椭圆形。(3)长方型穗子上、中、下正面与侧面基本一致,呈柱形。(4)棍棒型穗子下小、上大,上部小穗着生紧密,呈大头状。(5)圆锥型穗子下大,上小或分枝,呈圆锥状。5.壳色分两级,分别以1、5表示。(1)白壳(包括淡黄色)。396(5)红壳(包括淡红色)。(三)生育动态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个重复,调查生育动态。1.基本苗数:三叶期前在小区内选取适当样点,数其苗数,折算成万/亩表示,条播查全行基本苗,并选两个出苗均匀的重复,每重复定一个一米样段。2.最高总茎数:拔节前分蘖数达到最高峰时调查,方法与基本苗同。3.有效穗数:成熟前数有效穗数,方法与要求同基本苗。4.有效分蘖率:即成穗率。有效分蘖率(%)=(有效穗数/最高总茎数)×100(四)抗逆性1.耐寒性:地上部分冻害,冬麦区分越冬、春季两阶段记载,春麦区分前期、后期两阶段记载,均分五级。(1)无冻害。(2)叶尖受冻发黄。(3)叶片冻死一半。(4)叶片全枯。(5)植株或大部分蘖冻死。2.耐旱性:发生旱情时,在午后日照最强、温度最高的高峰过后,根据叶片萎缩程度分五级记载。(1)无受害症状。(2)小部分叶片萎缩,并失去应有光泽。(3)叶片萎缩,有较多的叶片卷成针状,并失去应有光泽。(4)叶片明显卷缩,色泽显著深于该品种的正常颜色,下部叶片开始变黄。(5)叶片明显萎缩严重,下部叶片变黄至变枯。3.耐湿性:在多湿条件下于成熟前调查,分三级记载。(1)茎秆呈黄熟且持续时间长,无枯死现象。(3)有不正常成熟和早期枯死现象,程度中等。(5)不能正常成熟,早期枯死严重。4.耐青干能力:根据穗、叶、茎青枯程度,分无、轻、中、较重、重五级,分别以1、2、3、4、5表示之;同时记载青干的原因和时间。5.抗倒伏性:分最初倒伏、最终倒伏(日期及累计倒伏程度、面积)两次记载,以最终倒伏数据进行汇总。(1)不倒伏。(2)倒伏轻微,植株倾斜角度小于30度。(3)中等倒伏,倾斜角度30-45度。(4)倒伏较重,倾斜角度45-60度。(5)倒伏严重,倾斜角度60度以上。6.落粒性:完熟期调查分三级。(1)“口紧”,手用力搓方可落粒,机械脱粒较难。(3)不易落粒,机械脱粒容易。(5)“口松”,麦粒成熟后,稍加触动容易落粒。7.穗发芽:在自然状态下目测,分无、轻、重三级以1、3、5表示之。(五)熟相根据茎叶落黄情况分为好、中、差三级以1、3、5表示之。(六)病虫害1.锈病:对最主要的锈病记载普遍率、严重度和反应型。397普遍率:目测估计病叶数(条锈病、叶锈病)占叶片的百分比或病杆数(秆锈病)占总数的百分比。严重度:目测病斑分布占叶(鞘、茎)面积的百分比。反应型:分五级。(1)免疫完全无症状,或偶有极小淡色斑点。(2)高抗叶片有黄白色枯斑,或有极小孢子堆,其周围有明显枯斑。(3)中抗夏孢子堆少而分散,周围有退绿或死斑。(4)中感夏孢子堆较多,周围有退绿现象。(5)高感夏孢子堆很多,较大,周围无退绿现象。对次要锈病,可将普遍率与严重度合并,分为轻、中、重三级分别以1、3、5表示。2.赤霉病病穗率:目测病穗占总穗数百分比。严重度:目测小穗发病严重程度,分五级。(1)无病穗。(2)1/4以下小穗发病。(3)1/4-2/4小穗发病。(4)1/2-3/4小穗发病。(5)3/4以上小穗发病。3.白粉病:一般在小麦抽穗时白粉病盛发期分五级记载。(1)叶片无肉眼可见症状。(2)基部叶片发病。(3)病斑蔓延至中部叶片。(4)病斑蔓延至剑叶。(5)病斑蔓延至穗及芒。4.叶枯病:目测病斑占叶片面积的百分率,分五级。(1)免疫无症状。(2)高抗病斑占1-10%。(3)中抗病斑占11-25%。(4)中感病斑占26-40%。(5)高感病斑占40%以上。5.根腐病:反应型按叶部及穗部分别记载。叶部:于乳熟末期调查,分五级。(1)旗叶无病斑,倒数第二叶偶有病斑。(2)病斑占旗叶面积1/4以下,小。(3)病斑占旗叶面积1/4-1/2,较小,不连片。(4)病斑占旗叶面积1/2-3/4,大小中等,连片。(5)病斑占旗叶面积3/4以上,大而连片。穗部:分三级,分别用1、3、5表示。(1)穗部有少数病斑。(3)穗部病斑较多,或1-2个小穗有较大病斑或变黑。(5)穗部病斑连片,且变黑。记载时以叶部反应型作分子,穗部反应型作分母,如3/3表示叶部与穗部反应型均为3级。6.黄矮病普遍率:目测发病株数占总数的百分比。严重度:分五级。(1)无病株。398(2)个别分蘖发病,一般仅旗叶表现病状,植株无低矮现象。(3)半数分蘖发病,旗叶及倒二叶发病,植株有低矮现象。(4)多数分蘖发病,旗叶及倒二、三叶发病,明显低矮。(5)全部分蘖发病,多数叶片病变,严重低矮植株超过二分之一。7.其他病虫害:如发生散黑穗病、黑颖病、土传花叶病、蚜虫、粘虫等时,亦按三或五级记载。二、室内考种(一)每穗粒数在进行记载的两个重复,每小区随机选取50穗混合脱粒,数其总粒数,求得平均每穗粒数。(二)饱满度分饱、较饱、中等、欠饱、瘪五级,分别以1、2、3、4、5表示。(三)粒色分白粒(淡黄)、红粒二级,分别以1、5表示。(四)粒质分硬质、半硬质、软(粉)质三级,分别以1、3、5表示之。如不能确定,可切开鉴定。以硬粒率超过70%为硬质,小于30%为软质,介于两者之间为半硬质。(五)千粒重做两次,如误差不超过0.5克,即以两次平均值作为千粒重。(六)容重以晒干扬净的籽粒用容重器称量两次(单位:克/升)取其平均值(误差应小于5克,超过时须再做)。(七)黑胚率随机取200粒,数黑胚粒数,作两次,取平均值,以百分率表示。399第二节国家玉米区试、预试、生试调查项目和标准一、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二、出苗期:每小区幼芽出土高约2-3厘米左右的穴数达50%的日期。三、抽丝期:小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四、抽雄期;小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五、成熟期:90%籽粒出现成熟黑层的日期。六、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日的总天数。七、倒伏率(根倒):倒伏倾斜度大于45度者作为倒伏指标,以%表示。八、倒折率(茎折):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蜡熟期调查。九、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十、株高:乳熟期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测量由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高度,取平均值。十一、穗位:植株从地表到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十二、穗长:小区内连续取10个正常穗,测定从穗基部到顶端的长度取平均值。十三、秃尖:上述10个果穗,测其秃尖长度,取其平均数。十四、穗行数:上述10个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取其平均数。十五、粒色:分黄、白、红、黄白。十六、粒型、分硬粒型、半马齿型、马齿型三种。十七、穗粒重:以10个代表性果穗脱粒,求其平均数。十八、百粒重:随机取100粒籽粒称重,重复取样3次,取相近两个数的平均数。十九、籽粒产量:区域试验;将小区内三行(12平方米)果穗风干至恒重,称其籽粒干重,按标准水份,折成亩产(公斤/亩)。每小区缺株数超过10%的,本小区作报废处理。生产试验100平方米全区收获计产。预备试验小区面积15平方米全区收获计产。二十、空秆率: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株为空杆株,以%表示。二十一、病虫害分区分组调查安排:(一)普通玉米和高油、优质蛋白、高淀粉组(特种玉米A组):1、京津唐夏播组: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小斑病、矮花叶病、玉米螟。2、东北早熟春玉米(一)、(二)组: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丝黑穗病、黑粉病、茎腐病、玉米螟。3、东华北春玉米组: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丝黑病、茎腐病、灰斑病、纹枯病、玉米螟。4、黄淮海夏玉米组: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黑粉病、茎腐病、矮花叶病、玉米螟。5、西南玉米组: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矮花叶病、玉米螟。6、西北春玉米组: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矮花叶病、玉米螟。7、东南玉米组: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矮花叶病。(二)甜、糯鲜食玉米(特种玉米B组)1、东华北B组: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穗腐病、矮花叶病、玉米螟。2、黄淮海B组: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茎腐病、穗腐病、矮花叶病、玉米螟。3、西南B组: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纹枯病、矮花叶病、玉米螟。4、东南B组;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矮花叶病、玉米螟。二十二、国家玉米区域试验品种抗病虫性鉴定和田间调查标准(一)叶斑病类(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二)病害分级根据在玉米果穗上三叶和下三叶上病斑面积大小划分。400分级描述抗性评价1叶片上无病斑或仅在穗位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病斑占叶面积少于5%高抗HR2穗位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6-10%,穗位上部叶片有零星病斑抗R5穗位下部叶片上病斑较多,占叶面积11-30%,穗位上部叶片有较多病斑中抗MR7穗位上部叶片有大量病斑,病斑相连,占叶面积31-70%,下部病叶枯死感S9全株叶片基本为病斑覆盖,叶片枯死高感HS(三)粉病(丝黑穗病、黑粉病)病害分级根据发病株率划分。分级描述抗性评价1病株率0-1.0高抗HR2病株率1.1-5.0抗R病株率5.1-20.0中抗MR病株率20.1-40.0感S病株率40.1-100高感HS(四)茎部病害(茎腐病、纹枯病)茎腐病抗性鉴定(病害级别根据发病株率划分)分级描述抗性评价1病株率0-0.5高抗HR3病株率5.1-10.0抗R5病株率10.1-30.0中抗MR7病株率30.1-40.0感S9病株率40.1-100高感HS纹枯病抗性鉴定(抗性评价依据调查群体病情指数划分,病情指数根据单株发病级别计算)分级描述抗性评价1成株期病情指数0-0.5高抗HR3成株期病情指数5.1-10.0抗R5成株期病情指数10.1-30.0中抗MR7成株期病情指数30.1-50.0感S9成株期病情指数50.1-100高感HS病级描述0叶鞘和叶片无病斑1叶鞘有病斑,病斑小于叶鞘面积1/42叶鞘病斑占叶鞘面积1/4-1/23叶鞘病斑占叶鞘面积1/2-3/4,植株下部叶片发病
本文标题:国家小麦品种试验记载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91276 .html